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GNSS控制测量作业流程案例
GNSS控制测量11.1作业流程图1.2前期准备资料收集1.2.1主要工作:项目要求、测区范围内及周边高等级控制点资料。现场踏勘1.2.2对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气象情况等进行调查,同时现场查勘已知控制点的完好性和可用性。方案设计1.2.3根据现场情况和项目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书,确定设备、人员、观测方案、所需时间等。人员技术培训、设备准备1.2.4根据技术设计书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要求,对项目人员进行生产技术、安全及其他注意事项进行培训;设备准备:GNSS、脚架、基座、数据线、电脑、汽车、控制点标志、电钻、铁锤,切割机、油漆,埋石点还应准备:铁锹、预制好的控制点水泥桩等。前期准备选点埋石质量检查外业观测数据处理资料整理上交1.3选点埋石1.依据设计书要求,预先在影像图中选点定位;2.实地确定控制点位置并刻埋石;3.制作控制点点之记。控制点编号注意事项:(1)依据技术设计书要求所做控制点等级确定控制点编号原则。选点注意事项:(1)应便于安装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不宜超过15°。(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应小于50m。(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5)地面基础稳固,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避开低洼及容易积水的地区,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6)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并应在点之记中注明。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刻石、埋石注意事项:(1)普通混凝土标石一般需要埋设普通混凝土标石。普通混凝土标石的标石顶面中心安置带“+”字的不锈钢中心标志。标石规格为:上部20cm×20cm,底部为40cm×40cm,高60cm。普通混凝土标石的规格详见图1:(2)建筑物上标志当地面上不宜选点埋刻石的时候,可以在坚固的建筑物房顶设置楼顶标志。楼顶标志规格为:上部20cm×20cm,底部为30cm×30cm,高15cm。建筑物上的标石严禁在隔热板上、沥清面上浇灌,衔接处要打毛,并清理干净,以确保将两层面牢固连接。标石的中心插入带“+”字的不锈钢中心标志。建筑物上标志规格详见图2:(3)路面刻石标志当地面上有稳固且能长久保存的坚硬路面时,控制点也可设置路面凿刻标志。标志规格为:25cm×25cm的方框,深度约0.5cm。现场进行凿刻,中心打入带“+”字的不锈钢中心标志,要确保牢固。路面刻石标志规格详见图3:图1普通混凝土标石规格单位:CM图2楼顶标规格单位:CM图3路面刻石标志的规格单位:CM1.4外业观测1.外业观测前应检查GNSS接收机、脚架、基座等设备齐全、完好。2.基座圆水准器和光学对点器符合标准规定3.同一项目建议使用统一类型的接收机,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参加共同作业时,应在已知基线上进行比对测试,超过相应等级限差时,不应投入生产使用。4.观测前确定控制点等级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如: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同类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PDOP值。5.观测组必须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非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6.每点的观测作业均必须量取仪器高,于开机前后各一次,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两次读数不应大于3mm,并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输入GPS接收机中。此外,还需及时输入测站名等信息。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取下天线,以防雷击。9.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全部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10.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从GPS接收机转存到计算机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并拷贝备份由专人保管。同时应进行当天的基线计算。接收机内所存数据文件卸载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应进行剔除、删改或编辑。1.5数据处理1.数据准备,导入处理软件中;2.基线向量解算:主要完成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和基线精度处理结果检核,主要包含对基线精度、同步环、独立环、和重复基线闭合差、较差情况的分析和处理。必要时对某些站点进行重测;3.WGS-84坐标系下三维平差(无约束平差)及其精度分析并决定处理办法;4.约束平差(利用已知控制点作为约束条件的约束平差)及其精度分析并决定处理办法;5.输出平差结果。1.基线向量解算基线解算前,应按技术设计的要求及时对外业全部资料全面检查。其重点包括成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观测数据质量分析是否合理等。当采用不同类型接收机时,应将观测数据转换成标准格式。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如下:(1)控制网基线处理时,可采用广播星历。(2)观测值应加入流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可采用标准气象元素。(3)基线解算,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须提供一组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4)基线解算中,长度小于15km的基线,应采用双差固定解。长度大于15km的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2.相邻点间弦长精度GPS网中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22)(Dba式中——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1.0610);D——相邻点间的距离(km)。本测区作业中a、b的取值根据控制点等级要求。3.外业数据质量检核(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20%。(2)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下式要求:22dS(3)三边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下列公式的要求:53XW53YW53ZW(4)外业基线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SW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XW、YW、ZW)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n3XWn3YWn3ZW3n3SW222ZYXS式中SW——环闭合差;n——为闭合环边数。4.基线向量网及平差(1)基线向量组网和环检验整网观测结束基线解算工作结束后,可通过GPS接收机随机商用软件进行组网和环检验。可以舍弃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检验中超限的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10,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同步图形。(2)无约束平差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应输出各点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在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XV、YV、ZV)应满足如下条件:XV≤3σYV≤3σZV≤3σ当超限时,可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应采用软件提供的分析功能进行分析,找出粗差并予以剔除,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重新进行无约束平差,直至符合上式要求。(3)约束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观测量,选择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中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平差结果应包括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相应的精度。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改正数与经过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XdV、YdV、ZdV)应满足如下要求:XdV≤2σYdV≤2σZdV≤2σ当超限时,可认为作为起算的约束数据与GPS网不兼容,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和补救措施对其进行改进,重新进行平差,直至符合上式要求。1.6质量检查1.仪器检定的精度等级、检定状态;2.控制点布设情况、选埋资料及质量情况3.外业观测各项限差、技术指标情况4.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录入、已知数据的使用,各项限差、闭合差和精度统计情况5.计算过程的正确性、资料的完整性、精度统计和质量评定的合理性1.7资料上交1.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2.仪器检定资料3.外业原始记录手簿4.点之记5.外业观测原始数据(电子)6.平差记录手簿7.控制点联测网图8.控制点成果表
本文标题:GNSS控制测量作业流程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5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