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二、六单元综合测试题题答案
1第一、二、六单元综合测试题答案第一部分:文言基础知识积累[34分]1.准确拼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8分)陈胜王.(wàng)以数.谏故(shuò)尉果笞.广(chī)以头抢.地(qiāng)度.德量力(duó)陟罚臧否.(pǐ)分麾.下炙(huī)休祲.降于天(jìn)2.找出下面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4分)(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2)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表时间的界限;(4)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3.解释下面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12分)(1)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2)与皆来会.计事聚会(3)会.挽雕弓定将(4)辍.耕之垄上停止(5)今吾以.十倍之地用,凭(6)要离之.刺庆忌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7)遂用猖蹶..失败(8)然操遂能克.绍战胜(9)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10)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的界限(11)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2)以弱为.强者成为4.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C.)(2分)A、陈胜者,阳城人也。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C、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句是(B)(2分)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6.对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2分)A、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典故。B、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C、这首词前四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多冲矛盾。D、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7.按要求默写:(4分)(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渔家傲秋思》表达出虽乡愁满腹,却仍以忧国忧民为重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表现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蓝图的句子:霸业可成,汉室可兴。(4)辛弃疾《破阵子》中反映战斗激烈,战事顺利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第二部分:课文阅读分析理解[63分](一)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回答8—10题8.解释加点的词(4分)(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3)等.死,死国可乎?同样(4)或以为亡.逃亡9.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10分)(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非凡的抱负和反抗命运的决心(少有大志)。(2)文中揭示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2(3)陈胜、吴广在谋划起义时提出了怎样的策略?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4)选文第二段有哪两层含义?A交代起义原因;B谋划起义和舆论准备。(5)陈胜、吴广为了推动起义做了那些舆论准备?丹书帛“陈胜王”藏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置书鱼腹;篝火狐鸣)10.翻译文段中划线的两句:(4分)(1)译:如今逃跑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好吗?(2)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11—15题11、从唐雎回应秦王的语言中,你认为唐雎具有怎样的性格品质?(2分)有胆有识、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机智果断、义正词严。12.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请说说下列举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把土地奉送给我,否则我将发兵攻打。(2)“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现在我要效法这些人与你拼命。13.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2分)A、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B、长跪而谢之曰C、此庸夫之怒D、皆布衣之士也。14.从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安陵君本已看穿秦王“易地”的险恶用心,为何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的话呢?(2分)因为对方势力强大,己方弱小,不能硬碰硬,只能委婉拒绝,争取周旋的余地。15.翻译文段中划粗线的句子。(4分)(1)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2)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三)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16-18题。16.《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中贯穿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集中体现了诸葛亮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德,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4分)17.按要求回答:(10分)(1)文章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是亲贤远佞;(2)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的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当时蜀汉具备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这个主观条件形成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18.作者在第五段对比列举先汉、后汉的历史事实,目的是要阐明什么问题?(3分)亲贤远佞的好处和不亲贤不远佞的危害。(四)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9-21题。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9.请说说《望江南》“梳洗罢”与《武陵春》“倦梳头”分别传递出怎样的信息?(4分)“梳洗罢”传递出一种希望,一种信心;“倦梳头”传递出的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生趣的悲凉。20.“斜晖脉脉水悠悠”与“风住尘香花已尽”除了写景还有其他的含义吗?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3分)“斜晖脉脉水悠悠”表达女子充满希望地盼望爱人归来却始终未归的惆怅与痛楚。“风住尘香花已尽”是诗人对自己芳华已逝,独自飘零的孤独寂寞身世的写照。(6分)21.《望江南》这首词的特点是风格清新、明快;《武陵春》中层次分明地表现词人思想感情活动的变化过程的三个动词是闻说、也拟、只恐;这两首词点名主旨的句子分别是:3《望江南》:肠断白蘋州.《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白话文部分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45分)1、(4分,各0.5分)褓谧骛陨蔑恪2、A3、D4、D5、B(各2分)6.(20分,1分1格)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③江河、舒婷、北岛、食指、顾城……④虫声新透绿窗纱⑤鸡声茅店月⑥零落成泥碾作尘⑦《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戊戌变法⑧雨果⑨郑愁予叶赛宁⑩苏联苏霍姆林斯基7.(2分)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8.(2分)答案示例:(1)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2)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3)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9.①(2分)答案示例:妈妈,您辛苦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谁,报得三春晖②(3分)德·亚米契斯《爰的教育》;傅雷《侮雷家书》;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爰的思考》可以从作品内容、人物身份、教育方式等方面阐述推荐理由,具体略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15分)10.(3分)①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②替国增光③没有减少对艺术的谦卑11.(2分)现实世界让赤子感到孤独,但他会以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创造一个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会拥有许多心灵美好的朋友12.(2分)这里的“坚强”主要指“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二)(20分)13.(3分)文题中的“冬天”侧重指人生要经历的挫折、磨难,“跑过冬天”即战胜人生路上的苦难14.(2分)以特写的画面唤起女儿对幼年生活的亲切回忆,点题,为下文说理作铺垫15(2分)强身健体、节俭助人、坚强尽力、守住自我16.(4分)(1)人生短暂,要尽力使自己的人生发出光芒(2)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人生只能靠自己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二、六单元综合测试题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1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