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法拉奇的采访风格一、因人而异,不同凡响的开场法拉奇在采访中,由于其充分的采访前准备,在每次采访都能有打开被采访者的口,获得她所想要的材料。采访前她必定要进行充分准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仔细研究被采访之人,准备提出的问题。这样她就能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文化背景、知识修养、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等等,因人设辞,有的放矢。事例:她对邓小平的采访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法拉奇“:明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邓小平“: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访问霍梅尼前早就知道他是个独裁者,于是她开场就说:你是伊朗的新沙皇……”这种开门见山的问法,单刀直入,迫使对方做出防御性反应,揭下人物面具,逼视其真实的面目。二、犀利的语言,轰炸式的盘问法拉奇在采访中常常是以历史视角,审视各类重大新闻事件,并表现了一种唯其所有的“犀利风格”。她用语率直、尖锐、咄咄逼人、轰炸般的盘问,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挑衅”。她曾使纵横世界政治舞台的外交家基辛格陷入尴尬;令卡扎菲愤怒失言。她甚至不顾伊斯兰教的习俗和有关规定,当着霍梅尼的面撕下面纱,大声说道:“许多人说你是个独裁者!”这样在别人看来近乎疯狂的语言往往会令被采访者无言以对事例:面对不可一世的卡扎菲时,法拉奇不畏强权,同样尖锐过人。当卡扎菲高傲地说“我是福音”时,她不屑地打断他,“停住,停住,你说什么?你信真主吗?”卡扎菲不解其意:“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法拉奇说:“噢,我以为你就是真主。”气得卡扎菲哇哇大叫。再次佐证了法拉奇提问尖锐、言辞泼辣、对话犀利的采访特点。法拉奇的提问和表达个人意见的方式表现出——把握谈话节奏、驳斥不同意见、揭示内幕新闻、变换各种语气。三、所提问题很有深度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访,以下是其中的一段对话。法拉奇: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法:对西方人来说,我们有很多问题不理解。中国人民在讲起“四人帮”时,把很多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说的是“四人帮”,但他们伸出的却是五个手指。(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接指向毛主席,而是巧妙地应用“但他们伸出的却是五个手指”这样一句话,把敏感而又核心的问题恰如其分地抛了出去。)邓:毛主席的错误和林彪、“四人帮”问题的性质是不同的。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法:你说在后一段时期毛主席身体不好,但刘少奇被捕入狱以及死在狱中时,毛主席身体并不坏。过去还有其他错误,大跃进难道不是错误?照搬苏联的模式难道不是错误?对过去这段错误要追溯至何时?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到底想干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咄咄逼人,真的很尖锐,法拉奇连问4个问题,而且很有底气,更加突显出她犀利泼辣的言辞,每个问题都切中要害。)邓:错误是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比如说,大跃进是不正确的。这责任不仅仅是毛主席一个人的,我们这些人脑子都发热了。所以要区别毛主席的错误同林彪、“四人帮”的罪行。法:但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毛主席选择了林彪,就像西方的国王选择继承人那样,选择了林彪。(这个问题问得好)邓: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不正确的做法。一个领导人,自己选择自己的接班人,是沿用了一种封建主义的做法。刚才我说我们制度不健全,其中也包括这个在内。法拉奇显然是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有备而来,要不是邓小平机智沉稳应对,恐怕她抛出去的问题,罕有人能够如鱼得水地应答,法拉奇似乎有股神气的力量,能让被采访对象说出观众最想听到的东西,一挖到底。这种人格的魅力和锋芒的个性往往能够使她与被采访对象的对话精彩至极!