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书名:《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30天攻克申论写作》作者:李永新主编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图书介绍:《2014版30天攻克申论写作专项教材》以提高广大考生申论写作水平为目标,严格依据公务员考试大纲,紧扣历年真题,从申论文章的写作原则、立意、结构、论证、个性表达、学习文章好榜样和文章备考策略七大部分出发,分30天集中攻克写作必备常识,帮助考生真正掌握写作技巧,提高申论成绩。---------------------------------------------------------------------------------------------------------------------目录第一部分申论文章写作原则第1天议论文(2)第2天从材料中来(10)第3天到实际中去(20)第二部分立意第4天挖材料,找主题(28)第5天依主题,立论点(35)第6天总论点,分着说(41)第7天分论点,深着谈(49)第三部分结构第8天结构完整(60)第9天结构严谨(73)第10天条理清晰(78)第11天详略得当(87)第四部分论证第12天用事实说话(96)第13天正反辨析(103)第14天旁征博引(111)第15天喻巧而理至(120)第16天反其道而行之(125)第五部分个性表达第17天反模板、反套路(132)第18天反幼稚、反肤浅(142)第19天反生硬、反刻板(153)第六部分学习文章好榜样第20天新颖标题(162)第21天巧妙开头(166)第22天论点表述多样化(171)第23天完美论证(1)(173)第24天完美论证(2)(176)第25天出彩结尾(180)第七部分文章备考策略第26天使用名人名言(184)第27天熟悉国家领导人讲话语录(189)第28天提升理论水平(202)第29天充实热点储备(214)第30天文章卷面、修改、点评(219)第1—19天“每日练习”参考答案(222)百分之20%内容如下第1天议论文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被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的作家F在看到雄浑壮阔、原始古朴的贺兰山岩画后,感慨良多,并留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题词警醒后人。当千古岁月逝去,伟大的先人们却为我们留下了“能言”的各种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不仅包括“有形之宝”,更有“无形之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真正的艺术在民间,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来源。但纵观中国当下的社会形态,无论是传统婚礼习俗,还是地方戏曲、皮影戏、剪纸、刺绣等各种乡土艺术,都已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外来文化。在各地泛滥的“仿古潮”中,大肆夷平历史故地,无情摧毁传统民居,斥巨资生造形象工程,生搬硬套虚假民俗和人物,这些对原有城市乡镇的破坏和重建,是对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形成毫无生气的千城一面。拯救民俗文化,应重其内涵发扬,在融入生活、融入城市中焕发生机,在群众的记忆里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要注重修炼内功。官员为了政绩指标,不遗余力“申遗”成功,之后却浮于表面,忽略“申遗”后的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有完善细致、科学合理的保护体制和建设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要只做“面子”工程,还要做好“里子”建设:要完善法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所遵循;加强对违规拆建、盗窃文物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财政和人力投入;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大力号召全民保护,做到人人爱文物、人人传精神。同时,还要学会去粗存精,撇弃陋习,留其精华。只有练好厚实的“内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行之有效。温家宝同志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积聚了一个民族优秀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应是“前世之宝,后世宝之”。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此,才能承续中华民族文明,建设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国。攻克申论文字写作原则——议论文申论文章,要求考生依托给定资料提供的事实和观点展开分析和评论。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或主张的一种文体。因此,议论文是最适合申论文章论述题要求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申论文章既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又是考场应试作文,正因为如此,申论文章也被称为“带着镣铐的舞蹈”。一、申论文章的一般性申论文章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一)论点论点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释的观点,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主张,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无论是阐释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具体措施,文章都要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述。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其中,总论点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总论点;分论点是对总论点的支撑和证明,多个分论点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存在。(二)论据论据是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论据必须真实、典型、恰当、新颖。论据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道理论据是指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为正确的观点。(三)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基本要求是有效、充分、适当。议论文的论点要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是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申论文章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和反证法。论证方法不必新颖出奇,能有效证明观点就是完成任务;不要倚多为胜,足够反映问题、说明观点即可;不求惊人,把论证所需的各项要素安排妥帖,在稳妥的基础上求创新和突破。二、申论文章的特殊性申论中的文章论述题,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外,其在内容性质上还具有一定特殊性。申论文章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政论文,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它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申论文章具有两个独有特征:源于材料、高于材料,政府角度。(一)源于材料、高于材料源于材料、高于材料,这是申论文章的最主要原则。申论文章,要求针对给定材料进行申发论述,其实质就是划定了写作范围的应试作文。1.源于材料申论文章的论点、分论点等,必须符合材料的主旨,忠于材料原意,不能有偏差,更不能另起炉灶,表达与材料信息相反的观点。2.高于材料申论文章的论点、论据都不能完全照抄材料,对材料要灵活运用,找准材料的弦外之音。(二)政府角度政府角度,也是申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申论考试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模拟政府具体工作的考试,因此写申论文章时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1.观点符合主流观点符合政府意志,并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主流价值观”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引用“时代最强音”,即党和政府近几年发布的主要文件中的重点语句,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讲话内容中的经典语句,佐证文章论点。2.落脚点是解决问题要把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为文章的归宿。在政府工作中,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不存在发现和分析问题却不解决问题的情况。纵观2013年国考省级主题“保护文化遗产,保留文化多样性”、2013年国考市级主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2012年国考省级主题“化解社会道德危机,推进社会道德重建”、2012年国考市级主题“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无论何种题目、主题,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才是文章的最终要求。三、申论文章的评分标准申论文章论述题与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不同,在阅卷过程中不是按点给分,而是按照档次评分。从历年申论考试阅卷标准来看,申论文章的评分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注:上述评分标准以35分为例。一类文:28~35分,二类文:20~27分,三类文:12~19分,四类文:11分以下。每日练习结合“给定资料”,以“还他们一个快乐童年”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2.语言畅达,条理清楚;3.总字数800~1000字。【给定资料】资料一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本应拥有完整的家庭,享受父母的呵护、关心、教育和监管,但是由于父母长期缺位,他们拥有的是不完整的家庭和教育。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城乡二元结构的形势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由农村涌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异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再加上各地选用教材的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无奈之下只能将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外出务工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留守儿童问题已不再是某个地市、某个学校或某个儿童的问题或现象,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资料二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留守境遇对儿童的学习情况造成了较大影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信心的占9%,信心不足的占27%,对应而言,留守儿童中只有8%的学习成绩优秀。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只有56%的留守儿童经常向老师请教交流(正常儿童中此项数据比例为82%);课余时间经常学习功课的占44%,选择看电视、上网和做游戏的占41%,选择干家务活农活而没有时间学习的占15%。另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差或很差的有120人,占总调查数的22%,学习成绩优等的44人仅占8%(远低于一般孩子的13%)。课堂上经常有违纪行为的占18%,经常撒谎欺骗老师的占22.9%,有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的占4.9%。许多任课老师反映,留守儿童一般不爱提问,与老师交流较少,向学习好的同学请教也少,有的对学习采取放任态度。很少的留守儿童能够担任课代表与班干部。资料三农民工的来去,仿佛一场洪水,洗劫乡村的一切。被洗劫后的乡村到处都是孩子,也只有孩子。某种意义上,孩子仿佛一群被潮水抛到岸上的小鱼,让人感觉到危险、窒息。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长年累月难得有机会回一趟家,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护和保护,往往容易遭受来自社会暴力的伤害。由于缺少父母和其他群体的足够监护,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完全暴露,成为不少犯罪分子瞄准的对象。家住英德市大湾
本文标题:30天攻克申论写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8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