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江苏地层一前言一)地层的含义地层是指具一定层位或一组岩石。它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它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由沉积岩、火山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它是地球发展、演化第二阶段——地质时期(以目前已发现的最老地层46亿年作为界限以来称)的岩层记录。二)地层工作的意义每一岩层记录的是一段漫长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乃至古生物的综合概况。通过对它的研究能追索古老地质年代地球活动规律、探索地球在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的历史变迁,因此,对地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史学意义。开展地层研究,是最为具体的基础性、综合性的地学课题,意义十分重要。二江苏地层分区研究及概要正因为地层的形成,受控于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古环境等因素,因此,地层工作研究的基础与大地构造研究密切相关。江苏地跨多个大地构造部位,地层展现出丰富多彩、错综复杂,并存在若干系列的特色。一)江苏地层分区研究江苏省地处中国东部,地质构造上界于华北、苏鲁、华南三大区,构造极其复杂,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是我国地学研究较早的重要地区之一。早在1924年,刘季辰、赵汝钧等先辈,便首先提出江苏地层存在南、北系二分看法,南系以宁镇山脉地区为代表,北系以连云港—徐州地区为代表。但二系之界线如何划分,并无具体意见。1959年,黄汲清等,以地层区划六原则,将江苏分华北和华南二大区,以淮阴—响水口一线为界。1984年,江苏省地矿局,将海洲群沉积的北界,作为南(扬子)区和北(华北)区的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分界,其位置相当于海州—泗阳一线。1989年,江苏省区调大队采纳任纪舜(1980年)意见,将江苏境内地层分为三大部份:1华北区(简称北区),2秦岭褶皱系(东延部份)(简称中区),3扬子区(简称南区)。二)江苏地层分区概要对江苏地层分区,各家多有争论。在综合大量前人资料,尤其是近年的科研成果如:江苏大地构造编图(1987),江苏岩石地层(1997),1/5万区调片区总结(1999)等资料,江苏地层区宜作如下三分(详见分区图):1华北地层大区(简称华北区);2苏鲁造山带之连云港地层区(简称连云港区);3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简称扬子区)。各地层区概要:1华北区江苏西北部,郯(城)—庐(江)断裂带以西地区,含盖我省丰县、徐州、睢宁一带。地处华北地层大区南缘。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其中以丰(县)—沛(县)东西向断裂分南、北二部分,北为鲁西地层分区,南为徐(州)—淮(南)地层分区。该区以后者为主。2连云港区江苏东北部,郯(城)—庐(江)断裂带以东,淮阴——响水口一线(2007)以北的赣榆、连云港、泗阳地区。地处鲁东地层区南部(属秦岭造山带东延部分)。呈三角形展布。3扬子区。该区位于以淮阴——响水口一线以南的江苏广大地域。属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之下扬子地层分区。三江苏地层区地层发育概要一)华北区(江苏部分)该区地层较为发育,主要出露徐州—邳县一带。该区以新太古代中、深区域变质杂岩(泰山岩群)组成基底。新元古代一套厚达5000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米以上的未经变质的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不整合于变质杂岩之上。早古生代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平行不整合于新元古代等地层之上,厚约1500米。晚古生代则由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系和陆相红色碎屑岩地层,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等老地层之上,厚在800—1600米之间。中生代晚侏罗世—白堊纪的陆盆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地层,不整合于各老地层之上,厚度大小不一,大者可达3000米。新生代地层发育不全,分布零星。该区,前第四纪岩石地层,自下至上共分42个单位,包括7个群、27个组、8个段。其中,创建于本省的有8个岩石地层单位。二)连云港区该区地层发育不全。主要展布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之区域变质岩系(东海岩群),中元古代含磷碳酸盐岩—砂泥质变质地层(锦屏岩群),中—新元古代海相中、酸性火山岩、硬砂岩变质地层(云台岩群),构成本区主体。