在她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她说话很有底气,提问也很到位,每一个问题都设计得很巧妙,充分显现出她深厚的知识功底,这是她采访的另一个风格,即所提问题很有深度!在这段采访邓小平同志的视频中,我发现法拉奇的目光敏锐,像一个猎人一样,从常人忽略的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虽然言辞尖锐,但丝毫不乏气质——那种类似战士一般的勇气使得他具备了一种特殊的气质与风度。(四)、巧设机关,层层逼近法拉奇说“每一次访问都是对我的智慧的挑战,都是消耗我灵魂的一次实践。”因此她与世纪风云人物的访谈,常常是一场智力的较量。面对一些棘手问题,当采访对象正面拒绝之时,她会采用迂回的方法,由远及近,引人落入她预先设置好的圈套。事例: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得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腐败的人”的意见。当直接问他时,阮文绍矢口否认了这种传言。法拉奇就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她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了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了上述问题的肯定答案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澄清这一“传言”,他不得不详细地道出他的“少许家产”。如此一来,阮文绍是否真的如传言中的那么腐败,还是如他所言并不富裕,已呈现大家面前,读者大可根据他所列的财产清单中得出自己的判断。五、“我的地盘我做主”几乎每一个遭遇了法拉奇采访的人,都会身不由己地被她引入一个由她控制的世界,只有被她牵着鼻子走。到最后,绝大部分被采访者都会为接受这次采访叫苦不迭,琢磨着能否把这段采访给掐了。法拉奇善于偷换角色,把她自己而不是被采访者作为报道的主要角色。她会在报道中不失时机地插入自己或者自己的评论,使读者的视线发生偏移。事例:在报道美国宇航局和宇航员的活动时,为了亲身体验在密封舱的感受,她进入阿波罗号太空船,这是一个展现美国空间技术成就的专题,但法拉奇看着这艘太空船,偏偏联想到二战期间那间曾经囚禁她父亲的昏暗囚室,从这个基点发散开来,她向读者阐释了人类面对孤独与恐惧时的不同态度。从法拉奇的《国际风云人物采访记》中,不难看出所有的采访都是围绕着作者预先设计的轨迹进行,不是展现受访者的心理,而是推销法拉奇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六、采访中矛盾的巧妙处理、有力控制采访局面首先,法拉奇善于从已知的事实材料中敏锐地发现矛盾的事实。这种矛盾成为法拉奇尖锐的问题。其次,当采访对象出于某种动机或需要不愿讲明真相的时候,采访中便出现了第二种取与予盾的矛盾。其三,因为法拉奇是带着她的立场和感情投入采访的,于是就产生了采访中的第三种矛盾,也就是法拉奇式访问中的矛盾——法拉奇与采访对象之间思想观念的矛盾交锋。法拉奇的可贵在于她不回避矛盾,有时甚至故意设置矛盾。通过她的每一个有分量的问题,牢牢掌握着采访的主动权。事例:对基辛格的采访。法:基辛格博士,我已经感觉到了。我从来没有采访过一个像您这样避而不答问题或对问题不作确切解说的人,没有人像您这样不让别人深入了解自己。基辛格博士,您是不是有点腼腆?基:对,我是个相当腼腆的人。另一方面,我觉得我还是相当沉得住气的。您看,有人把我描写成一个苦恼和神秘的人物,也有人把我描写成乐天派,整天嘻嘻哈哈:这两种形象都不准确。哪一个都不是我……我是……不,我不告诉您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对谁都不说。类似上文,虽然基辛格在整个采访中都是这种回避的态度,但依然被法拉奇迂回地挖出了不为人知的许多东西。采访披露后,尼克松对基辛格十分恼火,无论基辛格打电话还是亲自上门,尼克松都拒绝见他。因为基辛格居然对一个记者说了让他很不高兴的话。在很多事件上基辛格说的是“我如何解决”而不是“我们如何解决”。再如法:基辛格博士,如果我把手枪对准您的太阳穴,命令您在阮文绍与黎德寿之间选择一人共进晚餐……那您选择谁?(非常的提问方式,咄咄逼人)基: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躲开了)法:如果我替您回答,我想您会更乐意与黎德寿共进晚餐,是吗?(提问更加具体,逼进对方)基:不能,我不能……我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有些难以招架)法:那么您能不能回答另一个问题:您喜欢黎德寿吗?(改道迂回,仍不放松)基:喜欢。我发现他是一位对他的事业富有献身精神的人。(孤狸终于落网,基辛格大谈对黎德寿的看法)
本文标题:法拉奇采访风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31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