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课本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制作:迁西二中刘艳英复习要求:从做过的题中再次复习巩固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有备无患。1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字题的设题方法: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炼字题解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绊惹字”和后一首诗的“逐”字中的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1)绊惹在诗中是“撩逗”的意思,用了拟人化的手法2)本是春风吹拂柳枝摇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3)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1)逐字在诗中是“追逐”的意思,2)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却说是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3)更加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与秋日之柳形成鲜明的对比。2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请联系全诗内容,分析第二句中“恼”字的含义及作用。解析:1a恼,撩起的意思。b生机盎然的春色撩起了诗人年老体衰的感叹。c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不服老的激情。2作用:为下文抒发热爱早春景色、憧憬丰收年景埋下伏笔。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这首诗第二句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为什么?1)不能换。2)对只表现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重于客观描绘,而敌字出了含有对的意思外,还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难以承受素秋的凄冷悲凉的情状,3)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名状的凄怆孤寂之情。偏重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古诗词讲究炼字,请简析“吹皱一池春水”中“皱”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1)“皱”字把景物写活了,化静景为动景,2)写出了春水吹拂水面,荡起波纹的样子,描绘出了春水的动态变化过程。3)同时也揭示出春风乍起,迷人的春色勾起女主人公愁绪的内心活动。用景物描写衬托出这个闺中少妇内心深处微妙的变化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简析诗中“改”字的妙处1)“改”是改换的意思,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个画面。2)因为“行”移步换景,所以好峰处处“改”,以“改”字体现“行”切合诗题的“山行”的意思。3)着一“改”字,将前句“高复低”具体化,呼应契合。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有人认为诗歌后两句中的“急”和”疑”二字生动传神,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1)“疑”为“怀疑”,小童见远远飘来的船只以为来了客人。“急”为“急切”,小童急急忙忙打开柴门的扣子。2)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3)诗人捕捉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的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解析:“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突出了题目中“早”字。2鉴赏诗歌的语言——关键词1设题:××(词)是理解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规范解答:(1)该词对突出主旨(内容)所起的作用。(2)该词在诗的结构上(形式)所起的作用或达到的艺术效果。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解析诗意: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轻轻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了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被它钩起思乡之情吗?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解析:1同意。2“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002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7题)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它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愁”是全篇的诗眼,贯穿全篇。是人远观烽火仰望雁阵所兴起的失地之愁,又由失地想到山河兴废和身世安危,最终激起作者壮志难酬之愁。A整体语言风格题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3鉴赏诗歌的语言——语言特色B整体语言风格题解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C语言特色专业术语1、形象准确凝练简洁明快清新自然质朴优美含蓄委婉2、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如话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1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解析: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2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解析: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使用叠词。增强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诗中整齐的形式,把分散的山、情组成一个整体;借助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和谐贯穿,一气回旋。增强了诗歌幽寂凄清的感情色彩。杳杳寒山道寒山杳要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本诗最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这样运用有何效果?请简要分析。分析技巧型试题提问方式: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分析技巧型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衬托(正衬和反衬)、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对比、白描、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①将:行,流过。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1)采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2)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用”这些方法)3)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1)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2)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3)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1)反衬,2)一二句用“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景来反衬“他乡寒食”的“堪悲”,第四句用“不独”说明自己天天过着“寒食”生涯,与世人纪念子推不同,3)寄寓着作者一种对生活不幸的深深悲哀。(乐景写哀情)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你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后人认为本诗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幽冷意境,请结合本诗的中间两联简要分析。颔联用轻细的鸟鸣声来反衬(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四周的静寂。颈联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同时又交融着诗人凄凉寂寞的情感。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的手法。3)表达出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的亲人之情。5鹧鸪天魏初(元)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luán)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问:“满林参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06年江苏卷)1)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写法;3)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正衬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游。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前两句今与昔、哀与乐的对比,以昔日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后两句是人与物、南与北的对比,以京城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南窜对照水北流。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愁苦。1、2)首句从已感衾枕冷,可见落雪已多时;随之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户明,正说明雪下的大,积的深。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三四句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3)全诗均是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分析本诗主要的写作手法。1、2)白诗中“灯”是重要物、反复出现,每次又有变化,“灯前”“灯残”“灯灭”,真实的写出了时间的推移,3)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深,由灯而导致的或明或暗的景色给人很强的真实感。所用的手法属白描。1、2)元诗则是浓墨重彩,工笔细描,是残灯,没有火苗,又昏暗摇曳,3)这是因为诗人闻知朋友遭贬后心情极为悲凉痛苦而移情于景的缘故,带有诗人很强的主观色彩。舟中读元九诗闻乐天授江州马白居易元zhen把君诗卷灯前读,残灯无焰影幢幢,读尽灯残天未明。此昔闻君谪九江。眼痛灭灯犹暗坐,垂死病中惊坐起,逆风吹浪打船声,暗风吹雨入寒窗。两首诗都把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在写景上两诗又有不同之处,各有特点,请就“灯”这一物象做简要分析庐溪主人王昌龄五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1、从全诗来看,此诗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虚实结合。2)前两句写实,交待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离去时的情景,后两句均为虚写,想象友人行旅途中的景况。3)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希望朋友能够排闷解愁,不要徒增悲凉。凉州词张籍边城暮雨燕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分析本诗运用的手法,如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本文标题:课本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2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