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高考复习
散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就一篇文学类的文章阅读来谈“重要句子”,所指应是这些句子对于文章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重要句子”,在文中大致有下面四种情况:•一是揭示作品旨意、作者观点的句子;•二是关系文章脉络、结构层次的句子;•三是富含人物情感、人生意蕴的句子;•四是使用艺术技巧、修辞手法的句子。你认为哪那些句子会成为设题对象?考题回顾2013江西卷《平常的沈从文》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2013大纲卷《林肯中心的鼓声》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2013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1、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2分)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4.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解题思路:•(找关键词+析关键词+情感)分析句子找出句中关键词;结合语境,一一对应解释(分析句子的表层义,情感义);按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例1:伟大的长城!这工程,虽在地图上也还有它的小像,凡是世界上稍有知识的人们,大概都知道的罢。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现在不过是一种古迹了,但一时也不会灭尽,或者还要保存它。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鲁迅《长城》)•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宏伟建筑,作为一种古迹是伟大的,但长城作为中国封建制度的象征,它束缚、压抑自由的思想、文化,又是应该诅咒的。本句集中表现了鲁迅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城壁”的彻底批判精神。例2:因为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的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也不会为死而苦恼。练习:《歌德之勺》“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2分)相关语境: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关键词语答: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或:“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2.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作者常用修辞手法。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解题思路•答题模式:•第一步分析句子,确定手法•第二步“还原”手法,分析内容与表达效果•第三步组织答案,注意答出作用(情感、•结构)手法+内容+效果(情感、结构)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体喻体理解:作者在此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嗅觉中感到的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细柔飘思、婉转渺茫的歌声去感受、品味,将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特点形象丰富地表现出来。表现了作者此刻沉醉于荷塘月色的情景。点手法表情感析作用明内容例2、《时间怎样地行走》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相关语境: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分析:挑主干,“它刺痛了我的眼睛”,“它”指“白发”析修辞,比喻,本体是“白发”,。抓关键词,“刺痛”,表吃惊、哀叹之情。“刺痛”的仅仅是眼睛?答案: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根银白的头发的刺眼,形象地表现了白发让我发现生命的衰老,惊叹岁月的流逝。•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2013江西卷)•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沈从文作品在现在有魅力,将来也会有永久的生命力,会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整篇散文中有什么作用?答:点明心境,交代缘由;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3、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4、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衬托作用。3、渲染,烘托气氛。(一)位于文章的开头(二)位于文章的中间(三)位于文章末尾1、总结上文。2、呼应上文。3、卒章显志。小结: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分析句子的作用和意义.•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例:“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参考: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例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4.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①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②“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在句中担任状语;③冒号以后的文字,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理解:此句论述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赞颂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抒发对他的景仰之情。•第一步分析句子,理清结构•第二步结合语境对每个分句一一分析•第三步按次序组织答案小结解题思路:……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主语谓语状语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托尔斯泰逝世了。“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解析:理解这句话,在结合文段、文章主要意思的同时,应抓住这句话的修饰语、限制语,“偶尔被发现”“不为人知”“不留姓名”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即默默无闻地逝去了,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了,故选C。•第一步分析句子•第二步结合语境(上下文)一一对应解释、分析•第三步组织答案总结解题思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找关键词语看修辞手法理清结构全面作答不漏点(分点作答)表层义、情感义手法、内容、效果【语段信息】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式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下面段落加以赏析。(周涛《秋光里的黄金树》)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②刘:那么多的人在抱怨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一般说来尤其是越知识多的人越抱怨多,我抱怨过,当然柏杨先生也抱怨过。这话您不介意吧!柏:我承认我确实抱怨过,不过我终生在抱怨又终生在奋斗争取,并且我能做到在进入天堂时一定把我所见到、经历过的、世间发生过的一切都统统包容:因为太多我知道、不知道的人在包容着、包容过我!你可以抱怨,但你不能仅限于抱怨。人要尽力而为,要竭尽全力,实在做不到了,你就试着顺其自然吧!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有摆脱差异性的事物存在吗?每个人在宇宙中都会有一个最终位置的!有的辉煌夺目,有的黯淡无光,这没有什么错!参考答案:①面对世道的不公正和诸多不如意,可以抱怨发牢骚。②更要发挥潜能,尽力争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2分)③真的无能为力也要顺其自然,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1分)
本文标题: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高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9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