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图1)--毛泽东经典诗词作品赏析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很高兴有机会在这样一个时刻与大家一起重温、学习他的经典诗词作品。因为作者的诸多特定的因素,思想性和艺术性近乎完美统一的毛泽东诗词,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无法在短暂的时间里,对毛泽东诗词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今天在这里,我想从他的诗词作品中,选出6首有代表性的、大家熟知作品,做一个简单的赏析,希望能给大家在阅读、领悟他的诗词作品时,有一个选择和参考。毛泽东诗词,大体可分三部分。一是经作者本人校订后,公开发表的。这部分有39首。二是作者逝世后,由官方收入《毛泽东诗词集》的。这部分有些,是作者在晚年,1973年夏天,进行过最后的修订。但那时的作者,精力、体力等等各方面,已经进入到了暮期,即便用心修改,恐怕也不会让作者最终满意,这部分有28首。这67首,构成了毛泽东诗词的主体。三是有别于以上的部分。这里面,有的散见于其它作者文中,或是由非权威部门发布。这一部分,目前看,有39首。实际上,这39首,应该说,不完全是毛泽东本人“创作”的诗词作品:有的是联句、有的是改写其它人的作品。尤其是后面“改写”这部分,已经很难归入到“毛泽东诗词”范畴。【比方说,毛泽东逝世前一年,董必武逝世。毛泽东非常难过。听了一整天宋代张元干的词《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后来,毛泽东把原词结尾两句“举2大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休回顾”。毛泽东仅仅是在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老战友的怀念之情。但居然有人把这个收入到了所谓的《毛泽东诗词全集》。这种片面求多的做法,绝非毛泽东本意。毛泽东绝不会有把116个字的《贺新郎》,仅改动了6个字,就把这首词纳入自己名下的意思。这不是毛泽东的风格,也很难说是真的对毛泽东本人的一种尊重。】实际上,对毛泽东诗词艺术成就争议最多的,很多都在这最后一部分里。在以上三个部分中,显然,以经作者本人亲自修订后公开发表的39首诗词最能代表他的诗词水平。今天我们谈的几首诗词,也都出自这一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第一首。(图2)蝶恋花情感至深1957年,杨开慧的中学同学、湖南长沙第十中学教师李淑一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同时还寄来她1933年听说自己的丈夫柳直荀牺牲时,和泪填写的一首《菩萨蛮》:(图3)李淑一《菩萨蛮·惊梦》(1933年)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3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李淑一还在信中索要毛泽东当年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词。看了李淑一的信后,毛泽东“感慨系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毛泽东说,《虞美人》那首词不好,我再赠你一首吧。这首最初名《游仙》,后收录《毛泽东诗词》出版时,改为《答李淑一》。(图4)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悼亡之作。毛泽东曾说过:“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作者在这首词中,寓巨大伤痛于绮丽的幻境中,看似哀伤不着痕迹,实则更大的深情都在这个作者用真挚、伤感、遗憾和想象营造的氛围中。作者是想把更多的遗憾通过这种想象来弥补,但实际上得到的是更大的伤痛。毛泽东说那首《虞美人》词不好。不是不好,是在当时,不切身份。(图5)4《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这首《虞美人》是毛泽东在1920年冬天,他们新婚不久一次短暂别离时写给杨开慧的。当时毛泽东27岁,杨开慧19岁。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还有一首《贺新郎》:(图6)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这首词写于1923年。作者30岁,杨开慧22岁。到写《蝶恋花》时,作者64岁。几十年里,作者把对杨开慧的真挚感情以不同的词5调、不同的心情,记录下来。这份情感,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却是随着后面的一些事情日久弥珍。这其中,让人们思索、感慨的,太多太多了。第二首(图7)北戴河边激越词沿京沈高速公路向北京方向,行进到山海关时,会看到一幅高高的广告牌,上面写着极富激情的两句话:到万里长城第一关,看秦皇岛外打鱼船。看到后面这一句,常常多有会心一笑。是,这句出自毛泽东的著名词章《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被认为是作者建国后写得最好的一首词。(图8)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首词写于1954年夏天。当时的内外形势应该说是很不错的。外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第一个五年6计划进展顺利,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稳定协调发展。毛泽东心情非常之好。到北戴河,他对工作人员说,我们到海边去,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就要来到了,我们到有潮水的地方去。据当时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说这个话的时候,两眼闪闪发光,心潮澎湃,充满信心。这是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带来的喜悦,是渴望,是憧憬,更有迎接新挑战的自信和从容。如此巨大、厚重的题材,通过作者这首词,清晰表现出来。上阕写景,通透万里,风云任卷。意象选用精准,信手拈来,尤其是“秦皇岛外打鱼船”一句,神来之笔。下阕写史,寥寥数语,激越千年。在瑟瑟秋风之中,提醒人们,今已是“换了人间”!历史的沧桑,尽在此四字。“俱往矣!”这样的思想,与我们后面要谈到的《沁园春—雪》的词旨,是一脉相承的。与《沁园春—雪》写作时的心境不一样的是,那时的期待和憧憬,现在就在眼前,这辉煌的一页即将在全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手中翻开,这怎么能不让作者激动、向往?但伟大的诗人毕竟有伟大的胸襟。他不是张扬地展现什么,而是用诗的思维、诗的语言,把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期融入到历史长河中,使之成为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自然的、必然的阶段。