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化疗药物属于刺激性药物,由于静脉输液经外周中小静脉时,血管管径狭窄,长度长,血液流速慢,化疗药物与血管接触时间长,刺激强度大,受累的静脉即表现为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等炎症表现,临床上称之为化疗药物性静脉炎。一.定义二.危害化疗静脉炎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而引起管壁的化学性炎症。化疗药物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发生.有的甚至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水疱、溃疡、皮下组织坏死,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据统计,化疗病人中近80%发生程度不等静脉炎。外周静脉单纯输注长春瑞滨引起的静脉炎达36.1%~89.5%;氟尿嘧啶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为70.6%;去甲长春花碱静脉注射后87%的病人可发生静脉炎。三.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及机制许多化疗药物可对组织产生化学性刺激(刺激剂),引起化学性炎症,有的药物还可使组织形成水疱(发疱剂)。刺激剂常见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替尼泊苷、达卡巴嗪及米托胍腙等;常见发疱剂为长春碱类去甲长春花碱及吡喃阿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氮芥等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诺维本(盖诺)、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表柔比星、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等。易外渗的药物: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等均易引起变态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机制•①直接毒性作用:化疗药物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和组织亦有一定的损伤,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②药物引起血浆pH值改变:血浆正常pH值为7.35~7.45,超过此范围无论是偏酸、偏碱,都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而发生静脉炎。•③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的过敏症状: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等均易引起过敏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药液外渗导致静脉炎。•④机械刺激和损伤:长期输液或静脉注射给药,使静脉内膜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静脉内膜炎。•⑤药物刺激:药物浓度高,输入速度快,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导致静脉炎。•⑥操作不当:如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四.主要症状•首先出现局部不适或有轻微疼痛,•进而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严重者穿刺处有脓液,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五.化疗性静脉炎的分型•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疼;•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索状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渐肌化。六.化疗性静脉炎分级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INS)2000分级标准将静脉炎临床标准分为4级。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摸到结节;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4cm,有脓液流出七.防治和护理药物:•西药的应用有50%葡萄糖加硫酸镁、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美得喜乳膏;喜疗妥软膏;5%葡萄糖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利多卡因•中药应用有艾条、冰黄液、湿润烧伤膏、红景天粉末加鲜芦荟汁、虎杖膏、中药金黄散、六神丸、三黄散、活脉酊、京万红与地塞米松。几项治疗研究•研究一: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10mg冲洗化疗受损静脉,每分钟60滴,每天1次,3d~7d为1个疗程,如有局部药物外渗者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局部封闭。•研究二:按常规在输入化疗药物后用生理盐水250mL快速静脉输注以冲净黏附在局部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在输注化疗药物后用喜疗妥乳膏均匀涂于注射区域皮肤上,沿血管走行方向扩展,擦药后小心按摩,一般每天2次或3次,静脉炎3级以上者每日4次或5次,1周为1个疗程。•研究三: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结合土豆片外敷可有效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予红米膏组方:虎杖、黄檗、米壳、忍冬藤、白芷、紫草(包好后下)投入到盛有500mL香油热锅中炸枯,离火去渣,取油即成,用已配置好的药液浸透纱布,再对炎症部位血管进行湿敷,每日3次,每次30min,取得良好的效果。•研究四:矾冰液湿敷对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有较好的疗效。