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民族服饰与民居民族风俗与节日编辑:16至17世纪,居住在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安集延、布哈拉等河中地区、费尔干纳地区城市的乌兹别克商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经新疆到中原经商。明清之际,不少商人在新疆定居下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乌孜别克族。我国的乌孜别克族共有1.4万多人,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以及南疆的喀什、莎车和叶城。其中,70%在北疆,以伊宁市最多,其次在木垒县乌孜别克族乡、奇台县、吉木萨尔县。30%在南疆,以莎车最多。南疆的乌孜别克族以农业与商业为主,北疆的乌孜别克族以商业与畜牧业为主。乌孜别克族人民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必修功课。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乌孜别克族是保持这种传统最好的民族之一。乌孜别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乌孜别克文目前有三种字母,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和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文字。由于乌兹别克族在中国非常分散,日常生活中根据所处的环境一般通用维吾尔文、哈萨克文。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古老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曾在军事、经济、文化、政治、史学、艺术等方面创造过卓越的成就。定居在新疆的乌孜别克族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或者从事教育、医疗、文艺等行业;而居住在农牧区的则与维吾尔、哈萨克等兄弟民族一起,共同从事园艺业和农牧业生产。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加深了各民族间的交往和了解,也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乌兹别克族的建筑造型与居室布局、陈设具有典型的中亚风格。他们的民居建筑多一般为土木结构,自成庭院,分为楼房和平房两种。房屋一般高大宽敞,土墙很厚,一般在1米左右,四面用砖打底或包裹,平顶稍斜,有的在顶上覆盖铁皮以防漏雨渗雪。乌孜别克牧民们夏、春、秋多住毡房(又叫蒙古包),冬季则多住固定土屋或木房。有一种普遍的传统楼房建筑形式被称为“阿瓦”,圆形顶楼是其最突出的特点。顶楼一般多用木板、草席和土坯修建,有的还覆有铁皮,以防漏雨,开有玻璃窗。房屋的门多成拱形,有的还设有拱廊。民族概况与历史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具体体现了乌孜别克族独特的审美观点。以其华丽精美、别致美观的饰为我国服饰文化增添了瑰丽的姿彩。由于乌孜别克族是从中亚移居我国新疆地区的,又多散布在城镇,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杂居,所以服装反映了民族交流的特点。服饰中的典型样式是三角形绣花腰巾、多褶连衣裙和乌兹别克花帽。民族概况与历史乌兹别克族注重礼节,尊重长者,说话行路均让长者先。乌孜别克族的婚礼,习惯在女方家举行。乌孜别克族妇女生育时,丈夫不能进入产房。产妇在七天内不得外出。孩子诞生后,即向亲友报喜,亲友则备礼祝贺。产后第二天,举行命名礼。民族风俗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纳乌鲁兹节是乌孜别克族的春节,在公历3月22日举行,这时还要举行“苏麦莱克”仪式,届时以村为单位,大家自带各种生食品集中在一起,用一大锅熬熟后共餐。在此过程中,人们聚在一起进行歌舞娱乐活动,预祝风调雨顺、人畜两旺。
本文标题:少数民族风情小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4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