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论园林景观艺术处理手法
论园林景观的艺术处理手法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园林艺术处理的各种手法在园林中的应用和具体的作用,同时结合一些相关的实例论述了园林艺术处理手法的在园林中的具体表现。关键词:园林景观、处理手前言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菀、园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国则称为Garden\park\landscapeGarden。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景”即境域的风光,也称风景。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等组成的。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雾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为了能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园林观赏景点,因此在园林造景时要充分加以利用。创造一个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园林景观,在造景的时候就得遵循造景的指导思想:因借自然,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做到虽如人作,宛自天开。为了达到这种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因此园林景观有了如下的艺术处理手法:一、主配手法亦是主景与配景的应用。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这句话正好说明主配关系,虽然有很多先开花后放叶的花木,如玉兰花、樱花、梅花、木棉、玉棠春等,在鲜花盛开时并无绿叶扶持却显得甚为逸致,有超凡脱俗的风度。但主配关系还是存在,这时配景的不是这类花卉的绿叶,而是蓝天白云回暗绿色的常绿树。在这种背景的衬托下,能取得更加动人的效果。就整个园林而言,主景是全园的重点或核心,它是园林空间构图的中心,是主题与主体所在,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焦点,也是精华所在具有压倒群芳的气势,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配景起陪衬主题的作用,是主景突出,主景相得益彰。以北京的颐和园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例,前者为主景,后者当属配景。万寿山因有昆明湖的衬托,越显其高耸和雄伟,昆明湖因有万寿山之对比,而越显其宽广和平静,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当然,不同性质、规模、地形和水体的园林里,主景和配景是不同的。如柏林苏军纪念碑的主题是一位右手握长剑,左手抱者着儿童的苏军战士。其他如雕塑母亲,在旗门守卫的红军战士,还有成组的浮雕与灰塑花圈等都是用来衬托主题,加强陵园思想性的。北京北海公园主题为白塔山,从体量、高度、色彩、象形、空间意境和细部都压倒一切,独具优势,同时与宽阔的水面和蔚蓝的天空分别作为前景和背景,画面显得非常简洁而开阔,主景更加突出。园林是由许多的大小不同的空间组成的,每个空间都应有主景和配景,胆在众多的空间中,也必然有主要空间和次要空间之分,他们仍然花与叶的关系。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一)主景升高主景升高,能使背景简化。如广州越秀公园雕塑和烈士陵园的人们英雄纪念碑都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由于背景简洁,不受其他环境因子所干扰,从而是主题的造型和轮廓更为突出,主景升高,也能起到鹤立鸡群的效果,即使周围景物繁多,只要作为主景的位置升高,就显得非同一般。(二)把主题放在主轴线的端点上一条轴线需要一个有力的端点,即聚景点,否则会令人感到这条轴线没有终结。轴线的端点是安放主题的理想位置。其次在主副轴线的交点和众多轴线的交点上,也都是设置主题的理想位置。这几种处理方法,在意大利和法国的古典园林中最为常见。(三)动势向心凡是四面环抱的空间水面、广场、草坪等,在其周围设置的次要景物,往往有向心的动势,也就是众望所归的地方最宜安排主景。(四)空间构图重心把主景布置在园林绿地的感觉重心上,包括规则式园林的几何重心和自然式园林的空间构图重心,如颐和园内的佛香阁主景建筑,安放在该园空间构图重心万寿山的顶上;杭州市无论武林门广场的构图中心,放一组雕塑喷泉,成为广场的主景,应该提出注意的是,主景并不在于体量的大小,主要在于它所在的位置。如在轴线的两旁种植高大的树木,而在轴线的端点仅设一小亭,而这小亭,却成了该轴线的主景,高大的乔木只起了配景和陪衬的作用。所以在园林中选择和安排主景或主体的位置极为重要的。如果主景的位置选择适当,再加上位置升高,则最能引人注目。二、层次手法景色的空间层次模式可分为三层,即前景、中景、与背景;也可分成近景、中景、与远景。前景与背景或近景与远景都是有助于突出中景的。中景的位置宜于安放在主景,远景或背景都是用来衬托主景的,而前景是用来装点画面的。不论前景与背景或近景与远景都能起到增加空间层次和深度感到作用,能使景色深远,丰富而不单调。有的景观景深的绝对透视距离很大,如一片空旷的大草地或大水面,由于缺乏层次结构,引起空间深厚感,加强风景的艺术魅力。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景物都需要层次处理,这要视造景要求而定,如需开朗景观,则层次宜少或无层次,如大草坪回交通绿岛的绿化设计等。三、借景手法借景是将园内视线所及的园外景色,有意识地“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成为园内景色的一部分。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园冶》卷二、六“借景”专题篇中,把借景之法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因时而借。说明借景除借园外景物,以丰富圆内景观,增加层次和扩大空间感外,园内景物也可以相互因借。如下简介各借景之法,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7.应时而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究其实质,借景实为园内外和园内个空间景观发相互渗透或互为对景和相互烘托的关系,因而又把借景的手法,简化为以下三种:1.