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姓名:孙睿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王仁祥20060401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作者:孙睿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参考文献(40条)1.刘文纲企业购并中的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分析[期刊论文]-经济体制改革1999(6)2.曹永刚并购战略--国际企业兼并收购大案透析19983.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20024.王巍企业并购报告20025.P·普里切特.凌晓萍购并之后--如何整合被收购公司19996.拉杰克斯并购的艺术:整合20017.李光荣公司并购理论与实践20028.张志元跨国并购: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方式19989.吴晓燕全球并购浪潮与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10.曾广胜新经济与跨国公司并购[期刊论文]-南开经济研究2002(1)11.乔梁规模经济论--企业并购中的规模经济研究200012.严文华.宋继文.石文典跨文化企业管理心理学200013.李金泽跨国公司与法律冲突200114.刘恒外资并购行为与政府规制200015.龚维敬企业兼并论199616.史建三跨国并购论199917.干春晖资源配置与企业兼并199718.梁国勇企业购并动机和购并行为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1997(8)19.林新企业兼并与竞争规制200120.刘文通公司兼并收购论199721.吴晓求公司并购原理200222.贾怀东九十年代国外企业大规模并购重组的作用分析2002(11)23.邱春明全球企业并购的新趋势及启示2001(03)24.杨剑波国际并购的新趋势2001(01)25.刘超然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利弊分析[期刊论文]-国际经济合作2000(12)26.韩世坤.陈继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智力支持和组织创新[期刊论文]-管理世界2002(1)27.朱立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2000(12)28.李时椿中外成功企业并购重组的策略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管理2001(10)29.张永建企业兼并中的文化融合[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1999(10)30.周隆斌企业并购中的财富效应分析[期刊论文]-财经科学2001(5)31.项保华.殷瑾购并后整合模式选择和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1(4)32.王核成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4)33.薛求知中国企业境外并购透视2004(05)34.黄中文全球跨国并购若干基本问题思辨2004(05)35.干春晖.刘祥生企业并购理论与实物199936.StefanoRossi.PaoloVolpinCross-countryDeterminantsofMergersandAcquisitions200237.PricePritchettAfterTheMerger199738.ADJames.LGeorghion.JSMetcalfeIntegratingTechonologyintoMergerandAcquisitionDecisionMaking1998(18)39.PSDrSudarsanam.SudiSudarsanamEssenceofMergersandAcquisitions199740.JGarrettRalls.JRKimberly.AWebbMasteringthechaosofMergerandAcquisions2001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胡峰.徐薇跨国公司跨国并购投资的特点剖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6)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间竞争的加剧,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潮流,逐步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考察跨国并购快速发展的经济实践,可以发现最近的跨国并购呈现出许多与以前企业并购不相同的特点.2.学位论文曾广胜跨国并购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2004大量的经济现象和关于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跨国并购并不是如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那样是企业在全球范围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帕累托选择。该文认为,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并不能对跨国并购进行深入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原因在于它们依托的假设前提与跨国公司所处的现实经济环境大相径庭。跨国公司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努力并不是跨国并购动因问题的全部,而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则应从现实和人的角度即从制度变迁的外在影响、以及即企业家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来进行研究。只有将这两方面的分析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了解跨国并购的真实面目。因此,以研究现实企业及企业制度为主的新制度经济学可以为研究跨国并购提供新的视角,弥补传统理论分析的缺失。文章选择跨国并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特定假设,以交易成本(主要是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成本和委托-代理制下导致企业家机会主义行为的代理成本)的分析为主线,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越来越倾向于跨国并购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现象进行分析。该文认为,引起20世纪90年代中以后跨国并购迅速增长的基础因素是复杂的,而且因行业和国家而异。然而,这些因素体现了两种力量的动态交互作用:一种力量是全球范围内的种种重大制度变迁对跨国公司行为选择的外部冲击影响,这是推动跨国并购的外生动因;而另一种力量是推动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内在的基本因素即股东利益最大化动机和企业家自利动机,这是推动跨国并购的内在动因。一、跨国公司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而在这一特定时期全球性的制度变迁极其突出,例如冷战结束后,各国纷纷开放市场、对内实行经济改革如私有化运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管理者股票期权为显著特征的企业家报酬制度的改革等。该文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性制度变迁,改变了国际经济的运行轨迹,减少了国际经济的许多摩擦、也降低了国际经济活动的部分交易成本。然而,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成本依然高昂,而且更趋复杂化了。同时跨国公司的原有竞争优势受到严重威胁,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正是为了降低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成本、谋求提高竞争优势,从而促使跨国公司在海外扩张时倾向于采取跨国并购这种内部化方式。二、在任何企业的组织行为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处于企业组织核心的企业家因素。是否采取或接受跨国并购,根本在于企业中的权威即企业家。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由于跨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家与股东之间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因而存在着代理成本。