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国移动支付商务模式创新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移动支付商务模式创新姓名:王榕燕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翁君奕20080401中国移动支付商务模式创新作者:王榕燕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徐会敏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及发展初探2006随着移动通信从语音业务转向数字业务,各种移动增值业务层出不穷,而移动支付就成为其中的一个亮点。移动支付是指支付方为了购买实物或非实物形式的产品、缴纳费用或接受服务,以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为工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由支付方转移到受付方的支付方式。为叙述的简单起见,本文中的移动支付特指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存在着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实现的方式也不相同。如根据交易金额的大小,可将移动支付分为微支付和宏支付两大类;根据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移动支付业务类型不同可分为移动运营商的代收费业务、小额支付业务和移动信用平台。移动支付通常采用的技术有SMS技术、STK技术、GSM/USSD方式、WAP技术、K-Java/BREW技术、FeliCa技术和智能卡技术等。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不仅可以给用户带来新鲜的感受,而且有支付灵活便捷、交易时间成本低、有利于调整价值链和优化产业资源布局等优点。移动支付方式并非能彻底代替传统支付方式,只是传统支付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功能的增强。特别在现阶段,在传统支付方式做不到或做不好的方面,才是移动支付方式的商机和价值所在。数字内容(产品)的小额支付和公用事业缴费是目前移动支付的主要发展业务。移动支付业务的产业链由移动设备提供商、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家、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各成员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其产业链,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中的各成员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尽管移动支付存在诸如安全无足够保证、操作便利性和操作速度尚待提高、信用体系不完善、产业链中成员利益较难均衡等弱点,外部环境威胁也给移动支付带来了风险,但移动支付方式具有计时收费准确、无需找零、快捷、既方便又经济等优点,而且中国的手机用户群及银行卡用户群数量庞大,所以移动支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另外外部环境中的诸多机遇催生了移动支付,外部机遇与移动支付的自身优势合力将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从新生事物发展到成为被大众普遍接受的重要支付方式。根据产业链主导角色的不同,可以将移动支付产业链分为三类: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以银行为运营主体和以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为运营主体。这三种模式在我国都有实际体现。当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时,移动运营商会以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的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模式是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用户提供信息通道,不参与支付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都是自己运营移动支付平台。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共同经营为背景的联动优势和独立经营的上海捷银、北京掌上通等独立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模式具有如下特点:银行、移动运营商、平台运营商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平台运营商发挥着“插转器”的作用,将银行、运营商等各利益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化,将多对多的关系变为多对一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务运作的效率;和手机银行相比,用户有了多种选择,只要加入到平台中即可实现跨行之间的支付交易;平台运营商简化了其它环节之间的关系,但在无形中也为自己增加了处理各种关系的负担。文章最后提出移动支付要想在国内得到更好的发展,要解决好安全性、可用性和互操作问题、用户认知度与理解等问题,突破移动支付发展瓶颈。为此建议移动支付主体移动运营商要加强价值宣传和价值沟通,提升用户认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完善移动支付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平台,拓展移动支付的手段,提高移动支付操作的便捷性;根据移动支付的特点,开发丰富的增值业务,提高移动支付对客户的实用性和吸引力;结合行业应用,联合行业客户,加速移动支付推广;整合价值链,加强行业协作,实现共赢目标。2.期刊论文徐平平.张希.钱媛.杨学成.XUPing-ping.ZHANGXi.QIANYuan.YANGXue-cheng移动支付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策略对比与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通过国内外移动支付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了移动支付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对国内外移动支付产业的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加强产业链的构建和整合,增加用户的可接受程度,提高自身技术优势等建议,供移动通信运营商借鉴.3.期刊论文移动支付新一代移动通信时代下的支付形式-中国新通信2009,(10)4.学位论文郭玉亭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应用研究2006环视目前世界上非接触技术与移动通信相结合的应用,最典型的就是索尼的Felica技术和飞利浦的NFC技术。日本运营商NTTDoCoMo率先走出了一条成功应用非接触式技术的路,它使用的是Sony的Felica技术。与此同时,飞利浦公司结合自有的Mifare技术和索尼的Felica技术,新开发出了NFC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对比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业务多是由用户端采用短消息、语音、WAP、USSD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由于需要在线访问银行后台系统,在交易时间上有着较大延迟性,难以满足移动支付尤其是小额支付实时性、便捷性、快速性的要求,而非接触式技术的出现使得0.1秒快速便捷的移动支付成为可能。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从应用的角度深入分析通讯运营商应该如何考虑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从分析技术应用原理、基于该技术特点可行的应用模式、技术方案设计,到如何与市场结合,提出了一套安全、便捷、可行的应用方案。该方案由通讯运营商、中国银联、CFCA、第三方机构深入合作,在WIM卡上利用STK技术,实现WPKI安全体系与非接触式IC卡手机钱包的结合。