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拓展题试卷第1页,总17页绝密★启用前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拓展题主观题范围:必修2第一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I卷(非选择题)共21题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宋太宗乃尽收天下之利权归于官,于是士大夫始乃兼农桑之业,方得赡家,一切与故异矣。仕者既与小民争利,未仕者又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于是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非兄老先营事业于前,子弟即无由读书,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之风日益甚,然而睦姻任恤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此又世道风俗之大较也。——(清)沈垚《落帆楼文集》材料二外国工商两业相因而成,工有成器,然后商有贩运,是工为体、商为用也,此易知者也。其精于商术者,则商先谋之,工后作之,先察其何……可与他国争胜,然后命工师思新法,创新器,长供商之取求,是商为主、工为使也,……机器、格致、化学、皆制货者所当晓;各国风尚、道里远近、口岸冲僻,皆运货者所当知。致护商之要,不外合众商之力以厚其本,合国与民之力以济其穷。——摘编自《张之洞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并简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之洞对商业的新认识。(7分)【答案】(1)变化:土地兼并严重;士农工商四民不分;致仕多出于商;节俭之风盛行;多与商贾联姻。(4分。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原因:官与民争利;商品经济发展。(2分)(2)工商相辅相成;工体商用;按照商情进行生产;改进工艺技术;工业支撑商业;与外国商业竞争;讲求科技、风俗、地理等工商相关知识。政府要重商护商。(5分。答出其中的五点即可)具有发展近代商业观念;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民族工商业(民族经济)发展。(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丰富的粮产,曾是江南成为基本经济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北宋以后,据称京师漕粟多出东南,而江浙居其大半,南宋时更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从此江南就成为中国稻谷的主产区之一。但是近代江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地位开始下降,在早期的一个发展阶段之后,粮食生产并没有在江南的发展中起到带动的作用。在江南经济中起到这种带动作用的不是粮食,而是其他产业,特别是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当然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产业。——根据《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等整理材料二江南地区的古代棉纺,多是家庭妇女晚上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借着月亮的自然光工作的,这种情况在近代上海有了很大变化,有巨大厂房的生产车间,很多纺织女工集中在一排排的现代化纺织机械前工作,和古代织布机几天才能生产一匹布不同,近代纺织机器几分钟就可以生产一匹布。试卷第2页,总17页——根据《江南纺织业变迁》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与近代江南经济结构的各自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和近代江南手工业的不同之处。(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江南社会经济发生变化的背景。(2分)【答案】(1)特点:古代江南经济特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相关;近代江南经济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影响,出现了独立的近代先进工业,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发展起来。(6分)(2)不同:古代手工业规模较小,生产条件简陋,科技含量较低,以手工为主;近代工业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采用机器生产,生产力较为先进。(4分)(3)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2分)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材料三福建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例福建外贸出口值占本省GDP的比重年份比例年份比例1952年0.3%1955年0.79%1978年1.9%1975年5.10%1988年3.9%1985年7.55%1990年4.3%1990年25.43%(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2)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3)联系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5分)【答案】(1)特点:①有官营(朝贡)贸易、民间(私贩)贸易等形式;②贸易规模大、范围广;③贸易活动频繁;④外贸商品种类多尤以瓷和丝为主。(8分)(2)新变化:①外商操纵外贸经营权;②外贸商品以茶叶为主;③深受国际市场影响;④外贸总值变化幅度大。(8分)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厦门、福州成为第一批通商口岸;②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料产地。(4分)(3)认识:①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比例逐步上升;②外贸出口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不断增加,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增加幅度大;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拓展题试卷第3页,总17页③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明显加大。(5分,答出第一、第二点得4分,第三点得1分。)4.(19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7分)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共产党宣言》(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四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材料五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市场·国家·公共领域》(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大举措。一个自强奋进的东方民族,一个日益强盛的伟大国家,以特有的胆识和远见、包容和胸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浩荡洪流。(5)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洪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答案】(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4分)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3分)(2)强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为丰富的原料产地。(2分)(3)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分)试卷第4页,总17页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4)主要原因:计划经济。(2分)(5)因素:改革开放的决策;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答对任意三点即可4分)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1)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耕文明闻名于世。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是什么?(2分)(2)材料二表明中国古代王朝为了限制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采取的经济政策是什么?(2分)(3)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4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最主要的原因。(2分)【答案】(1)经济基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2分)(2)重农抑商政策。(2分)(3)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商办企业(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4分)(4)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2分)6.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浙江经济发达,也是“鱼米之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丝织、瓷器、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拓展题试卷第5页,总17页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摘自浙江在线(1)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唐宋时期浙江著名的瓷窑。(2分)材料二“宁波帮”的形成,起始于19世纪中期。1842年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近代)宁波的商业贸易、金融事业也随之兴起。——吴克强《饮誉四海宁波帮》(2)宁波在近代的开放中为浙江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条件,哪一条约促成了宁波的开放?(1分)材料三1887年,他(严新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2主观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9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