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旅游过境地产品开发理念及创新思路
目录摘要………………………………………………………………………………………Ⅱ论文原创申明………………………………………………………………………………Ⅲ1.问题的提出……………………………………………………………………………11.1旅游过境地………………………………………………………………………11.2旅游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41.3旅游产品开发对旅游过境地的重要性…………………………………………52.师宗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62.1品牌意识不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82.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82.3旅游业发展的环境仍需完善……………………………………………………83.师宗县旅游产品开发的SWOT分析………………………………………………83.1优势(S——Strength)分析……………………………………………………83.2劣势(W——Weakness)分析………………………………………………103.3机遇(O——Opportunity)分析………………………………………………103.4面临的挑战(T——Threats)…………………………………………………114.开发构想与措施……………………………………………………………………124.1产品定位………………………………………………………………………124.2产品设计………………………………………………………………………124.3产品创新………………………………………………………………………144.4区域合作………………………………………………………………………164.5开发与保护……………………………………………………………………175.结束语………………………………………………………………………………18参考文献………………………………………………………………………………19致谢……………………………………………………………………………………202旅游过境地产品开发理念及创新思路——以师宗县为例摘要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旅游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兴衰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对旅游过境地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促进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本文在对旅游产品开发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师宗县的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实际,提出旅游过境地的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及创新思路的系统理论,对同类型的旅游过境地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旅游过境地旅游产品产品开发产品创新SWOT分析AbstractTourismproductsisanimportantfoundationandsupportforthedevelopmentoftourism,thequantityandqualityoftourismproductsdirectlyrelatedtotheriseandfallthesustainableeconomicdevelopmentoftourism.Tourisminspacecompetitionandcooperationistheconcernofacademics.Inthesametravelroutesbetweenthedifferenttourismindustryandproductsofspacecompetitionandcooperationrelations,istherepresentiontostudycompetitionandcooperationinregionaltourism,lessacademicstudy.Tourismproductdevelopmentandinnovationinthetourismandtransithavegreatimpact;itcanpromotechangingcross-boundarytraveltotouristdestinations.Basedonthedevelopmentoftourismproducts,involvedintheresearchandanalysisonissuesonthebasisofShizongCountyTourismDevelopmentandthestatusoftheactual,proposedcross-bordertourismandthetourismproductdevelopmentconceptsandinnovativeideasofsystemstheory,isanimportantreferenceforthesametypeThecross-bordertourismandproductdevelopment.Keywords:cross-bordertravel,tourismproducts,productdevelopment,productinnovation,SWOTanalysis31.问题的提出处在同一旅游线路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旅游过境地的概念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始终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地理学背景下区域旅游研究的核心部分。在空间竞争方面,国外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初就始有研究:如克赖斯特尔(Christaller,1964)等对游憩活动与地理空间的结构以及竞争关系的探讨[1],德士(G.Deasy,1966)、葛莱斯(Griess,1966)对美国宾夕法尼亚两个互相存在竞争的景点研究等[1];中国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但是从80年代末期开始,也相继有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张凌云(1989)对旅游地空间竞争进行了交叉弹性分析[2];保继刚等(1991,1994)分别对滨海沙滩、喀斯特石林以及名山旅游地等进行过分类研究[3-5]。随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深入,旅游地的空间关系研究重心也开始有所变化,但是基本上沿袭了一条由“竞争—合作—竞合”的发展模式。麦卡(Mccann,1977)、格雷(Gray,1989)等对区域旅游协作发展的阶段以及特点进行了总结[1],简摩(Jamal,1995)等建立了一个应用于区域或社区基础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内在组织协作理论框架[1],此外国内的明庆忠、郑荣富、黄震方等学者也相继对区域旅游合作问题进行过探讨[1]。