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3.借助门窗或围墙上的漏窗,通过门窗或围墙上的漏窗,把邻居的景色借过来。如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通过借景可以沟通园内外和室内外空间,扩大空间感。借景内容有以下几类: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2.借人为景物。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3.借天文气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四、景观组织手法景观组织手法有对景、透景、障景与隔景等。(一)对景凡是与景点相对的景称为对景。“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就是说明对景的一例。对景有正对和侧对、单对与互对之分。正对是指视点通过轴线或透视线把视线引向景物的正对面。正对取得端正严正的效果,如颐和园的龙王庙看佛乡阁是正对。侧对是指视点与景物侧对,欣赏景物的侧面,能取得“怀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效果。如苏州怡园的藕香榭向北望,隔池是假山林丛,山上一个亭,即“小沧浪”点缀其间,形成以自然为主的景观,可谓美不胜收;反之,人在亭中观藕香榭,也甚观止,而且一仰一俯,更见造园者之匠心了。杭州孤山之西的西泠印社,山上有一块不规则形的空地,四周有建筑:汉三老石室、观乐楼、华严经塔、题襟馆、四照阁等,空地之北有石池。这里有好多对景关系,景景不同,妙趣无穷。(二)透景美好的景物被膏腴游人视线的地上物所挡住,要辟开透视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视。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向在平面过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阻挡。(三)藏景、障景、抑景藏景与西方园林开门见山的园林布局正好相反。中国园林艺术传统讲究含蓄,一向反对“开门见山,一览无余”。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所以景艘藏在里面,这样才能出奇不意和引人入胜。景越深,游兴越浓。如颐和园要经过三道门和两道院落,饶过一道假山,才能见到园内景色。苏州狮子林、留园、等也都是通过两院三落和长廊,才能见到园景。园景也并非一览无余,还需漫步览胜,才能穷其全貌。障景在园林绿地中,凡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景物的手法。障景有土障、山障、树障、曲障等。障景是我国造园的特色之一。障景是在较短距离之间才被发现,因而视线受抑制,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障景还能隐蔽不美观或不可取的部分,可障远也可障近,而障本身又可自成一景。抑景苏州园林善于用半壁廊将景物藏在壁的后面,在壁上设漏窗,使景物通过漏窗若隐若现,是游人产生迫不及待,急于观全景的心理,这就大大提高了主景的艺术魅力。隔景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手法称为隔景。隔景可以避免各景区的互相干扰,增加园景构图变化,隔断部分视线及游览路线,使空间“小中见大”。隔景的方法和题材很多,如山岗、树丛、植篱、粉墙、漏墙、复廊等。五、前景的处理手法前景的处理手法有框景、夹景、漏景与添景等。(一)框景框景顾名思义,框景就是将景框在“镜框”中,如同一幅画。拙政园内园有个扇亭,坐在亭内向东北方向的框门外望去,见到外面的拜文揖沈之斋和水廊,在林木掩映之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北京颐和园中的“湖山春意”,向西望去,可见到远处的玉泉山和山上的宝塔,近处有西堤和昆明湖,更远处还有山峦,层层叠叠,景色如画。苏州狮子林花篮厅之北的院子之东有一片墙,一个月洞门,两边是庭院,可以说互为框景,妙趣无穷。在苏州园林中,常常也以通过门窗卡到如画的风景,在粉墙上出现以圆洞门为框的山石盆景画面。把自然风景框起来做画面处理的手法叫做框景。框景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如挂在墙上的一副精巧的,富于立体感的图画,这就起到是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加强风景艺术的效果,在框景的上方往往有“画中游”或“别有洞天”之类的横幅,人走进门洞,仿佛进入画中,凭添几分诗情画意。(二)夹景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主景的方法之一。在透视线或轴线的;两边用树丛、树列、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形成狭长的空间,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对景上。(三)漏景是由框景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框景景色全观,漏景景色若隐若现,使人感觉到既含蓄又幽雅。漏景常用的方法是设漏窗,通过漏窗来观看窗外景色,饶有情趣。除;漏窗以外,还有花窗、漏屏风、漏隔扇以及疏林等,通过空隙见到如画的风景。(四)添景在园林中有时为求得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在缺乏前景或背景时,在景物前面增加建筑小品或补种几株乔木和在景物后面增加背景,使层次丰富起来的手法就叫添景。六、总结园林景观艺术处理手法在园林中的作用造园家运用园林景观艺术处理手法创造园林景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创造出一个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园林景观。在进行园林造景的时候遵循造景的指导思想:因借自然,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做到虽如人作,宛自天开。为了达到这种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园林景观艺术处理手法在园林的创造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参考文献:园林艺术过元炯中国农业出版社参考网页:网易园林园林学习网
本文标题:论园林景观艺术处理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2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