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A.信息功能B.教化功能C.强制功能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封建社会D.半封建社会3.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科学补习所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A.《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5.1920年8月,中国最早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A.北京小组B.武汉小组C.长沙小组D.上海小组答案:1.C2.C3.A4.B5.D6.毛主席阐述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理论的着作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论持久战》D.《新民主主义论》7.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8.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依靠苏联的援助9.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共同纲领》确定于()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党的七届三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10.提出中国***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新时期的是()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答案6.A7.A8.D9.A10.B1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12.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A.群众路线B.统一战线C.实事求是D.武装斗争1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A.发展道路问题B.根本任务问题C.发展战略问题D.发展阶段问题14.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我国正处于()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5.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A.供求机制B.激励机制C.价格机制D.竞争机制答案11.B12.C13.B14.B15.C1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C.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化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1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A.按劳分配B.共同富裕C.生产资料公有制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20.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A.为人民服务B.诚实守信C.集体主义D.爱国主义答案:16.D17.C18.C19.A20.C2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B.港澳台高度自治C.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D.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2.社会主义各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阶级斗争为标准23.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A.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体现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C.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24.可持续发展强调()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B.经济的发展C.人口的发展D.高科技的发展25.“三讲”中的核心是()A.讲学习B.讲政治C.讲正气D.三个代表答案:21.D22.A23.C24.A25.B26.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A.经验材料B.理论结论C.一般方法论D.具体方法27.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C.分析和综合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8.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29.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A.认识和改造世界B.创造客观规律C.改造客观规律D.消灭损害人类的规律30.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A.事物的不断运动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答案:26.C27.B28.D29.A30.D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即()A.认识论和实践论问题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C.物质问题和意识问题D.本原论问题和实践论问题3.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A.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着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7.质变指的是()A.事物的连续性变化B.事物根本性质变化C.非爆发式飞跃D.事物数量的增减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性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性质B.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1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参考答案:1.A2.C3.B4.D5.A6.C7.B8.D9.C10.D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对象是()A.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B.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C.帝国主义、资产阶级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1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共产主义B.实用主义C.新三民主义D.三民主义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A.洛川会议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D.瓦窑堡会议15.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小资产阶级文化运动B.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C.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D.无产阶级文化运动16.毛主席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A.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17.毛主席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宝的文章是()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8.解放战争时期,变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文件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C.《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D.《五四指示》19.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A.政权和军队问题B.宪章原则问题C.和平与民主问题D.和平建国纲领问题20.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A.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B.迅速消灭******残匪C.完成解放区的土改工作D.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参考答案:11.B12.D13.C14.B15.C16.B17.A18.D19.A20.A21.下列不能体现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A.毛主席发表《论十大关系》B.党的“八大”C.毛主席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党的“九大”22.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标志是()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C.1954军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举行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3.DXP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24.中国共产党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5.DXP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A.1980年B.1984年C.1987年D.1992年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是在()A.改革开放目标实现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21世纪中叶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7.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重点是()A.农业、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学B.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C.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D.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28.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毛主席D.DXP29.关于我国当前个体经济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存在雇佣关系B.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C.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D.提供产品,繁荣市场3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1.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A.阶级斗争B.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C.民族矛盾D.经济文化的差异32.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33.DXP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发展教育和科学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A.共产主义B.社会主义C.爱国主义D.集体主义35.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是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B.服务于社会主义的C.在野党D.民主主义的政党参考答案:21.D22.D23.D24.C25.D26.D27.A28.D29.A30.B31.B32.B33.C34.D35.B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古典经济学C.德国古典哲学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A.相对主义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诡辩论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外力的推动B.事物内部矛盾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D.矛盾双方互相联结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B.是否清楚明白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D.是否有用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A.感性直观B.理性思维C.客观精神D.社会实践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A.社会大多数人的
本文标题: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1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