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7新基础教育 评价表汇总(修改)_46119
“新基础教育”基地建设中期评估评价表2006年9月2“新基础教育”基地建设中期评估评价表目录表1“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评价表………………………………3表2“新基础教育”教研组建设评价表……………………………9表3-1“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表………………………14表3-2“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评价表……………………16表3-3“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反思评价表………………………19表4-1“新基础教育”主题班队会评价表……………………………21表4-2“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评价表……………………………24表4-3“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工作评价表…………………………263学校人数校长总分评估人时间表1“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评价表项目指标评分等级ABC一.校长发展1.价值引领(1)本人能领悟“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并能用自己的话语进行阐述。(2)能使本校领导班子及全校骨干教师进而到全校教师理解和认同“新基础教育”理念。(3)将上述理解和认同体现在本校发展目标的制定中,引领学校变革。(落实)(1)本人准确理解“新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与核心价值,并能清晰表达。(2)能使本校领导班子及骨干教师理解和认同“新基础教育”理念,开展学校变革。(1)本人能识别、认同“新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与核心价值;(2)能使本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知晓和认同“新基础教育”理念,参与学校变革。2.决策能力(1)研究本校发展史和现状,能准确诊断出学校发展的优势、困难和潜力,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决策。(2)有清醒的时机意识,能分析、判断并积极把握住发展机遇。(3)能关心、研究(国际国内)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势,作出相应判断,并用于学校发展决策。(1)对本校发展史和现状有清晰了解,能准确诊断出学校发展的优势、困难和潜力,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决策。(2)能分析、判断并利用发展机遇。(1)能诊断出学校发展的优势、困难和潜力,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决策。43.组织能力(1)知人善任,了解班子成员的能力和特长、潜力与不足,善于调动领导层积极性并促进其发展。(2)善于合理向下赋权,使责权利统一,形成领导班子合力。(3)善于组织全校教师,积极有序创造性地推进学校改革。(1)知人善任,了解班子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善于调动领导层积极性。(2)注意向下赋权和使责、权、利的统一,能领导班子成员有成效地开展工作。(1)知人善任,了解班子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善于调动领导层积极性。(2)能组织班子成员合作共事。二.校级班子和中层干部4.个体要求(1)独立承担本部门工作责任,体现学校的共同目标与意志,能以身作则。(2)知道本部门工作与相关部门关系,能主动协调合作,工作重心下降,落实责权利统一。(3)能把所领导部门的相关人员积极性调动起来,勇于实践并作出成效。(1)独立承担本部门工作责任,体现学校的共同意志,能以身作则。(2)知道本部门工作与相关部门关系,能主动协调合作,工作重心下降,体现责权利统一。(1)独立承担本部门工作责任,体现学校的共同意志,能以身作则。(2)能应答相关部门的合作要求。5.团队合作(1)能合作完成全校性重大工作和活动;建立领导层的学习、研究制度。(2)形成有学校特色、富有活力的领导团队文化。(3)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在团队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团队负责人能倾听大家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讨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能合作完成全校性重大工作和活动。(2)形成有学校特色,能共同学习研究学校发展问题。(1)能合作完成全校性重大工作和活动。(2)能合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5三.规划制定6.自我诊断(1)规划中对本校发展的优势、问题和潜力有准确的判断和分析。(2)能深刻分析上述优势、问题和潜力产生的原因。(3)能将自我诊断与把握外界条件和机遇结合起来思考,为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1)规划中对本校发展的优势、问题和潜力有准确的判断和分析。(2)对上述优势、问题和潜力产生的原因有系统分析。(1)规划中对本校发展的优势、问题和潜力有准确的判断和分析。(2)对上述优势、问题和潜力产生的原因有分析。7.发展目标(1)体现“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建设要求,发展目标切合本校实际。(2)目标具体、清晰,结构合理。(3)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设置合理,总目标与分目标关系清楚,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强,可检验度高,目标有生成空间。(各目标之间的关系)(1)体现“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建设要求,发展目标切合本校实际。(2)目标具体、清晰,结构合理。(3)目标实现有可行性,可检验度。(1)体现“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建设要求,发展目标切合本校实际。(2)目标表达清晰。8.发展策略(1)发展策略明确,与目标相关度高,有创意。(2)推进步骤清晰合理,措施具体有力。(3)策略选择体现系统思想和蕴涵适应变化的可能。(1)发展策略明确,与目标相关度高,有创意。(2)推进步骤清晰,措施具体、落实。(1)针对目标实现提出策略。(2)有推进步骤与措施。9.发展机制(1)具有学校发展规划及重大决策全体成员知情、参与的民主机制。(2)具有以研究推进基地学校建设和鼓励创新的动力机制。(3)具有监督执行和适时调控的保障机制。(4)具有协调校内外力量,推进学校发展的集聚辐射机制。(5)评估机制(1)具有学校发展规划及重大决策全体成员知情、参与的民主机制。(2)具有以研究推进基地学校建设和鼓励创新的动力机制。(3)具有监督执行和适时调控的保障机制。(1)具有学校发展规划及重大决策全体成员知情、参与的民主机制。(2)具有以研究推进基地学校建设和鼓励创新的动力机制。6四.组织建设10.机构设置(1)从学校变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重心下降要求,系统地对校内组织机构进行改革。(2)改革后的组织结构设置合理,组织建设有效,职责明确、具体。(3)组织的设置及运作方式有新意,对其他学校具有示范性或参考价值。(1)从学校变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地对校内组织机构进行改革。(2)改革后的组织结构设置合理,职责明确具体。(1)从学校变革与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校内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并逐步完善。11.职能整合(1)改革后的组织机构能在提高效益和质量基础上发挥综合效应,更适合学校发展。(2)建立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规范各自行为的有效制度。(制约)(3)大部分新的组织内部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组织文化。(1)改革后的组织机构能在提高效益和质量基础上发挥综合效应,更适合学校发展。(2)建立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规范各自行为的有效制度。