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1.崩塌灾害崩塌是指陡峻的山坡上的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这里所说的崩塌灾害是指由于崩塌的发生已经或者可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否则就是一种普通到地质现象。崩塌多发生在大于60-70度得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或者裂隙很深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崩塌的分类:1、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组成的堆积,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侵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此类崩塌常发生在水易渗透和汇集的地点。其性质是有其母岩的性质决定的,由花岗岩、变质岩、凝灰岩、泥岩形成的崩积土最易崩塌。2、表层风化物崩塌:是在基岩表层生产的风化物的崩塌,是崖崩中常见的类型。这是因为在表层有风化层,它与基岩之间的渗透系数不同。在水流汇集或者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可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崩落的土层较浅,是一种小规模的滑动,但发生的次数最多。大多发生在从缓变陡的斜坡变化点的地方。3、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结构松散,按沉积时的状态形成性质不同的沉积土层,透水性和土的强度有差异,在积水的地方引起崩塌。4、基岩崩塌:一般在坚硬的岩石的斜坡上,由于节理、层理面、断层面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产生崩塌,在这种裂隙是沿容易崩塌的方向伸展时和在夹有粘土、泥岩等成分时容易发生崩塌。落石属于小规模的岩石崩塌。2.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危岩体失稳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失稳方式有三种,即坠落式、倾倒式和滑塌式。根据对工作区内崩塌危岩总体形态、发育规模、基底和底界层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内危岩的失稳破坏方式以坠落、倾倒-滚落和滑移-倾倒-滚落方式居多。滑移-倾倒式21强风化滑塌式倾倒式坠落式图3.2-1危岩体失稳方式示意图灰岩灰岩灰岩灰岩图3-2危岩失稳方式示意图1坠落式受裂隙切割和下部岩腔影响,高悬于陡岩上端和岩腔顶部的危岩体,随卸荷裂隙不断加深加宽,一旦裂隙发育切割整个危岩体,使其脱离母体,危岩在重力作用下从母体突然脱离失稳产生崩塌。经此次调查,郭家岩山体崩塌后WD2—WD5危岩带上大小不一的岩腔十分发育,这些岩腔是由于危岩体顺层面坠落后所形成,区内的W4、W8及W9不稳定岩块将继续顺层面以坠落方式失稳,见照片2-1—2-2。照片2-1W4危岩块上的凹岩腔照片2-2W4危岩块上的凹岩腔2倾倒式岩体基座的差异风化和裂隙的切割使危岩体局部悬空,危岩体底界临空条件好,在变形破坏时,危岩体的顶部首先脱离母体,然后沿基座支点转动,从而发生倾倒式破坏。区内WD1危岩带及WD6的部分危岩体发育有高陡临空面和平行于临空面的节理裂隙,W2及W7危岩体将以这种破坏方式失稳。照片2-3W2危岩块上的的高陡临空面照片2-4W7危岩块上的的高陡临空面3滑移-倾倒式危岩体本身已经脱离母体,受下部岩块支撑。一旦下部岩块受外部作用发生滑移,上部岩体将发生倾倒滚落。区内W1、W3、W6危岩体表面有明显的滑动面,见照片2-5、2-6,再次发生崩塌将以这种破坏方式崩落。照片2-5W6危岩体滑面及裂隙照片2-6W3危岩体滑面及裂隙4滑塌式危岩体附着于母岩上,以一定角度的裂隙(卸荷裂隙)面接触,在危岩体自重和地表水渗入裂隙等因素的作用下,裂隙面锁固部位被贯通,危岩体沿母岩(或基座)发生剪切滑移破坏,此种破坏方式往往有渐变特征,破坏后果受危岩临空条件影响,临空高度越大,后果越严重,处于陡坡边缘的松散体,沿着一定的滑移面在外部诱发因素作用下滑移崩落。区内W5、W10破碎带危岩体将以这种方式失稳,见照片2-7、2-8。照片2-7W5危岩块上的破碎带照片2-8W10危岩体破碎带3.