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规划1
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规划1.信息分类:有用信息、无用信息、错误信息.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行动的依据1.1信息(Information)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2.信息化:“信息化”用作名词,通常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促成应用对象或领域(比如企业或社会)发生转变的过程。例如,“企业信息化”不仅指在企业中应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所促成或能够达成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乃至经营战略转变。“信息化”用作形容词时,常指对象或领域因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所达成的新形态或状态。例如,“信息化社会”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一定程度后达成的社会形态,它包含许多只有在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达成的新特征。1.1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3.企业信息化:指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过程,不断开发企业信息资源效率,获得经济的过程。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1.1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2实现高效率+高效果。5.企业信息化的内容:1.1产品设计的信息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实现产品设计自动化、智能化,缩短研究开发、试制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1.2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即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老设备进行改造,使生产技术装备智能化。另一方面采用智能仪表和电子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处理、控制,实现生产自动化。这是确保产品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获得高效益的技术途径。1.3产品/服务销售的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全新的方法、概念(如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实现企业产品/服务销售的信息化,扩大销售,降低成本,增进客户服务满意度。1.4管理的信息化: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对企业全过程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转变为对信息的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削掉不增值的环节,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实现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最佳结合。1.5决策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企业内外部信息并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和速度。6.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7.管理信息化的特点:1.1管理信息化是为达到企业目标而进行了的一个过程;1.2管理信息化不是IT与经营管理简单的结合,而是相互融合和创新;1.3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8.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下图)9.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包括企业领导和职工信息化意识与信息利用能力的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稳定等,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任务。10.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企业外部竞争的要求:加入WTO后带来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的竞争;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业务重组,提供高企业效益,激发创新,加速企业发展。1.1企业外部竞争的要求;1.2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11.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主要涵盖企业业务架构、企业信息架构、企业应用架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架构、企业信息安全架构、企业信息组织架构等,为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一副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12.架构的组成元素:1.1架构1.2方法论1.3工具13.企业信息化架构:1.1EA:总体框架的方法论(盖房子:房屋架构,造汽车:汽车架构,开发软件:软件架构,办企业:企业架构。1.2EITA:指导IT投资和设计决策的IT框架。14.主流总体架构框架理论:1.1ISA(InformationSystemArchitecture):把企业信息化架构划分为5个层次,6个维度。这5个层次分别从企业的组织形态、信息化的利益主体,确定了信息化规划不同的“粗细程度”。这5个层次代表企业信息化从规划、组织、业务单元,到设计、建造与具体实现等不同的角色。从纵向看,Zachman模型把信息化分为6个维度:数据维、功能维、网络维、人员维、时间维和规则维。1.2FEAF:美国联邦实体体系结构框架。FEAF定义了一个IT企业架构作为战略信息资产库,它定义了业务、运作业务所必须的业务信息,支持业务运行的必要的IT技术,响应业务变革实施新技术所必须的变革流程等要素。1.3DoDAF: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1.4TheOpenGroupArchitectureFramework:欧洲共同体开放工作组体系结构框架.15.企业信息化架构:其核心就是业务架构、信息/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信息化规划的实质就是对总体架构4个层面的设计。(如图)16.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的作用:企业信息化架构师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蓝图,是沟通业务与信息化之间的桥梁,是适应企业业务改革的方向盘1.1做好企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17.企业信息化架构的组成:1.1业务架构:贯彻企业业务战略(小树企业业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1.2数据架构:监理企业数据(信息)模型(把企业业务实体抽象为信息对象,把业务运作模式抽象为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建立面向对象的企业信息模型,实现企业数据向企业信息的抽象;)1.3应用架构:实现企业信息流动(以企业信息架构为基础,监理支撑企业业务的业务系统,代替手工信息流动方式,提高企业业务运行效率)1.4技术架构:保障企业应用执行(实现企业应用架构的基础结构,通过软甲和硬件系统集成,支撑企业应用的运转)18.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规划:19.EA模型:20.数据架构:21.企业数据架构的九个部分:22.数据标准化原则:23.建立数据模型:24.应用架构(应用逻辑框架)25.技术架构:26.企业架构案例分析:公司已将建立了ERP系统,由于企业的发展,当时设置的数据规则不能满足当前业务的需要,不能适应国际化发展。问题分析:27.数据架构与数据标准化阶段与内容:28.收益:29.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1.1概念:就是建立企业信息化框架的过程。30.规划的原则:信息化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和管理手段的革新,因此,必须坚持做好事前各项准备工作,让管理信息化工作深入人心,减少工作的阻力。1.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由简到繁;1.2妥善处理好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和公司生产经营、改革改制工作之间关系的原则;31.企业信息化水平分析: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32.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描述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学习曲线)33.初始阶段:1.1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1.2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1.3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34.初始阶段特点:1.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1.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35.扩展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36.扩展阶段特点:1.1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1.2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1.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37.控制阶段:1.1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1.2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1.3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38.控制阶段特点:1.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1.2成立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1.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39.统一阶段:1.1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1.2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1.3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40.统一阶段特点:1.1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1.2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41.数据管理阶段:1.1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1.2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42.成熟阶段: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43.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1.1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1.2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1.3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组织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44.《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国资发〔2007〕8号),特制定《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00八年七月四日1.11.21.31.41.545.评价指标及权重:46.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1.1信息资源建设1.2信息系统建设(系统规划、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选型、系统维护)1.3信息制度建设47.企业信息化案例一: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沃尔玛1.1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48.沃尔玛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通过Retail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1.1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1.2存货管理系统(1969);1.3电子收款机(Poi
本文标题: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规划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2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