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2信息交流2010B马费成-陈
1第二章信息交流教学目的: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交流研究的基本模式,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与障碍因素。教学重、难点:重点: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2.栈交流;3.信息交流的基本研究模型;4.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5.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难点:栈交流;信息交流的研究模型: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与障碍2二、教学内容•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5.信息交流研究的基本模型•6.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7.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3导言:•信息一旦产生,就会在空间和时间上无限地传播和交流。•普遍意义上的交流具有交换、交往、沟通、传播等意思。•只要宇宙间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就有相应的信息产生,就会伴随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信息交流与传播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4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2.1.1信息交流的分类信息交流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非生物-非生物信息交流自然信息交流生物-生物信息交流人-非生物信息交流信息交流人-自然信息交流人-生物信息交流人-人的信息交流5•信息交流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与联系的一种方式。•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思想的交融与碰撞。–人类90%以上的创意都是在科学家与科学家的交流中产生的。•研究信息交流的目的在于掌握信息交流的原理、方式和规律,为信息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基础。62.1.2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定义:信息交流(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7共时信息交流和历时信息交流的比较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信息交流共时交流(消除空间障碍)历时交流(消除时间障碍)交流手段互联网、传真、电话、电报、广播、电视、邮政、身势、旗语、钟、鼓、灯、烽火、口语、实物等刻制光盘、拷贝磁盘、录音、录像、照相、绘画、文献、档案、古迹、文物、口语等8共时信息交流与历时信息交流的关系共时交流与历时交流的关系dt档案记录文物面谈信函文献电话、互联网历时信息交流共时信息交流共时交流与历时交流本质上并无严格的区别。信息必然要跨越一定的时空才能被接收到。共时信息交流历时信息交流9信息交流过程的特点信息交流过程,必须有一个信息传递者(Sender,简称S),他是信息的初始来源,实际上是信息生产者;一个信息接收者(Receiver,简称R),他实际上是信息的最终利用者。•特点:–目的性——双方分享信息,从中获益。–双向性–针对性——针对双方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及时性——是信息交流的催化剂,推动交流继续深入。–易理解性——交流的前提就是首先得明白对方的意思。–实义性——内涵交流。10信息交流与信息传递、信息传播的区别•图4-1信息交流、信息传递、信息传播信息交流实质上是一种单向传递——当我们分析交流过程时会发现,信息的流动永远是S流向R,是一种时间不可逆过程。112.1.3信息交流行为信息交流过程涉及的都是人的主观信息,对于信息发送者S和接受者R而言,都有一个主观信息客观化、客观信息主观化的过程。•信息输出(表达)过程(主观信息客观化)–即人脑内部的信息通过人的行为转化为外部信息。•认知过程(客观信息主观化)–这是信息获取和生成的前提,任何人都是通过客观信息来认识世界的,其主观信息是客观信息的映射或反映。12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13•人的行为划分–根据人的行为目的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将人的行为分为目的行为和非目的行为,目的行为又可依其与信息交流的相关性分为信息行为和非信息行为。根据人的行为目的性依其与信息交流的相关性包括言语、书写、身势等包括如体力劳动、机器操作等142.1.4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1)信息发送者,也称信息传递者或信息生产者,是信息的初始来源,信息传递链上的初始环节。(2)信息接收者,或称受信者,是信息的最后接受者或利用者。(3)交流通道,即信息达到受信者所经过的渠道。(4)符号体系,信息传递交流时依附的载体。(5)知识信息库,人脑知识信息的总称,包括人所创造的各种知识或信息,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宿。(6)支持条件,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保障。包括:①自然条件;②技术条件;③社会条件。152.2信息交流传播的一般模式2.2.1社会信息流的形成信息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因此人类会有目的的去获取、交流信息。信息交流是人类的普遍行为。文字产生之前的口语时代,人类只能在看得着、听得见的有限范围内面对面地交流。文字和各类符号的出现,信息存贮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社会信息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信息现象,是信息从生产者S,经过或不经过其他社会环节,最终转移到利用者R的流动过程。人类的信息需求和利用不断趋向社会化、综合化、多样化,社会信息流变得越来越复杂。162.2.2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上图中节点可以进行信息的存贮、转换、处理、传递,称为“信息栈”,表明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栈的职能:从S或前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转换、存贮、积累和选择;对R或后栈传递信息。著者(S)出版社书店发行系统零售店读者(R)采编部流通部图书馆系统图2-4著者到读者的信息流17信息传递的栈模式S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之为“零栈交流”。其余可以称之为“栈交流”。SRW1W2Wn零栈交流栈交流图2-6:信息传递的栈模式18信息栈•栈是信息交流的中介,信息栈将收到的信息加工处理后传给后一栈。•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信息栈”理论的特点:–使用户能将信息源追溯到信息生产者,便于研究信息的产生与变迁,继而了解信息系统和信息机构的功能;–有助于突破学科的界限,从更广泛意义上研究信息交流的内容与机制,提供多方面的理论方法支持。192.2.3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信息交流分为:直接交流(零栈交流)间接交流(栈交流)栈交流被称为社会代理交流。