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观课报告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观课报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保护环境”。课文通过一个小村庄从环境优美、可爱到最后被大雨和洪水冲毁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依据文本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谢老师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14个生词。能认读描写小村庄美丽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认读描写工具的词语“犁、斧头”,学习运用多音字“露”。并且运用“左高右低,收左让右,注意穿插”的方法正确书写“裸”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交流、对比、想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在表达方面的效果、作用。4.体会省略号的表达效果。5.设计情境,展开想象,对破坏后的小村庄的面貌和小村庄村民的反思进行想象交流、续写,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以实现对比学习的目的。6.学习作者通过拟人句、排比句等方法进行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并且含义深刻的写法。7.结合课文素材,进行德育渗透: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短小、寓意深刻的故事。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时,谢老师就将故事教育贯穿其中,以故事教育为主线,用故事演绎故事,采用“抓对比,展想象,悟真情”的教学策略,设计了走进情境听故事”、“认认真真读故事”、“有滋有味品故事”、“深化主题续故事”四个环节,作业环节设计了“宣传环保讲故事”,要求学生把小村庄的故事讲给身边的朋友听,让故事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从整体设计能够使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巩固新知,增长智慧。谢老师做到准确把握、理解教材,课堂上把阅读教学故事化,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一堂重视双基的扎扎实实的语文课。我认为谢老师这节课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首先通过出示图片呈现给学生直观画面,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村庄的美。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强烈的画面对比给他们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运用图片对比的教学策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二、加强重点句段的朗读,以读促悟。读书贵在有疑,谢老师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故事,培养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读书习惯。然后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生字词认读情况。教师出示这课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通过填空练习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直观图片法进行随文识字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扎扎实实、轻轻松松地认读本课生字词的同时初步了解了故事内容。谢老师在这堂课上非常注重重点句的朗读,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在教学中,谢老师指导学生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在学生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时,谢老师采用指名读,齐读,范读,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站在“读者”的位置上理解课文内容,注重语言训练的由浅入深,在品味中体现课标提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将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通过朗读,说体会,感悟,再读,这样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越读越有味,趣味无穷。而且朗读时的声情并茂,将学生自身的感情融合文本中去,这就大大增强劲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本文标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观课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1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