以企业家股票期权为显著特征的报酬制度改革,进一步导致了跨国公司代理成本的复杂化。由于企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资本市场不断向企业家施加高成长高股价的压力,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动机和企业家追求短期个人效用(包括股票期权收益和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声誉效应)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动机推动的跨国公司内部化行为,在特定契机下就会发生变化,使得跨国公司更偏好于选择跨国并购而非跨国新建投资。而特定契机,包括金融风暴的冲击或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有机会突破投资壁垒很高的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行业;在产能过剩、竞争过度的行业谋求资源的重新整合;在竞争的压力下抢占先机或跟进博弈等这些特定的情形。因此,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并购现象的解释是,从跨国并购的动因来看,实质上这是跨国公司在全球性制度变迁的外部冲击的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家个人利益最大化共同推动的,旨在节省交易成本和谋求竞争优势的内部化选择。为了更好地从实证上验证经过逻辑推演的结论,该文采用了经典案例的说明方法。通过实证案例说明了,在全球性制度变迁的外部冲击下,全球汽车业的竞争更趋激烈,这迫使像戴姆勒奔驰公司这样的汽车企业不得不采取跨国并购的扩张形式来降低中间产品市场交易成本、谋求规模经济带来的寡占优势。而对企业家而言,并购方企业家通过这样的扩张建立了一个利润目标让位于规模目标的“企业王国”,进而获取更大的控制权收益;被并购方的企业家往往只关心是否得到了丰厚的补偿。对于股东价值而言,由企业家主导的跨国并购可能带来不了什么价值创造。该文的结论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意义,对于那些依托资本市场而进行的跨国并购有解释力;而对于那些不属于上市公司之间的跨国并购也是适用的,它们依然是跨国公司降低交易成本、谋求提高竞争优势的内部化选择,与前者的差别仅仅在于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家机会主义动机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文章最后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制度变迁的推动下,跨国并购与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对接越来越紧密了。一方面,已经有很多的跨国公司成功地在中国实施了跨国并购,紧接着还将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希望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谋求以其所有权优势与中国具比较优势的区位资产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区位资产组合。另一方面,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培养了不少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在它们跨国经营的道路上跨国并购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投资选择。面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并购浪潮,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必须居安思危,探讨趋利避害的应对之策:首先从政府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既要积极引导和吸引跨国并购资本来发展本国经济,又要防止不公平竞争和市场垄断。其次,从中国企业来看,必须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形成一支懂经营、有国际视野的职业企业家队伍,并积极稳妥地推进海外并购扩张。3.期刊论文李登武.胡峰.LIDeng-wu.HUFeng跨国公司跨国并购投资的特征剖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间竞争的加剧,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潮流,逐步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购浪潮中跨国并购快速发展的经济实践,可以发现最近的跨国并购呈现出许多与以前企业并购不相同的特点.4.学位论文王莉莉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行业龙头企业问题研究2007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为新建投资,也称为绿地投资,另一种为跨国并购,即两国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也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得较多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政府就已注意到了世界上风起云涌的跨国并购热潮,并逐步调整吸引外资的策略,把跨国并购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出台的步伐明显加快。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问世,为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扫清了制度障碍。在外资并购可以进入的产业领域上,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开放,就连金融、服务等等这些以往甚为“敏感”的领域也已开始解禁;在外资并购的对象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都已相继放开,2003年4月12日开始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更是将允许外资并购的企业扩展到了几乎全部所有制形式。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利用外资政策的不断开放,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明显增多,并表现出一些新动向。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并购价值在一亿美元以上的屡见不鲜;对公司的控制权要求不断提高,有半数以上的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获得公司绝对和相对的控股权;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范围更加广泛,除对资金、技术密集型(如电子、通信设备、石油加工及炼焦、橡胶)企业的并购之外,还将并购的领域扩大到金融业、通信服务业、零售业、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辅助业、公用事业等领域;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系统性增强,从单一的、零散的并购逐渐走向系列并购;同时,从并购的客体上看,跨国公司并购的主要是那些经济效益好、具有较强行业优势以及较高资源价值的大中型企业,而且较多的集中在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身上。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行业龙头企业近年来日益引起国内有识之士的重视,认为这事关我国的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以引进外资多少为考核干部政绩大小的标准,导致这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忽略了骨干企业对国家利益的战略意义,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龙头企业的态度十分积极,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的状况,一味地引进外资,甚至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推动,导致一些正在高速成长的龙头企业被
本文标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