此外,零星残留有震旦纪海相碎屑岩(石桥岩组)。该区未见古生代地层。而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分布零星。其中,白堊纪有少量青山群的八亩地组、石前庄组,大盛群的马郎沟组、田家楼组、寺前村组、孟疃组,王氏群的林家庄组、辛格庄组等陆相碎屑岩层。锦屏岩群与云台岩群之间为平行不整合,锦屏岩群与东海岩群之间为角度不整合,白堊纪地层不整合于太古代、元古代地层之上,其中,大盛群整合于青山组之上,王氏群不整合于大盛群之上。连云港区,前第四纪岩石地层,自下至上共分27个单位,包括6个群、20组、相当段级1个,其中,创建于本省的有16个。三)扬子区(江苏部分)该区地层发育完整,保存较好。由古—中元古代之浅变质岩系(张八岭岩群、埤城岩群)组成基底。新元古生代之南华纪至中生代三叠纪,由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相间组成盖层,构成宁镇、茅山、宜兴等山脉,厚达万米以上,不整合于中元古代地层之上。其内部,各层间多为整合、或少数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中生代中三叠世至中侏罗世由内陆河、湖相碎屑岩组成,厚度变化较大(0—5000米),平行不整合—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中生代晚侏罗世至白堊纪,则为陆相火山喷发重要阶段,由红色碎屑岩间大量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分布局限,厚度变化极大,厚者可达万米。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整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合接触或不整合接触。新生代之古近纪—新近纪,该区仍处陆相环境,形成杂色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堆积,以苏北盆地为发育,厚可达数千米。不整合于前第三纪地层之上。该区,前第四纪岩石地层,自下至上共分61个单位,包括4个群、51个组、2个段、相当段级4个,其中,创建于本省的有43个。四江苏各地层区地层主要发育特征一)华北区(江苏部分)1新太古代地层泰山群是该区最老地层,区域上分柳杭组、山草峪组、雁翎关组、孟家屯组。但省内未见出露,仅在少数钻孔有揭露,无法细分,故统称泰山群,2元古代地层该区古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因五台、吕梁运动作用,地壳上升,缺少沉积。晚期才逐步接受了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形成了兰陵组、新兴组及淮河群的城山组、贾园组、赵圩组、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魏集组、史家组、望山组。其中,兰陵组为潮下高能环境下形成的浅海石英砂岩建造,新兴组为潮下低能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城山组与兰陵组相似,贾园组则以砂岩为特征,赵圩组—张渠组,从多次灰岩—白云岩组合,反映了海水张渠组由深变浅、盐度由低增高,魏集组—望山组,由潮下低能环境—潮间—潮上环境的多次更叠,组成页岩—灰岩—白云岩多次旋回变化。新元古代晚期,该区因受地壳上升影响,仅于震旦纪接受海侵沉积,形成金山寨组之页岩夹砂岩、灰岩组合,其与上、下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3早古生代地层该区缺少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筇竹寺期、沧浪铺早期的沉积,在沧浪铺早期以后,丰沛地区隆起,南側才形成猴家山组、昌平组、馒头组之页岩、灰岩、砂岩等沉积,中、晚寒武世,区内接受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沉积,形成张夏组及炒米店组。该区寒武纪地层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该区奥陶纪仅发育早、中期沉积,形成贾汪组、马家沟组之含燧石结核灰岩、角砾状灰岩及白云岩等,与下伏地层构成区域性平行不整合。由于华北上升,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及早石炭世均缺少沉积。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4晚古生代地层该区晚石炭世及二叠纪,先后形成海陆交互相、陆相含煤建造和河湖相红色岩建造。自下而上构成:石炭纪本溪组砂页岩(以含铝土岩为特征)、太原组砂页岩(以铝土岩及煤为特征),二叠纪山西组、石盒子组砂页岩(以含煤为特征),以及内陆河湖相石千峰群红色砂泥岩组合。晚古生代地层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5中生代地层受印支—燕山云动影响,抬升为陆,缺少三叠纪、早—中侏罗世沉积,晚侏罗世才形成陆相红色岩类磨拉石建造(三台组)、灰色复陆屑建造(莱阳群)、火山岩建造(青山群)、红色磨拉石建造(王氏群)。