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筝乐的传承、创新及其表现特点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筝乐的传承、创新及其表现特点作者:杨艳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相似文献(2条)1.期刊论文李伟即兴、口传心授与古筝教育-文艺研究2005,(9)音乐的意义是由文化来界定或解说的,时代的文化知识观影响着音乐课程的发展.20世纪初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观和文化知识观对目前的中国音乐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方音乐技术成了科学文化知识的象征,使得学习音乐者认为技术控制的层面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这样往往使学生只掌握一些表面的知识和信息,而无法发展其创造力,这在古筝教学中有突出的表现.如有的学生已具备了演奏高深难度乐曲的能力,但不能即兴演奏和即兴创作古筝乐曲,这种看似高质量的古筝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银样蜡枪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中国传统乐感文化所积淀的即兴、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其既可以推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又可以把教师的自我创意融入音乐教学中去,以此来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充分发挥个性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避免学生陷入枯燥的纯技术的练习之中.2.学位论文邓玲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2007本人在掌握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大量与古筝乐曲有关的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演奏体会,分析乐谱、听辨有声教材以及观看视频教材,对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在现代的创作乐曲及其演奏技法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了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并对各个时期的古筝创作以及演奏技巧的发展创新状况作出了初步的总结分析。结语中提出了“从技巧上来看,集各流派的演奏技巧于一身的演奏方式将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顺应潮流而成为主流。”的论点。认为技巧将成为表现古筝音乐的手段而不再是界定流派的严格标准。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65c47f6f-d87a-4fc8-bdce-9dde0126e16e下载时间:2010年8月26日
本文标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筝乐的传承、创新及其表现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