崩塌山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3.1定性分析与评价郭家岩崩塌稳定性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山坡上面崩塌源区尚有的可能崩塌的岩土体的稳定性;二是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性。影响这些地质体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的空间因素;岩土体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郭家岩崩塌区内共有6个危岩带(WD1—WD6)、4个崩塌堆积体(D1—D4)。主要采用野外调查稳定性定性判断为主,辅以室内计算的方式对山体边坡和危岩体进行评价。勘查结果表明,4个崩塌堆积体坡面表层第四系崩坡积层厚度多在2m以内,坡脚厚度较大,坡体透水性差,坡面地表冲沟较发育,坡面整体坡度在30度以内,处于稳定状态,但其表层零星的新崩落石稳定性欠佳;危岩带及D5、D6崩塌堆积体均处于欠稳定状态,但D5、D6崩塌堆积体位于坡面上部,其主要构成物质为碎石土,下部坡面较长,地表植被发育,堆积体物质不会整体顺坡面滑动到坡脚,且其上部危岩体稳定性也很差,危岩体崩落距离及破坏力将远大于崩塌堆积体物质,故崩塌堆积体失稳后危害性相对较小。3.2崩塌山体稳定性计算1.危岩运动计算计算中危岩体的密度按2.7t/m3根据R·M·Spang(1978)的研究成果,崩落体只有坡度角小于一定临界值(约27°)时,才停积于崖脚,随坡度角增大,可分别表现为滑动、滚动、跳跃和自由崩落等方式,大部分或全部堆积于坡脚。灾害区内受岩体破坏影响的斜坡坡度平均坡角小于63°,大于27°,见图3-1,因此岩体在产生变形破坏后,大部分以滚动、跳跃或自由崩落的方式向坡脚运动,最后堆积于坡脚缓坡地带,直接影响坡下居民住房和公路的安全,目前坡体上零星分布有崩塌落石或危石,已房屋遭滚落岩体造成损失。危岩12停止与坡脚27滚动34滚动45滚动、跳跃63跳跃76自由崩落°°°°°°图3-1崩塌破坏运动图示(1)落距计算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物体下落过程中动能的增加等于势能的减少,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Ep+Ek=恒量Mgh=1/2mv2根据地形剖面可计算出斜坡坡度β和碰撞时的切向速度Vt与法向速度Vn,即:Vn=V•sinβVt=V•cosβ落石与斜坡松散层坡面的法向碰撞可认为是塑性碰撞,所以Vn=0。切向碰撞参考Hungr等人的研究,切向损失率采用10%,即落石第一次在斜坡上碰撞后维持其继续运动的动能为1/2m(0.9Vt)2。块石在斜坡上的继续运动是以滚动和滑动为主的综合形式运动,其摩擦角称为综合摩擦角。根据功能原理,落石的势能变化等于动能变化和克服摩擦所做的功:∑mg△hi=1/2m(Vi2-Vt2)+∑mgcosdi•tgΦ•Li式中:Vi——落石在斜坡面上任意位置处所具有的速度di——各直线段斜坡的平均坡度△hi——各直线段斜坡的铅直高度Φ——落石与坡面的综合摩擦角Li——各直线段斜坡的长度当末速度Vi=0时,可求得∑Li,而∑Licosdi就是崩塌的最大水平运动距离。根据后山崩滑体分布的坡体结构特征,结合已发生的崩塌进行反算、类比,后山崩滑体发生崩塌坠落后,滚石最大落距200-250m,与现场调查情况基本吻合。(2)能量计算石块在斜坡上的运动形式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滑动、滚动还有跳跃运动,甚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三者兼而有之。但一般情况来说,运用牛顿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说明其大部分情况,即:221tanmvmgHmgH(1)式中:m-滚石质量(kg);g-重力加速度;H-滚石降落高度;μ-摩擦系数;α-坡面角;v-滚石速度。这表明滚石在滚落时,它所具有的势能已转变为摩擦能和动能,从(1)式可知滚石能量E为:mgHmvEtan1212则滚石速度v可用公式表示如下:tan12gHv(2)一般认为,坡面角α与摩擦系数μ可按图3-2所示线解图求解。图3-2根据台阶坡面α确定摩擦系数μ值的线解示意图崩塌体体产生的作用力F可用公式表示如下:F=mv/t(3)滚石滚动模型见图3-3。