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1页共93页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课前预习1、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人口变化过程呈曲线。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死亡率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增长速度较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2、人口增长模式A.“高—高—低”模式:以前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2页共93页(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死亡率有较大差别。)B.“高—低—高”模式:以后,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布:从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分布在洲、洲、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剩余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C.“低—低—低”模式: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布: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问题: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保障和养老压力大。举例:、匈牙利、德国等出现负增长,、波兰、奥地利等国人口呈零增长。二、补充知识:(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分迁出地区和迁入地区)。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育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4.人口年龄构成比例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女性人口比重高,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将使人口的出生率升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出生率比较高,人口增长率高。5.我国人口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平原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6.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金字塔图、三角坐标图等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3页共93页7.人口数量和世界人口现状:⑴“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有6个):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尼,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利亚和墨西哥。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⑶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及原因分析: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口增长比较快;欧洲、北美洲、大洋州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增长比较慢。8.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及人口政策: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剧增(原因分析:新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解放后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地发展,死亡率大大降低。此外受到人多力量大和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人口出生率很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大大放慢。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然净增800余万。(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正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过渡。例题: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右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4页共93页A.93%B.60%C.13%D.23%基础过关读人口增长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1~5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2.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1)阶段B.(2)阶段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5页共93页C.(3)阶段D.(4)阶段3.第(4)种人口增长模式,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B.人口的老龄化C.出生率的下降D.生活质量的下降4.有关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阶段的正确说法是()A.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第(1)、(2)阶段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第(2)、(3)阶段C.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D.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步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5.下列各大洲中,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大洋洲2005年年末佛山全市常住人口为580.03万人,出生率9.78‰,死亡率4.11‰。回答6~7题:6.2005年佛山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A.4.67‰B.5.67‰C.5.57‰D.4.57‰7.按2005年的自然增长率计算,2006年佛山市约增加多少人()A.3.19万B.3.29万C.3.39万D.3.49万8.读下图“A、B两国中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国。如该图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B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6页共93页⑶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____。⑷请你为两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A国:,。B国:,。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一、课前预习1、“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的“J”型增长被称为人口的增长。2、环境的限制性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7页共93页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方面人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利用及愈演愈烈的,导致短缺问题。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是环境资源。大面积的森林被毁坏后,引起加剧,下降,速度加快,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等问题。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是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数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首要因素是资源(成比)、其次是科技发展水平(成比)、还有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比)。】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规模和规模的大小。人口容量特点有三:性、性、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二、补充知识1.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⑴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⑵保护环境、资源⑶提高科技水平。人口的合理容量尽管是个“虚数”,但它对指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它只能定性说明。2.世界人口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当中尤其以人口问题最为突出。因此,人类必须要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8页共93页3.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变化,在从过渡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中,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从而使得有一段时期劳动人口对少儿抚养与对老年的抚养都比较低,从而形成人口机会窗口。对社会的影响:在这段时间内,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其人口有如下三个特征为发展提供机遇:一是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轻,且价格比较便宜,如果就业充分,会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二是由于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较轻,使得储蓄率较高,如果资本市场健全,能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会加速经济增长;三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对于中国来说,应借鉴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充分利用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二是开发更多劳动密集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民族素质;四是加快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基础过关1、人口爆炸形象地反映了下列哪段时间的人口增长状况()A.近100多年B.近50年C.近10年D.近250年2、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3、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9页共93页B.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环境空间大小C.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D.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不大。4、由于中国人口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两项基本国策是()A.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B.计划生育和控制城市发展C.环境保护和合理珍惜每一寸土地D.保护环境和各民族平等5、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B.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社会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C.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D.合理容量是比较确定的,可定量估计6、下列现象可能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是()A.人口出生率上升B.人口死亡率上升C.人口总数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下,不少地区甚至低于1人/平方千米,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造成上述人口分布如此悬殊的条件是因为西部地区()A.地域广大B.水资源严重不足C.缺乏资金、技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D.交通闭塞、联络不便8、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步不受资源的限制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也急剧增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10页共93页D.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均资源消耗也与日俱增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1: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到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压力。材料2:下面是新中国人口增长图⑴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⑵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⑶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11页共93页第三节人口迁移一、课前预习1、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增长和人口增长。2、人口迁移的判断:①是否发生了上的移动(行政区域的改变);②是否有的改变;③的改变(通常为一年)。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和。4、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5、人口迁移是力(或排斥力)(消极因素)和力(或吸引力)(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协调的人地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的迁移。特点及流向19世纪前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流向:旧大陆(洲,非洲、)→新大陆(洲,大洋洲等)二战后特点:人口从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
本文标题: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6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