(1)改革后的组织机构能在提高效益和质量基础上发挥综合效应,更适合学校发展。五.制度建设12.制度更新(1)对已有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2)体现成人、成事的改革精神,根据发展需要整体策划制度更新。(3)在新制度运作中逐渐形成新的日常管理机制。(1)对已有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2)能够根据发展需要整体地进行制度更新。(1)对已有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有效整合。(2)在某些方面进行了制度更新。13.制度程序(1)制度制定过程的程序规范、透明度高,制度系统对学校工作全覆盖。(2)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学校干部教师有广泛而积极的参与。(3)制度参与中有充分的对话与协商,体现管理民主。(1)制度制定过程的程序规范、透明度高,制度系统对学校工作全覆盖。(2)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有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1)制度制定过程的程序规范、透明度高,制度系统对学校工作全覆盖。(2)校级班子和中层干部参与制度制定。714.制度落实(1)制度执行过程规范,保证学校基本工作有序运作,且对学校发展有明确促进。(2)制度实施发挥了明显的激励作用。(3)制度执行宽严适度,刚柔相济。(1)制度执行过程规范,保证学校基本工作有序运作,且对学校发展有明确促进。(2)制度实施发挥了明显的激励作用。(1)制度执行过程规范,保证学校基本工作有序运作,且对学校发展有利。六.文化建设15.文化建设(1)理解和重视本校文化传统,有明确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能清楚表达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明确建设学校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行动。(2)文化建设有利师生发展,能用学校文化理念有意识地评价或调整自己的言行。(3)学校核心价值理念能在全体教师的日常实践中得到持续体现。(1)理解和重视本校文化传统,有明确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能清楚表达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2)文化建设有利师生发展,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能率先用学校文化理念有意识地评价或调整自己的言行。(1)理解和重视本校文化传统,有明确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2)文化建设有利师生发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能在中层干部的日常实践中得到体现。16.文化特色(1)学校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2)学校文化特色得以贯通各个工作层面。(3)全校师生员工品牌意识强烈,学校的文化标识明显。(1)学校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2)学校文化特色得以贯通各个工作层面。(1)学校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8七.发展环境17.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1)根据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工作。(2)善于争取行政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支持。(3)处理好适应外在要求与自主改革创新的关系。(1)根据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工作。(2)善于争取行政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支持。(1)根据学校实际有成效地开展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工作。18.与社区的关系(1)积极争取社区资源,改革理念和措施得到社区的理解和认同。(2)学校在社区中的文化影响力大。(3)社区对学校有好评。(1)积极争取社区资源,改革理念和措施得到社区的理解和认同。(2)学校在社区中有文化影响力。(1)积极争取社区资源,改革理念和措施得到社区的理解和认同。(2)学校乐于为社区发展服务。19.与家长的关系(1)有稳定有效的家校互动机制。(2)改革理念和措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3)形成了以学校变革与发展价值为核心的家校教育合力。(1)有稳定有效的家校互动机制。(2)改革理念和措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1)有稳定有效的家校互动机制。(2)促进家长了解、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9学校人数学科名称教研组长总分评估人时间表2“新基础教育”教研组建设评价表项目指标评分等级ABC一.教研组长1.角色意识(1)能带头做好教研组的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活动。(2)针对本组的特点,能调动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和有计划、有效地组织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包括组织学习活动、听说课研讨活动以及课题研究活动等。(3)能有创意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并关注和促进组内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实现发展。(1)能带头做好教研组的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活动。(2)针对本组的特点,能调动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有计划、有效地组织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包括组织学习活动、听说课研讨活动以及课题研究活动等。(1)能带头做好教研组的日常工作和按计划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活动。2.策划能力(1)能把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到教研组工作中去。(2)研究、关注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将学科研究和校际学科现场研讨活动的主题、内容,迁移延伸到教研组内。(3)能够准确判断和分析教研组教师的发展状态,帮助教师实现个人发展规划。(1)能把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到教研组工作中去。(2)能够把握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将学科研究和校际学科现场研讨活动的主题、内容,迁移延伸到教研组内。(1)能把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到教研组工作中去。103.组织能力(1)能明确教研组发展目标,善于调动和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与目标实现相关的、有实效的活动。(2)善于和学校内的其他教研组学习、沟通;积极发挥本教研组在全校性教研活动中的作用,主动承担研讨任务。(3)善于利用各种校外资源和发展途径,组织教研组成员参与学习交流活动,推进教研组的发展,在区或更大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1)能明确教研组发展目标,善于调动和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积极性,整合教研组的发展力量,组织开展与目标实现相关的、有实效的活动。(2)善于和学校内的其他教研组学习、沟通,积极发挥本教研组在全校性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如主动承担研讨课
本文标题:27新基础教育 评价表汇总(修改)_461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9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