•敷药前先用75%乙醇清洁患部,用麻油将生大黄粉调成糊状,均匀摊在消毒纱布上,将纱布包围患处,包扎固定,24h换药1次,若有创面可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换药,取得良好的疗效。•研究五::紫外线治疗和电磁辐射对化疗性静脉炎均有良好的消炎、消肿功效,而且电磁辐射还能抑制纤维组织的增生。药物湿敷结合磁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磁疗或单用药物湿敷治疗•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使用静脉输注,抬高肢体,制动休息。•如有化疗药物外渗,可采用局部冷敷,以降低化疗药物的活性。•如渗出较多,则可以对局部进行穿刺抽吸,以减少局部药物浓度。外渗的处理原则•1.立即停止药物输入,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药液后拔除,避免按压。•2.使用相应解毒剂•3.局部使用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ml(用量根据外渗范围)•4.局部冰敷6-12h,一般忌热敷,注意防冻伤•5.抬高患肢•6.外渗24h后局部行激光照射,每日一次,每次10min•7.硫酸镁,如意金黄散外敷或喜辽妥外涂•8.保持局部皮肤的完整性,一旦破溃不可涂抹任何膏剂,应清创,无菌换药•9.记录与外渗相关的情况护理(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强调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二)合理使用静脉1.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原则上应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要先远端后近端,避开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一般不宜用下肢静脉注射。少数药物如诺维本应选用粗大或中心静脉,采用交替注射法,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否则易使血管受损,纤维化形成瘢痕后循环不畅,药物滞留刺激血管造成闭塞性静脉炎。同时,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2.输液过程中应勤巡视,勤观察,注意调整输液速度,尤其是痛觉不灵敏和不配合的患者更应严密观察有无肿胀、渗出。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关闭输液器,另接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回抽,抽出尽量多的外渗液,并使用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然后冰敷2h。(三)掌握输注技巧输注化疗药物时选择针头不宜过大,一般选择6号或7号,以针身短、针头斜面小为宜,以免损伤血管。抽药针头不要直接接触患者,注射前先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作为引路注射。同时使用几种化疗药物,应先给刺激性大的,中间用少量生理盐水间隔注射。(四)化疗时最好静脉置管,采用脉冲式封管,将化疗药物稀释到合适的浓度,最好使用静脉冲入法;(五)主动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病人静脉穿刺部位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情况;化疗前后做好病人及家属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六)做好饮食管理,饮食要平衡;预防1.做好预防性处理,化疗前使用喜疗妥软膏,芦荟汁外涂;2.于化疗前应用红花油等中草药涂抹在准备穿刺的血管上,可软化扩张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预防静脉炎。3.使用诺维本的患者采取冰敷等综合方法预防静脉反应,同时,氧疗可以有效减少用盖诺后引起静脉炎的不良反应。4.在给病人化疗时选用2%利多卡因5mL与25%硫酸镁20mL混合液,将9层6cm×20cm无菌纱布浸湿,同步外敷,经临床观察静脉炎明显减少。5.在应用化疗药物前后用氢化可的松50mg加盐水250mL快速静脉输注,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6.在病人输入化疗药物时,将新鲜仙人掌去刺、皮后切成2mm薄片蘸取蛋清沿静脉血管贴敷,干后更换。若为Ⅰ级、Ⅱ级静脉炎,将新鲜仙人掌去刺、皮后捣碎加青黛、冰片、蛋清调匀,摊于洁净纱布上,厚度约1cm,局部外敷,每天2次,每次3h;若为Ⅲ级静脉炎,以上药物加入白及粉调匀,局部外敷,用药次数视病情缓解情况而定。•国外有关静脉炎研究比较少见,这可能与国外化疗药物采用PICC置管、中心静脉置管等输注方式有关。(PICC可以提供一条长期的静脉通道,适合长期化疗、老年病、肠外营养、血液透析和危重病人。深静脉置管可以直接通过上腔静脉快速输注大量液体,为白血病病人的化疗、静脉高营养、输血或血制品、血标本采集及危重症抢救开辟了一条理想的通道,解除了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有研究认为,护士对输液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和危机管理才能保证病人正面的效应。危机管理策略包括仔细使用可置入端口化疗,教会病人全面了解渗漏的危险和防止针头移动的措施以及发生渗漏及时处理。另外,VPA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装置,是肿瘤病人静脉理想的永久性通路。静脉炎的防治重在预防•综上所述,化疗性静脉炎是化疗较为常见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化疗的继续和病人的生活质量。•静脉炎的预防是护理一项综合性多层面的工作,必须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从众多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多数研究的焦点在于发生静脉炎后的治疗,而研究用化疗药前的预防却比较少见,且深度不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
本文标题: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8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