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回忆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形成过程及地位变化情况?两汉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宋元明五代十国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三教合一图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归儒”此图绘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福建泉州老君岩道教圣地武当山道教在民间传播: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汉末年,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佛教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魏晋时期盛行。佛教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观念,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背景:1、儒学危机:2、三教合一:4.宋明理学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位于山西大同,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汉代儒学体系的不足,加上佛、道的传播,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儒、道、佛相互渗透,儒学从佛、道中吸取了长处4.宋明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一、背景:1.儒学危机:2.三教合一:二、内容汉代儒学体系的不足,加上佛、道的传播,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儒、道、佛相互渗透,儒学从佛、道中吸取了长处(核心:“理”或“天理”)程朱理学主要思想:(1)认识论/世界观/本原论: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请思考: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本原——理,社会——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人——人性;程朱理学主要思想:(2)对个人的要求:材料2:“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考:朱熹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是什么?人性必修服从儒家伦理道德程朱理学主要思想:(3)方法论:材料3: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怎样才能把握“理”?“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4.宋明理学学派代表人物认识论方法论哲学观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理”是万物本原,(伦理道德、人性——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客观唯心主义二、内容(核心:“理”或“天理”)“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越南、朝鲜一度十分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足见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历史叙述:鹅湖之辩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江西鹅湖书院发生过一场著名的争论。与朱熹同一时期的陆九渊兄弟的观点与朱熹有很大分歧,学者吕祖谦发起约会,邀请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集会于江西鹅湖寺,开展学术讨论。(1)陆九渊的思想:陆王心学认识论:“心”就是“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发明本心”,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材料1: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他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已有明显,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发明本心”。思考:在陆九渊看来,何为“理”?如何求“理”?(2)王守仁的思想:陆王心学思想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的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材料2: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王文成公全书》思考:材料反映了王守仁的什么观点?求理的方法?4.宋明理学学派代表人物认识论方法论哲学观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理”是万物本原,(伦理道德、人性——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心”是万物本原“发明本心”;“致良知”主观唯心主义二、内容三、评价(核心:“理”或“天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积极影响:重视精神力量,注重道德修养,强调社会责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消极影响:压抑人性,维护专制统治绣花鞋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三、影响消极影响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自然欲求。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春秋: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孟子:继承;荀子:发展;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2、继承:3、重创:4、主导:5、危机:6、融合:7、高峰:秦朝:“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唐宋:“三教合一”宋明理学(“程朱”、“陆王”)判断以下材料各属于哪一思想流派?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鬼神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2.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4.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5.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焉有一理。6.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心学理学心学理学理学心学例子: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直接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A、朱熹B、程颢C、周敦颐D、王守仁BBAA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宋明理学D、佛教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CC7.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A.接受经验B.学习理论C.实践感悟D.内心反省c3.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程颢B.朱熹C.程颐D.陆九渊B
本文标题:宋明理学 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37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