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危重患者的评估分为初始评估和二次评估。当患者的病情紧急时,开始治疗前可能没有时间采集完整的病史或进行详细的体检。此时进行初始评估的目的在于了解危及患者的紧急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通过初始评估治疗措施,患者病情得以稳定,则可以进入二次评估阶段。二次评估的目的是对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检查进行必要的补充,随着得到信息逐渐完整,需要根据这些及患者对治疗的反映反复修正最初诊断。初始评估气道(airway,A)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气到梗阻或者维持气道的能力(即气道完整性),需要通过视诊、听诊和触诊发现梗阻的证据。视诊时需要注意心动过速、呼吸频数、大汗、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胸膜矛盾呼吸运动及三凹征。听诊时需要注意有无喘鸣音。(需要注意的是,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在病情极为严重的病例。而且,即使氧饱和度正常,也不能排除气到梗阻。)气到梗阻患者若出现碳酸血症或意识形态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已经耗竭,若心动过速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呼吸(breathing,B)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呼吸频数均表明患者病情危重。由于患者病情各异,紫绀往往难以发现。相反,呼吸频数常更为明显。与气到评估相同,对于呼吸窘迫严重程度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患者代偿反映的表现。脉搏氧饱和度虽然是床旁常用的检测指标,但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氧饱和度才会明显降低。如果患者虽然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和障碍,则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循环(circulation,D)对循环状态初始评估不应仅重视血压,而更需要重视组织灌注状态。由于代偿机制的影响,低血压往往是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晚期表现。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包括意识状态恶化,皮肤花斑湿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少尿及代谢性酸中毒。通过触诊脉搏和外周灌注情况,以及判断颈静脉充盈状态,可以对休克种类(心源性、分布性等)作出初步判断。意识状态(disability,D)意识状态的显著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无论上述何种情况,均提示患者病情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支持性治疗。故应经常检查患者的瞳孔反应。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不应影响最初的复苏治疗措施,通常可在复苏治疗的同时进行。用于筛查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动脉气血、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指标。二次评估病史对于危重患者,通常无法从患者那里得到完整的病史,因此病史的其他来源非常重要,包括医生、护士、救护车上的义务人员、家属、病历及护理记录。提供病史的同时,病历和护理记录还能够反映病情恶化的速度。对于手术后患者,手术记录对于了解病情也许非常有帮助。病史对于评估生理储备功能至关重要。除通过病史了解患者各个器官的明显功能。了解患者活动耐量时,需要询问其行走的距离和速度,如能够以正常速度上一层楼的患者与需要5min才能上一层楼的患者相比,两者活动耐量存在显著的差别。体格检查初始评估体格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致命的生理异常,并确定适当性的支持治疗。需要反复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对治疗的反映,并及时发现新出现的体征。实验室检查除初始评估时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外,肝功能检查、血钙、血磷、血镁及胸部X线片也是非常有用的筛查手段。根据病史及临床发现,还需要确定是否应当进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则应首先考虑超声检查,因为超声检查的不良反应少,且可避免搬动患者的风险。一次评估:项目时间气道呼吸循环意识实验室检查签字气道梗阻情况气道完整性频数血压状态结果/
本文标题: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8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