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析中共二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探析中共二大召开的历史背景------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专题任伟(西安理工大学西安邮编710054)摘要: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之际,归纳和总结中共二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对于深刻理解中共二大的历史地位,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宣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认为:中共二大是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与马林和共产国际产生分歧的情况下,基于特定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关键词:中共二大历史背景世情国情党情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根据远东大会的精神和列宁的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理论,首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阐明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首次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首次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思想。那么中共二大为什么会召开?为什么能够提出这些宝贵的理论和思想呢?探析中共二大召开的历史背景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之际,归纳和总结中共二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对于深刻理解中共二大的历史地位,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宣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认为:中共二大是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与马林和共产国际产生分歧的情况下,基于特定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一、世情--------中共二大召开的国际背景世情是指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中共二大的召开和制定正确的政策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一)世界革命形势为二大的召开提供现实依据世界经济秩序已经被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1914年至1918年的世界大战破坏了,帝国主义为恢复已经破坏了的经济秩序,向无产阶级发动进攻,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料和劳动力,扩大他们各自的市场,来补偿他们在一战中的损失。由于争夺市场,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冲突加剧,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即将爆发。当时世界发生两个相反的趋势:一个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企图宰割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使这些落后的国家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在国际共产党和苏维埃俄罗斯的领导之下,联合起来发起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兴起了世界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革命运动。新兴起的这两种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势力,必定会把世界资本主义推到资本主义自己掘好的坟墓中去。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历史的方向,这是因为:(1)它扩大了民族革命的范围,使民族革命从欧洲扩大到世界上各个被压迫的民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2)它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将西方和东方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汇集到胜利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巨流中去”①。(3)它在社会主义的西方和奴役的东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广泛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把①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26页.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在这样的革命形势之下,怎样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怎样将中国的革命与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联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问题,世界革命形势的转变为中共二大的召开提供了现实依据。(二)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问题思想为二大的召开提供理论依据1920年7月至8月,为了指导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建设和进行革命斗争,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列宁强调指出:“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之间的区别”是《共产国际的行动纲领》的“最重要的最基本地思想”。①.大会通过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主要应该是使民族和各国的无产者和劳动群众为共同进行革命战争、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而彼此接近起来。”②.因此,共产国际是将所有落后的国家中的无产阶级政党联合起来进行革命的党,而不是名义上的共产党。残酷的革命现实使他们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不但要同本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作斗争,而且还要支援世界上其它殖民地国家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运动。没有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以及全体人民群众的联合统一,战胜资本主义的事业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所以,面对强大的敌人,共产国际应当与那些殖民地国家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组成统一战线,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列宁的这些论述清楚地表明,当时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已经结合在一起,并且成为了历史发展的洪流。所以列宁指出,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任务,第一步是要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统治,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和农民。在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之后,就能将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据此,列宁为无产阶级政党制订了一系列策略原则: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领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来实现工农联盟,不断推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应该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由于无产阶级运动处于萌芽状态,还不成熟,所以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相互融合。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策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解决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的革命的对象、主力军和同盟军问题的思想武器。列宁的这些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策略思想,为中共二大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的理论基础,对于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做出建立民主革命的联合战线的决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二、国情------中共二大召开的国内背景国情是中共二大召开的国内形势,是一切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为中共二大的召开和制定出正确的纲领和路线提供了良好的国内背景。国情的核心是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基础。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开始对我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开始一步一步的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同时封建地主阶级依然存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也依然是中国革命的两大对象。(一)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达成了①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27、332页②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72页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将中国这块“肥肉”供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从而助长了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使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不断加深,中国呈现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①。(二)军阀之间矛盾激化,连年混战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争夺,为了满足他们侵略的需要,他们积极在中国内部扶植中国各派军阀混战。1920年7月,直系军阀在打败皖系军阀后,又在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打败了奉系军阀,独自掌握了北京的中央政权。直系军阀在军事上积极推行吴佩孚的“武力统一”政策,而各省军阀提出“联省自治”,以对抗直系的武力吞并,军阀之间的战争又在酝酿之中。长年的军阀混战给农业的生产带来很大的破坏,使中国人民陷入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侵略压迫的痛苦深渊,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国内严峻的革命形势,再一次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要求我们党做出明确的回答。(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受挫自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以来,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历史重任呕心沥血,努力奋斗了20多年,进行了数次革命,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是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继续完成未竟之业,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两次护法远动。这些努力大多受挫,以失败而告终。特别是1922年6月,正当孙中山在广东积极准备第二次护法运动之时,一直十分信任的广东军阀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叛变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受到严重挫折,这种情况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承担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三、党情---中共二大召开的自身要求党情就是指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党员人数,经费保障、组织制度、纪律作风、工作方式、觉悟程度、成熟程度等。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以陈独秀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到1922年党的二大召开前夕,党员人数由一大时的50人发展到195人,增长近四倍,党的组织制度、纪律作风、工作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员的觉悟程度、成熟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在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中国的工人运动开始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远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持续时间达13个月。爆发的罢工达100多次,参加的工人达30万以上,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中共二大召开时,这一高潮还没有结束,但这次工人运动高潮已深深的影响着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使他们不断反思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好的和中国的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但是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一年时间,还处于幼年时期、各方面还不成熟,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同时在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进行建党又会出现一系列的难题:一是受到小资产阶级的影响。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出身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党员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就为“左”右倾机会主义提供了社会基础。二是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封建的特权、等级以及家长制等思想观念,必然也会影响我们的党。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间较短。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才开始在中国传播,由于中国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43页.共产党在成立之后,没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就立刻投入到了革命斗争中去,这就是“左”右倾机会主义能够在党的幼年时期暂时取得统治地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中国共产党在大部分地区还只能秘密的开展革命活动;在不少方面不得不求助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难免又不得不受到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不合乎中国国情的干涉。中共二大既对这些党情实际做了正确分析和把握。又在此基础上针对党情实际提出了一些建党原则。因此,在中国无产阶级人口非常少的情况之下,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群众性的政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会面临着一个在什么人中发展党员的问题,既要在不同阶层中发展党员,来壮大自己的队伍,又要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来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些问题都要求中共二大给予回答。中共二大也正是正确分析和把握党所面临的这些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一系列的建党原则。四、未了情-----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与马林和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方式上产生的严重分歧是中共二大召开的
本文标题:浅析中共二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7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