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并购绩效之关联性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并购绩效之关联性姓名:何增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李子白20090401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并购绩效之关联性作者:何增烟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江金锁.JiangJinsuo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两类代理问题之间的权衡-开发研究2008,(5)本文研究商业银行债务代理问题和股权代理问题以及二者的交互影响关系.政府管制是商业银行债权治理机制的替代,是治理商业银行债务代理问题的一项制度安排.但是,政府管制替代不了商业银行私人股东的股权治理,不能减轻商业银行的股权代理问题.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由于路径依赖,存在政府管制过剩问题.本研究结论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借鉴意义.2.学位论文蒋漫漫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监督——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006在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中,所有权结构高度集中且国有股持股比例很高,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代理问题突出表现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外部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各方的代理冲突。本文研究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审计是否能发挥同样的治理作用,有效抑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减少上市公司中的代理问题。本文选取所有权结构作为公司代理成本的衡量指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两个方面对所有权结构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审计的需求方来说,当第一大股东壕沟防御效应越强时越愿意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来缓解公司的代理冲突,减少代理成本;从审计的供给方来说,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较少考虑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代理问题,即当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时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很大。但相对非四大来说,四大审计事务所在审计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代理问题。因此,本文认为目前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是愿意聘请高质量的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的,但整个审计市场质量还不高,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监督本论文共分成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本章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讨论了写作背景和动机,并介绍了各章节的结构和内容安排。第二章,文献回顾。本章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回顾了相关的文献。首先介绍了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方面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从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监督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两者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即我国上市公司中所有权结构(在本文中作为代理问题的替代变量)与外部审计监督(公司治理的一种机制)之间的关系。第三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本章介绍了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代理理论的演进及发展,并介绍了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所普遍存在的代理问题。同时介绍了公司治理与审计需求理论和审计供给及其成本理论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需求与审计供给的现状。最后分析了所有权结构与我国外部审计在审计需求与审计供给方面可能存在韵关系,从而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第四章,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样本的选取,变量的设置以及模型的设计。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多变量回归分析,从审计师的选择和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两个方面来验证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局限。在对第四章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文最后的结论并说明相关的实践意义。同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主要的贡献如下:1、选取两个不同的变量来反映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两面性,以所有权结构作为代理问题的衡量标准,较全面地考虑了所有权结构对大股东行为的影响。2、从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两方面考虑了外部审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治理作用,探讨了外部审计发挥治理作用的途径,对引导审计治理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3、将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以及所有权结构与外部审计的公司治理机制联系起来,研究我国特殊股权结构下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与配套的审计市场的发展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从审计的角度来探讨审计在公司中的治理作用,丰富了审计这一治理机制相关方面的研究,为外部审计公司治理作用的存在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如何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治理作用提供了初步的建议。3.学位论文杨帆国有上市公司代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研究2007传统的公司治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但对我国的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股权高度集中,国有大股东严重“缺位”,利益冲突不仅存在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还存在于国有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国有上市公司“高管问题”,以及国有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事件,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践中,主要存在两类代理问题: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对国有大股东的代理问题,以及国有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有效解决这两类代理问题,构成了现阶段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然后揭示了目前国有上市公司两类代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主、辅以其他理论深入分析了代理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代理问题的具体成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具体对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构成论文研究的现实基础。第二章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背景、委托代理关系的定义,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方案。第三章揭示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为下文代理问题成因的分析奠定基础。首先,界定了国有上市公司的概念,指出了国有上市公司的成因。