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或中介)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或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R或S),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信息栈代理S或R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信息栈被称为代理者(A)20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的比较(1)直接交流的媒介系统是纯自然的和客观的,没有社会因素的介入;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是借助于社会系统的介入才完成的交流。直接交流生动、直观、反馈迅速、时间间隔短;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没有这些特征。(2)直接交流中,源信息(即S提供的信息)或需求信息(R提出的信息)是直接沟通的,信息内容不会受到社会系统的干预和控制;而社会代理交流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常常由于A代理的表述与转换因而发生变化。许多专职的社会代理信息机构比较严谨,直接交流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21(3)S—R直接交流都是共时交流,而社会代理交流既有共时交流,又有历时交流,历时交流又有回溯式和未来式两种,其信息传递的时间范围及空间范围都比较大,且能有效地对S、R进行匹配。(4)直接交流是S—R关系,社会代理是S—A—R关系。(5)当A出现多级代理时,根据其传递性特点,可以将与其直接联系的一次代理视为全部代理。222.2.4信息传递模式•一、信息传递的类型:–以信息发送者事先有无确定的信息接受者来划分:•单向传递(有向传递)•多向传递(无向传递)–以信息发送者主动传递信息还是被动传递信息来划分:•主动传递•被动传递23二、四种最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1)多向主动传递(2)单向主动传递(3)多向被动传递(4)单向被动传递24(1)信息的多向主动传递•主要形式:–是S或A针对整个社会(或较大范围人群)的需要而将自己生产或收集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常见有:信息管理机构的情报报道服务;企业发放广告资料;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等。•特点:–信息传递面广,服务范围大;最新信息的传递比较及时;信息传递的针对性不强。•要求:–信息发送者不断地了解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系统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深入研究广大信息接受者的普遍需求。以此为基础,确定信息传递的内容与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信息多向主动传递的任务。25(2)信息的单向主动传递•主要形式:•由S或A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是专业信息服务中的高级阶段。•常见有:信息管理机构的“定题信息服务”;为有关领导机关和决策机构提供动态性的信息资料等;某企业为了获得另一个企业的订单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宣传。•特点:•针对性强;提供信息非常及时;服务对象单一;服务范围不广。•要求:•信息发送者正确地选择和确定服务对象,确切了解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及时掌握服务对象利用信息后所产生的效果。26(3)信息的多向被动传递•形式:–最主要的是信息管理机构的借阅服务。•特点:–事先没有确定的接受者,只有广泛的接受者,从而服务范围较广;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传递信息的速度较慢。•要求:–信息发送者掌握信息接受者的需求结构和需求规律,对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管理,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料检索系统,以便接受者查找和利用信息。27(4)信息的单向被动传递•形式:–信息管理机构所进行的信息咨询服务就属于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因为信息咨询服务一般是根据个别信息接受者的提问,通过单独解答来实现的。•咨询服务的深入与发展,实质上就是信息分析研究与预测(接近于单向主动服务)。•特点:–信息传递范围小;信息传递有确定的接受者,针对性强。•要求:–信息发送者有较高的知识素养,熟悉信息资料的状况,掌握信息咨询的原理与方法,善于与信息接受者合作。28四种信息传递方式相互联系而又不可互相替代•原因:–信息接受者信息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有功能全面的信息传递方式。–各种信息传递方式存在功能上的局限性。–各种信息传递方式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关系:–多向传递一般较单向传递容易。多向传递的目的是为了单向传递,单向传递是信息服务的理想目标。•只有定向,才能将信息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效用。–主动传递较为容易,因为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多向主动传递是专业信息服务开展的各种信息传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它构成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工作诸环节的核心,以它为中心,形成信息管理的工作流程。29三、信息传递研究的基本模式关于模式:模式就是人们对于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和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理公式模式具有构造、解释、启发、预测之作用。模式随着人的认识不断深化而有变化、发展。类型:结构模式功能模式2.2信息交流传播的一般模式30①拉斯韦尔模式(要素)•又称:拉斯韦尔模型,或称5W模式•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这五个传播环节。如下图所示:•••拉斯韦尔的经典模型为传播学研究建立了简明的基本框架。•“5W”模式是一个单向的线性模式,高估效果而忽视了反馈的作用。•仍是研究信息交流过程的一种方便的综合性方法。31②香农——韦弗模型Ⅰ(技术)•说明信息系统的基本问题是解决:有效性、可靠性•贡献:–提出“噪声”,表明信息在传递中有可能受到干扰;–可推广到通信系统外的其他信息系统。•不足:–仍是单向的线性模式。•Shannon-Weaver模式:信源发射信道接收信宿噪声321966年,德福勒(DeFleur)在论述发出讯息的含义与接收讯息的含义之间的一致性时,发展了香农-韦弗模式。增加了反馈等一组要素,以表示信源是如何获得反馈的,而反馈则使信源有可能让自己的传信方式更有效地适应信宿。这样就增加了两种含义之间达到一致的可能性。缺陷:德福勒的模式比较复杂。33③施拉姆模型(意义)于1955年在《传播如何得以有效进行》中提出了信息交流的三个模式。•该模式注重传播的有效进行–模型Ⅰ与申农-韦弗模式十分相似。–模型Ⅱ指出只有在
本文标题:2信息交流2010B马费成-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7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