近年来,空间“竞合”关系研究逐渐成为主流,陶伟等(2002)提出竞合是指基于竞争前提下的有机合作,其实质是推动和实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竞合模式对协调旅游空间竞争和空间合作的关系起到显著的协调作用[6];吴泓等(2004)以淮海经济区为例进行了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7]。扬振之(2007)认为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从根本上表现为形象、产品、产业、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如果处理得当,对发展区域旅游功莫大焉[1]。但对于旅游过境地的研究,目前旅游学术界较少有学者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从相关文献搜索来看,除了李玉臻,樊信友(2005)[8]和杨振之,陈顺明(2007)提出旅游过境地的概念之外,其他较少有学者提到旅游过境地。旅游过境地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旅游地,其概念是相对于旅游目的地提出来的。1.1旅游过境地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目的地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国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定义上多强调它是一种地理空间集合的关系。保继刚等(1996)认为,一定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4条件有机集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魏小安(2002)从效用的角度指出,旅游目的地就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合。也有统筹兼顾者,如杨振之(1996)在《旅游资源开发》一书中除了强调旅游地是一种地理空间集合外,还强调旅游地要形成产业发展的格局。从范围上来看,旅游目的地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它可以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跨越国家界线,小到一个景区,一个城镇、村落。从旅游者主体来看,旅游目的地与游客的旅游目的、动机和行为有关,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主要停留在什么地点,最终达到什么地点,这就是游客的目的地,其他地方就为过境地。此外,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尚需以下要素:地理空间、基础设施、接待设施、产业链条等。因此,我们认为:旅游目的地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对客源市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为基础,形成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协调发展并能实现旅游者最终目的的区域。而旅游过境地的概念是相对于旅游目的地提出来的。一般来说,旅游目的地含有直接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过境地也称过境旅游地,是指在长线旅游产品中,旅游者在达到或离开主要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地方。在旅游过境地,旅游者或单纯过境,或作短暂停留并参与消费,或顺访某些景点并参与消费。由此,旅游过境地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单纯过境地和停留过境地。单纯过境地指的是交通意义上的过境地;停留过境地除了有交通上的意义外,还指旅游者在当地作短暂停留并参与消费,包括用餐、住宿、游览和购物等。本文研究的旅游过境地是指停留过境地。1.1.1旅游过境地经济的基本特征(1)旅游产业布局的非完整性。针对于旅游业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产业要素来说,旅游过境地只提供其中的某几项服务。相应地,在其产业布局上,只能形成某一产业或某几个产业的服务中心,与终极的地相对比,其产业布局是不完整的,不能形成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综合、协调发展。因此,旅游过境地是非完全旅游产品供给中心。(2)旅游消费的短暂性、流动性和不确定性。首先,在长线旅游中,受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游客必须在旅游过境地做短暂停留以进行餐饮或住宿消费。但是这种消费是相对短暂的。其次,由于旅游过境地只能提供部分旅游产品的特性及游客空间行为规律的制约,5使得旅游过境地所接待的游客表现出极强的流动性,旅游过境地毕竟不同于终极目的地,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随机性。另外,旅游过境地的其他旅游产品诸如旅游娱乐、购物等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游客受时间、自身条件的影响,而随机决定是否在旅游过境地进行娱乐、购物等消费。因此,游客在旅游过境地的消费表现出较强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3)对终极目的地的依赖性。旅游过境地的性质决定了其对终极目的地的依赖性。旅游过境地所接待的游客类型及游客在旅游过境地的消费状况都取决于终极目的地的性质。终极目的地的性质决定了其所接待的游客类型,如终极目的地是观光类的旅游地,那么其客源市场必定是观光客人,从而可大体估计其消费情况,一般来说,观光游客的消费水平低于度假游客,此时旅游过境地所接待的游客类型也是消费相对较低的观光客人。而如果终极目的地是度假型的旅游地,那么其客源市场一般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其在旅游过境地的消费相对来说也是较高的。以上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旅游过境地对终极目的地的依赖性。在其他方面,旅游过境地也表现出对终极目的地的依赖性,如终极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将影响旅游过境地的兴衰等。1.1.2旅游过境地谋求发展的途径(1)有资源条件的旅游过境地要向终极目的地转化。从区域旅游经济学来说,旅游过境地对区域是一种依托关系,是一种被动的旅游发展模式,其类型和地位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存在变迁的可能性。故有资源条件的旅游过境地,要凭借现有的市场条件,在分析区域旅游产品组合和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开发新产品参与区域产品组合,树立新的旅游形象,向终极旅游目的地转化。具体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旅游过境地具有级别高、价值大的旅游
本文标题:旅游过境地产品开发理念及创新思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2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