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浅谈创新意识的培养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趋向。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旋律。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质上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而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要使学生毫不顾虑地积极参与学习,形成主动探索研究的心理愿望,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多。教师只是学生的“朋友知己”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上困难,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容、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更好地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个性发展、张扬,激发创新意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的火花会迸发而出。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并以此为指导,从不同方向组织教学。在此,本人想谈谈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保护好奇心,开拓创新潜能2好奇心强的人对新奇事物总要主动探索。好奇心是激励人们进行创新的内驱力。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否恰当,既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以扼杀儿童的好奇心。有的教师还未能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只顾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有的教师怕扰乱课时计划,影响上课进度,用自己的“问”剥夺学生的“问”有的教师则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偏离重点或无法回答,因此都不喜欢学生提出问题。久而久之,闪烁在学生眸子里的火花渐渐熄灭了,他们对单调的学习感到厌倦了,对缺乏温情的教师感到失望,课堂上只好忍受着教师的“问”,自己只能无奈地“答”。教师这些做法,实质上是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可以不断创设变化的、能激起新奇的学习环境,多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或组织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启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寻求答案。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和谐氛围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不必急于提出,而是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或提供一定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和提出。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觉到3“心理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挥。因此,平等、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土壞和阳光。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出示一个圆,然后以圆半径作为正方形的边长,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小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学生众说纷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学生把这个小正方形来量已知圆,得不到结果失败了。有的学生把圆平均剪成4块,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是不行,有的学生想出剪的份数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更接近,减少了重合与空隙部分。教师给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的,并通过科学实验加以验证。如果我们的学生能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或许也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加以验证。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对自己测量的4圆形物体周长进行观察比较,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自然地提出圆周长与直径和半径有关系。接着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那么有什么联系呢?这时学生自然会产生动手测量计算的欲望。这样学生从测量中体会、发现并提出猜测,在进行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到底创新从何而来?这应来源于学生的探究,来源于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各类实践活动,而不是从书本上得来,要培养新世纪的创中还需要十分注意学生的动手操作,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材料及机会。又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让学生用橡皮泥或萝卜动手制作,然后我提问:“要是将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留给学生动手实践,寻求答案,学生截法各有不同,结果也自然各不一样,有剩10个角的也有剩9个角的,还有剩8个角的,还有剩7个角的。再让学生从所有不同的截法中发现规律:截面不过顶点,剩10个角;截面经过1个顶点剩9个角,截面经过2个顶点剩8个角截面经过3个顶点剩7个角。经常进行一些操作训练,就会增强学生手脑协调性,产生奇思妙想。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题目设计制作材料、活动方面有意留一点“空白”。多为学生提供创新“资源”,让学生因地制宜地去进行探究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感知知识论证的过程,提意学生“再创造”的能力。5荷兰教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教学的惟一正确方向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样的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只把抽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对前人的创新活动及其过程进行再现,让学生有所启迪。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任意一个侧面全部贴有商标的圆柱形物体,课上取下商标展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情况,展开的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对于圆形的转换已经很熟悉,会纷纷找出展开的侧面图形的长、宽与圆柱底面周长与高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对侧面展开是正方形的这种特殊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新的课堂教学标准下,我们作为一线教育者要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从事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21世纪呼唤创新教育,愿创新教育能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
本文标题:浅谈创新意识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9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