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治国,外交六方面泛论
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治国,经济六方面泛谈作者:邵宏伟,2016-2-28按照不同领域,大致可分为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治国,经济六个方面。政治就是内部的关系问题,外交是外部国与国的关系问题。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硬刀子,政治是软刀子。政治是讲策略的,团结多数,打击顽固的少数,将最大的力量施加给最危险的敌人。文化说白了就是人心,满清能灭了华夏的国家,却灭不了华夏的文化。反而被华夏的文化同化。如果世界的文化能统一,那么世界统一成一个国家就不是梦。像拿破仑,希特勒都是反历史潮流的,在文化没有统一时,强行用军事统一,最后只有失败。只有世界文化统一后,然后再通过武力统一,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经济可分为国富与民富两个方面,国富民富是第一等的,国贫民富是第二等,国富民贫是第三等,国民皆贫是第四等。政治关系的洗牌与治国的效果有时有明显的联系。关于治国与政治关系的策略可分为人事调配的阴谋诡计与治国的大势方针。如李斯明于治国的大势方针,所以能帮秦始皇统一天下。但暗于阴谋诡计,最后被精于阴谋诡计的赵高搞掉。张居正争取相位时,就是与冯保联合,使用阴谋诡计将高拱搞掉。我的原则是不要求用阴谋诡计,但还是要了解这门黑暗的学说,至少可以用来防身。王阳明的我心光明,知行合一就很好的解决了道德与阴谋之间的关系,将这二点合而为一。军事人才可分为帅长与将才,帅长是着眼于整体战略规画的,将才是针对具体战役的作战。帅长偏向于谋,将才偏向于断。有的军事人才两者皆备,有的偏向于一方。如曾国藩就是帅长,但每战必败,不拥有将才。项羽是将才,而不是帅才,虽然百战百胜,最后还是在整体的战略规画上失策,败于刘邦。一个王朝经历大乱后,整个国家与民心都趋向于安定,这时用道家无为思想治国最好。西汉文景之治就是这样来的。不扰民,顺其自然的发展,无为能达到大为。而隋炀帝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的志向欲与尧舜齐,但极度的扰民,最后自取灭亡。吏治的清明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明朝朱祐镗就是先将内阁找对人,然后刷新吏治,从而达到天下大治。汉宣帝注意地方诸侯的任命,最后称为中兴。崇祯不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人死干活干,最后死时说:诸臣误人。简直太幼稚了。一个国家机器经历几百年的运行,这个时候就必须变革,变者生,不变者亡。但变革是一个不好的差事。有的是没革或革了,最后把自己也革进去了。如商鞅虽然使秦国强大,但自己被五马分尸,吴起使楚国强大,最后死于非命。张居正使明朝蒸蒸日上,死后批倒批臭,所有变法全部革除掉。为什么如此,说白了就利害关系,虽然国家机器已破烂不堪,但是变革后,会触动与损伤很多人的利益。你触犯别人的利益,别人自然要跟你拼命。这六个方面与四个字分不开,它们就是人心利害。孟子的意思是治国只看义,不看利。其实义就是最大的利,还是逃不开利的范围。人心利害说白了它们的关系,表面是利害,骨子里就是人心。比如明朱祁镇的夺门政变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朱祈钰太失人心。为什么上官桀搞不掉霍光,因为霍光大得人心。为什么项羽后来每战必胜,有时甚至以极少的兵力打几倍的敌人,因为其它诸侯的军队都有一种恐项症。外交的策略就是争取多数人心与同盟来与自己的对手抗衡。文化就是人心的代名词,历史大势都要受其影响。以往各个朝代的游牧民族只是相当于中原的一个省,为什么能与中原王朝抗衡,说白了就是文化不同,人心不同。治国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均。这是孔子说的,其实还是人心的问题。经济的策略就是利于大多数人,使人心融洽,国强民富。有的国家,将国家经济搞好了,就会使其它的国家臣服,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胜敌于衽席樽俎之间,折冲于千里之外。其实还是人心的问题。
本文标题: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治国,外交六方面泛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2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