中生代地层不整合各老地层之上。6新生代地层古近纪仅于欢口、黄口等地见有小型盆地堆积了少量红色粗碎屑岩建造(官庄群),局部夹泥灰岩、膏岩层。新近纪盆地比较开阔,河、湖作用增强,先后堆积了下草湾组、宿迁组细碎屑岩,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二)连云港区1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出露于赣榆、东海一带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是东海岩群,为本区最古老的结晶基底,由区域性中深变质表壳岩(沉积岩、火山岩)构成。区域上向北延入山东胶南地区,经江苏地调院研究(1999年),该杂岩中变质表壳岩可分:摩天岭岩组(片岩、变粒岩)、演马场岩组(以含透辉石白云质大璃岩为特征的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武强山岩组(石英岩、大理岩、变粒岩)。2中—新元古代地层本区展布的中—新元古代地层是区域性浅变质岩系,自下而上可分:中元古代锦屏岩群、中—新元古代云台岩群。锦屏岩群又分西山岩组、东山岩组;云台岩群又分韩山岩组、竹岛岩组、花果山岩组。锦屏岩群是重要含磷地层。锦屏岩群不整合于东海杂岩之上。新元古代晚期,震旦纪早期局部接受了类复理石建造的变质岩(原岩为砂、泥质岩,下部为砾岩)。3中生代地层区内未见三叠纪、侏罗纪沉积,对比山东区域资料,我省发育的白堊纪地层可分:青山群的八亩地组、石前庄组,大盛群的马郎沟组、田家楼组、寺前村组、孟疃组,王氏群的辛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格庄组。分别见于欢墩埠、宿迁、马陵山、山左口、徐塘乡等地。均为陆相碎屑岩沉积。4新生代地层区内古—新近纪地层为陆相盆地沉积,大致可分:古新世阜宁组、始新世戴南组、始—渐新世三垛组之红色碎屑岩、上新世宿迁组(砂砾岩夹粘土岩)。三)扬子区(江苏部分)1中元古代地层出露于宁镇地区的埤城岩群,是区内最为古老的地层。其由海相泥质长石砂岩、钙质石英砂岩、泥质灰岩及基—中酸性火山岩,经区域变质而成的高绿片岩相系岩层。构成本区的结晶基底。另据盱眙、灌云扬集等地钻孔揭示的片岩、石英角斑岩等岩层(皖称张八岭岩群),均伏于震旦纪地层之下,同为中元古代无疑,称张八岭岩群。但埤城岩群下部有相当一段尚无年龄资料,不排除有古元古代地层存在。2新元古代地层新元古代晚期,区内展布有南华纪、震旦纪海相碎屑岩,夹冰积岩(滨海—浅海陆架沉积)和碳酸盐岩(碳酸盐台地沉积),构成周岗组、苏家湾组和黄圩组、灯影组。末期,地壳上升,海水退出,停止沉积。3古生代地层寒武纪梅树村期缺少沉积,筇竹寺期本区才逐步接受海侵,接受硅、泥质岩,碳酸盐岩的碳酸盐台地沉积,构成形成寒武纪荷塘组、幕府山组、炮台山组、观音台组、奥陶纪的仑山组、红花园组、大湾组、牯牛潭组、汤头组、汤山组等。晚奥陶世晚期至早志留世,区内接受了浅海相硅、泥质(高家边组)、浅滨海碎屑(坟头组)沉积,中志留世宁镇以北地面隆起,南侧沉积了滨海—三角洲相紫红色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其厚度向东南增大,大者可达标1500米以上。此后,全区上升,直至中泥盆纪,停止沉积。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岩关早期,接受海侵了滨海相杂色碎屑岩沉积(五通群),岩关晚期至大塘早期,则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沉积(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茅山以东,则均为杂色碎屑岩堆积),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区内地处碳酸盐台地(从含白云质的局部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形成了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及栖霞组沉积。中二叠世早期,宁镇地区以含磷硅质沉积为特征(孤峰组),向东(苏州)、向北(滨海),硅质减少、泥钙质增多。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全区渐变为海陆交互相的泥坪—三角洲环境,沉积了含煤碎屑岩系(龙潭组)。晚二叠纪晚期,江阴—宜兴一带,地面抬升,西为海相碎屑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局部含煤)沉积(大隆组),东以钙质、白云质碳酸盐台地沉积(长兴组)。4中生代地层早、中三叠世,本区仍处碳酸盐台地,形成了泥、灰岩灰岩,白云岩及膏盐岩层(青龙组、周冲村组)。中三叠世晚期,地面逐步上升,成为湖相环境,沉积了红色碎屑岩(黄马青组),晚三叠世早期,区内仅局部有少量含煤碎屑岩层出现(范家塘组),晚三叠世晚期,全区上升为陆。早、中侏罗世,全区为陆,星散分布河、湖相碎屑岩(局部有火山喷发和湖沼),形成象山群沉积,晚侏罗世,伴随陆相碎屑岩(苏南西部西横山组及苏南东部劳村组)堆
本文标题: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9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