这是怎样的睿智?怎样的豪迈?怎样的激越?语言浅显,词境雄阔,词意深邃,手法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不愧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图9)鸽子窝公园,现在依然是秦皇岛最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鹰角亭边,就是刻有这首词的石碑。朋友们如果有机会去那里,再一次吟诵毛泽东这首《浪淘沙》词,相信一定会有新的体会。7下面来看第三首(图10)登庐山而小天下七律《登庐山》写于1959年7月1日,庐山会议召开前夕。比起写《浪淘沙—北戴河》时,这时的形势有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国际上,来自美、苏分别为代表的不同势力掀起了新的反华浪潮。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建设遇到了很大困难。“大跃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大发展。在面临重重困难、阻力和挑战的背景下,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图11)《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诗中表现的博大、乐观、豪迈精神,是作者襟怀的充分展示。一开篇,首联即刻展示出一种激昂向上不低头的气势。“一山飞峙大江边”,“飞峙”,语感强烈,起势迅疾,直入心胸。第二句最初是“欲上逶迤四百旋”。作者请郭沫若提提意见。郭沫若认为,“欲上逶迤”8似有踟蹰不进之感,建议改为“坦道蜿蜒四百旋”。作者认为有道理,但是“坦道”不合作者意。最后定稿是“跃上葱茏四百旋”,品味一下,改的真好。颔联“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更是直抒胸臆,公然昭示:蔑视一切小丑,愿把阵阵热雨洒向江天、故园。颈联是作者也表示满意的:“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出句的视角是俯瞰,对句的视角是平视。如黄鹤之云翻腾在九条河流之上,如白烟之浪奔泄于三吴大地之间。看似作者在想象登高后的所见、所感,实际上,更是承接颔联,写出了作者恢弘的心境。是谓物因心变,实在虚中,气势磅礴,蔚然大观。(图12)看到这一联,不由地会让人联想到唐代韩愈的两句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象近,语气近,但境界上孰高孰低,就难说了。在前面一连串气势恢宏之句营造出氛围之后,作者突然出人意料地改变了语境。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样的句子做全诗的收束。“陶令”、“桃花源”,这在常人看来是遁世、无为的代名词的意象,怎么会出现在这样一首诗中呢?细细想来,意外原在合理中。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南山”,就是庐山,毛泽东在庐山写诗,想到陶令是很自然的。尾句的问号颇具深意。“桃花源里可耕田?”真正的语意是“桃花源里不能耕田”,面对种种挑战,不能逃避,还是来勇敢迎接吧!这才是毛泽东的性格!第四首(图13)答友人时说浪漫9评价毛泽东诗词,曾经有一句挺有名的话,叫“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这句话说的很好。与作者的性格、诗风相符。毛泽东的诗词从来不缺少浪漫,从而造就了中国当代旧体诗词的华美篇章。毛泽东是湖南人,就如所有中国人一样,他也深爱自己的故乡。那南岳的坚韧、洞庭的浩瀚、岳麓的厚重,等等,都给了毛泽东太多的灵感。有一次,毛泽东和湖南老乡聊天时,说他很喜欢九嶷山的斑竹,自己是湖南人,却没有到过九嶷山。不久,他就收到了老朋友们送来礼物:九嶷山的斑竹、咏九嶷山的诗、古帖墨刻,还有一根斑竹毛笔。毛泽东感念老朋友的盛情,写了他的诗作中最为浪漫瑰丽的一首诗以表谢意,这就是七律《答友人》。(图14)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娥皇女英是尧帝的女儿,所以称帝子)不是没去过九嶷山吗?不要紧,作者自己先神游了一番。在诗人的眼里,曾经洒泪滴成竹斑的娥皇、女英是飘逸、潇洒的,不是愁苦、10悲怜的。即便是斑竹上的千滴泪,也已经化作了如红霞万朵的百重衣。这是多么充满浪漫、富有诗情的想象!作者曾经说:杨开慧是霞姑。这里面有怀念杨开慧的意思。毛泽东所答的友人,李达、周世钊、乐天宇都是杨开慧的朋友,有这层意思也属正常,更说明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毛泽东诗词的重要特征。接下来的颈联,紧接颔联句意,写乘风而来的帝子所见。这样的视角,屈原曾写过。他在《湘夫人》中说:“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屈原笔下,帝子看到的是萧萧的秋风和落叶。在毛泽东笔下呢?她们看到的是充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尾联“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我看到你们赠送的礼物,就像回到了故乡,“芙蓉国里尽朝晖”,是作者对故乡的祝福,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盼。所以说,浪漫主义,从来都不是空虚的美称,是基于现实、超越现实的美好愿景,这可能就是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现在,我们来看被称为毛泽东诗词“双璧”的两首诗词,《沁园春—雪》和七律《长征》。先来看他的词《沁园春—雪》(图15)沁园春意雄浑铸111936年2月,毛泽东、彭德怀指挥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准备渡黄河,发起东征战役。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早春二月,黄土高原飘起了鹅毛大雪。这是一场应该被记录史册的雪,因为这场雪,直接催生出了一首“千古绝唱”。从这以后,“清涧雪”就如同“洞庭水”、“江南雨”一样,成为诗词中一个令人瞩目、富有代表性的一个意象了。(图16)《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在词中,没有局限于眼前的这场雪,而是任思绪飞扬,飞出了黄土高原,飞到了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并纵观古今,检点风流。12上片写景,极其形象。状物,非常到位。“惟余莽莽”,一语写出漫天飞雪的气氛。“顿失滔滔”,这四字非奇思不可得。在这样一个苍茫酷冷的世界里,没
本文标题:毛泽东诗词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0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