VtVnV图3-3崩塌运动轨迹示意图摩擦系数,查图4-6得摩擦系数为0.5;α-坡面角,取30°;则计算结果:tan12gHv=18.0m/s(2)假设其作用在建筑物上的时间t=0.5s,其作用力为:F=mv/t=3×2.7×18.0/0.5=291.6KN(3)从计算结果看,崩塌失稳时,对坡脚处支挡结构物的破坏的能量是巨大的。2.稳定性计算由于危岩带上散布着大量的危岩块,计算中仅选取有代表性危岩块进行计算,根据危岩体的受力情况及最可能的破坏形式,对W5、W10破碎带危岩体选用简单的直线滑动进行山体边坡计算评价;对W1、W3、W6危岩体选用楔形面滑动进行山体边坡计算评价;对W2、W7危岩体采用倾倒式模型进行计算评价;对W4、W8、W9危岩体采用坠落式模型进行计算评价。计算中选取相应危岩带有代表性的危岩块进行计算,并合理采用工况1(天然状态)、工况2(暴雨状态)、工况3(地震状态)、工况4(暴雨+地震状态)取其相应的强度和重度进行计算。(1)直线滑移式边坡稳定性计算区内W5、W10破碎带危岩体边坡选用简单的直线滑动进行山体边坡计算评价。1)计算模型:据边坡结构及稳定性定性分析,危岩边坡可能发生平面滑动破坏,往下形成崩塌,故采用平面破坏模式对危岩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滑动面为最靠坡外的裂缝底面或者基岩与新崩塌堆积体的分界面。滑移式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见图3-4;中风化块石强风化块碎石潜在滑移面最靠外侧裂缝灰岩块石图3-4直线滑移式斜坡计算示意图2)计算公式为:对工况Ⅰ、Ⅱ按下式计算:(cos)sinWVtgclFW..........................(4)式中:c—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的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φ—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的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α—滑面倾角(°);l—滑面长度(m)。W—危岩体自重(kN/m);V—裂隙水压力(kN/m),V=rwhw2/2;hw—裂隙充水高度(m);对工况Ⅲ、Ⅳ按下式计算:(cossin)sincosWQVtgclFWQ.............................................(5)Q—地震力(kN/m),Q=ξW,其方向可视为水平;ξ—地震系数,本工程取0.05;其他符号意义同前。计算中各参数取值见表3-1。表3-1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参数选取表危岩编号W5W10自重W(KN/m)150135裂隙粘聚力c(kpa)286286裂隙充水高度hw(m)11裂隙水压力V(kN/m)55地震力Q(KN/m)7.56.75滑面倾角α(°)3741滑面长度l(m)0.40.4裂隙内摩擦角φ(°)4545(2)折线楔形面滑移式边坡稳定性计算区内W1、W3、W6危岩体边坡选用折线楔形面滑移进行山体边坡计算评价。1)计算模型据边坡结构面组合关系,危岩边坡可能沿下部楔形面发生折线式滑动破坏,脱离母岩形成崩塌,故采用折线楔形面滑移式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滑动面为危岩体下部的裂隙结构面。折线楔形面滑移式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见图3-5;α图3-5折线楔形面滑移式斜坡计算示意图2)计算公式1111111))cos(sin(())tan))sincos)1(((((nijnjDiiiniininjniiiiDiiiuifTTAWRLCRArWK式中:nnnDnnnUnnLCtgRArWR))sincos)1(((DnnnnnTAWT)cossin(111nnijiij式中:ψj—第i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i+1块段时的传递系数(j=i),111)sin()cos(iiiiijtgWi—第i条块的重量(kN/m);Ci—第i条块内聚力(kPa);Φi—第i条块内摩擦角(°);Li—第i条块滑面长度(m);αi—第i条块滑面倾角(°);Ur—孔隙压力
本文标题: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9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