其次,主要从股权结构、内部治理、外部治理、与“五分开”的实施情况等方面介绍了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第四章是本文的“分析问题”部分。本章首先介绍国有上市公司的两类委托代理关系入手:国有大股东与国有上市公司间的代理关系,以及国有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然后分别阐明了目前国有上市公司中高管代理问题、国有大股东代理问题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最后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主,其他理论为辅详细分析了目前国有上市公司两类代理问题的具体成因。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股东与经营者存在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国有股东“缺位”导致对国有上市公司高管的激励、监督不健全,使高管有动力、也有机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去损害股东利益。而在国有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上,国有大股东代理问题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国有大股东的目标取向、获利途径与中小股东存在差异,这构成了国有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源动力。同时,大小股东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为大股东的进行利益侵占提供了极大的信息优势。其次,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其他大股东和中小股东无法发挥对大股东的约束制衡作用,使大股东能够顺利采取“掏空”行为。再者,国有上市公司与国有大股东没有完全“五分开”,为大股东实施利益侵占提供了渠道。最后,旨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独立董事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使中小股东在公司内部失去了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因此,对国有大股东的“掏空”侵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五章是本文的“解决问题”部分,专门针对国有上市公司两类代理问题的成因制定了以下五条解决方案和具体对策:(1)本文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是导致两类代理问题的根源。因此,建议国有上市公司实现适度集中的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2)针对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约束不足的问题,本文建议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完善对国有上市公司高管的激励约束机制。(3)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集团积极推进整体上市,这样不仅能很好地统一国有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取向,并且能实现国有上市公司与国有大股东在人员、资产、业务、机构、财务上的“五统一”,从而消除关联交易、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代理问题。(4)针对国有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分析证明:目前在我国公司治理水平不高、资本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强公司内外监管来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并提出了加强内外监控的具体对策。(5)为了发挥公司内部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作用,建议通过改善独立董事的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第六章针对本文研究作出结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予以适当展望。4.期刊论文包小忠代理问题、公司治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广西社会科学2003,(8)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带来了代理问题.所谓的公司治理在根本上就是对代理问题的治理,是对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而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就是外部投资者保护其利益免于被以经营者为首的公司内部人攫取的一套制度安排.5.学位论文魏丽娜我国国有跨国公司治理研究2006本文以我国国有跨国公司治理为研究对象,试图借助已有的跨国公司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对一般跨国公司治理的特征和内涵进行研究和描述,然后综合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特点和中国国有跨国公司的现状,揭示我国国有跨国公司治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完善方案。在研究思路上,本文首先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借鉴产权理论和超产权理论的观点,揭示并证明了在跨国竞争环境下,完善的公司治理对跨国公司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有跨国公司治理的现状、问题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地剖析,认为严重的委托问题使得市场机制失效,以及严重的委托问题导致的严重代理问题,使得激励约束机制失效是我国国有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缺陷的最终原因。在内容安排上,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导论。概括阐述了选题的来源、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研究思路、体系安排、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并对几个基本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第二章为跨国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传统跨国公司理论、西方企业理论以及公司治理理论,并且从本文主题的角度分别给予述评。需要强调的是,在对跨国公司理论的述评中,指出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难以充分解释当今世界跨国经营现象的地方,应该对传统的理论赋予新的内涵。第三章为跨国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从委托一代理视角入手,借助委托代理的基本分析框架,在阐述跨国公司组织形态的基础上,将单个公司形态、企业集团形态以及跨国公司形态下的委托代理链条进行比较,说明跨国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和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与我国国有跨国公司在委托代理链上的差异,设计出委托代理传导机制模型,从委托代理链的传导效果的角度阐明国有跨国公司的特殊性,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并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实例分析,为本章逻辑推理找到了很好的注脚。第四章为跨国公司治理与我国国有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首先,从一般公司治理的内容和模式出发,具体分析跨国公司治理的内容和特征。其次,分析了竞争、公司治理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之问的关系。该分析过程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研究了公司治理是如何激发企业家精神,从而促进企业绩效;二是,探讨了在跨国经营环境下,竞争如何促进公司治理的改善,从而提升企业绩效。文中分析了在我国国有跨国公司中由于制度原因导致岗位竞争缺乏,使得产品市场的竞争并不能成为推动公司绩效增长的压力,并通过构造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生成模型,证明了竞争、公司治理和企业家精神之间的传导关系。最后,从我国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和差距,强调“走出去”的必要性,并指出我国国有跨国公司短期“走出去”的可能性和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缺陷,明确提出了我国国有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取得必须依赖公司治理改善的结论。第五章为我国国有跨国公司治理问题及其成因。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跨国公司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其次,剖析了我国国有跨国公司治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一是,分析公司产权特征所导致的委托问题,指出严重的
本文标题: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并购绩效之关联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3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