通讯运营商提供基本的移动通讯网络支持,并为用户提供支持WPKI规范的手机卡及技术支持;中国银联负责移动支付平台和手机钱包管理平台的建设和维护;CFCA提供安全支持,完成各种证书的签发和管理;第三方负责手机钱包商户资源的拓展和接入。由于我国市场有其特殊性,在新技术应用上必须综合考虑宏微观环境。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明确了非接触式技术在我国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方法。5.期刊论文张玲.殷建平.李梦君.ZHANGLing.YINJian-ping.LIMeng-jun移动通信环境下基于智能卡的脱线式匿名数字现金协议-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7,29(9)本文基于Schnorr不可抵赖签名算法提出了一个可追踪匿名的脱线式数字现金协议.它使用智能卡作为分布匿名代理,实现了数字现金的动态匿名和兑零的功能;证明数字现金是安全的且满足可追究匿名性;协议的效率比基于盲签名和匿名代理服务器的协议高,可以应用于移动环境下的匿名支付.6.学位论文张培晶移动支付-基于第三方安全支付模式的研究及其实现2005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是指利用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手机短信息、IVR、WAP等多种渠道所进行的付款、缴费和银行转账等商业交易活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移动安全支付模式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明确了现阶段移动支付的实际需求和所面临的困难:例如移动终端处理器计算能力有限,无线广域网络带宽有限,移动渠道接入复杂,缺乏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的安全支付模式,商家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成本高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整个移动支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安全认证”和“渠道接入”环节入手,首先,研究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的2LAYER银行卡移动安全支付模式,该支付模式支持完全意义上的移动电子支付,支持用户密码认证,支持异构银行转账,具有支付灵活、安全的特点;其次,设计和制定了基于该模式的移动支付平台详细技术方案,该方案适应不同等级和类型的渠道和终端的方便接入,保证商家安全而低成本地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该文具体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包括:分析与比较有关移动支付模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目前我国发展情况的基于第三方的2LAYER银行卡移动支付模式;制定了方便升级扩展和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分层化、分布式网状结构的支付平台体系结构;根据解决通讯中速度、安全性要求和对业务的适应性原则,制定了建立长连接封闭系统、后台异步通讯、渠道接入同步处理、链路可备份路由的通讯方案;制定了最大化满足支付平台业务通讯和安全需求的MCPP(mobilecommercepaymentprotocol)协议,该协议整合了易扩展的XML技术和点对点路由技术,具有链路绑定、链路维护、信息路由、支持交易会话、支付安全的功能,可实现多渠道,多银行,多商家的统一接入,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高效;结合目前接入渠道和终端的特点,制定了支付平台的具体安全方案,提出了密码分离,银行代理签名,应用层端到端加密,PAM服务器认证等安全解决策略,该安全方案对渠道和终端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可扩展性。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第三方的2LAYER银行卡模式移动支付平台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构建了相应的支付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实现了业务应用;即:万博通移动电子支付平台,该平台以万博公司为第三方,连接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太原火车站,实现了移动电子购票业务。该业务的商业运行,证明了支付平台方案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平台USSD接入拨号#*129*95577#,平台WAP接入http://wap.webimation.com.cn/mobile.isp。7.期刊论文武银枝.王荣军移动支付业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移动通信2007,31(12)文章报告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支付平台系统架构和采取的安全措施,研究了现有的商业模式,最后介绍了3G时代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8.学位论文唐军影响移动支付接受与使用之因素研究2007移动支付是移动通信技术与银行转帐业务相结合的新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的消费需求,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便捷的支付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蕴藏着非比寻常的革命性力量,有将颠覆传统支付方式的趋势,最终深刻改变人们的支付行为乃至消费行为。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手机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都非常巨大,但移动支付使用者数量却相对较少,是什么因素阻碍人群接受与使用移动支付呢?本研究就是基于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探讨了影响人群“接受与使用移动支付”的因素。通过文献探讨和现实调研,提出了我们的研究模型。本模型是对UTAUT模型的扩展,新增的两个影响移动支付接受意愿之因素是风险认知和成本。我们通过对移动支付使用者的问卷调查,然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社会影响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有最显著的积极影响,其次是期望效用。而成本和努力期望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便利条件对使用行为也没有显著影响。另外,风险认知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有显著积极影响。最后,我们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定义、优势、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然后找出研究目的和问题,以及后续的研究流程。第二章主要做文献与相关理论的探讨,主要包括TRA、TPB、TAM、TAM2和UTAUT等。第三章形成自己的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第四章主要是做问卷的设计及数据收集,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第五章得出研究的结论,提出自己研究的贡献和限制,并对后续相关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9.会议论文赵磊.李辉.朱剑.邓凯旭.贺凤香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支付的方法研究2007本文通过对目前移动现场支付体系的研究,针对移动支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
本文标题:中国移动支付商务模式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