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华南光电集团公司并购后的协调机制研究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华南光电集团公司并购后的协调机制研究姓名:徐生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刘爱东20060401华南光电集团公司并购后的协调机制研究作者:徐生阶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参考文献(47条)1.斯蒂格勒.潘振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19892.王谦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研究2004(09)3.威斯通兼并、重组公司控制与19984.奥利弗·E威廉姆森反托拉斯经济学19995.PenroseETTheTheoryoftheGrowthoftheForm19596.托宾.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20007.JensenMCAgencycostsofFreeCaseFlow,corporateFinanceandTakeover19868.唐任伍西方并购动因与并购效应理论的发展2003(06)9.JFWestonM&Asadjustmentprocess10.HaspeslaghP.JemisonDManagingAcquisitions:CreatingValuethoughCorporateRenewal199111.JemisonD.SSitkinCorporateacquisitions:aprocess.perspective198612.AnsoffHICorporateStrategy198713.BuzzellRobertD.GaleBradleyTThePIMSPrinciples:LinkingStrategytoPerformance198714.陈朝阳企业并购理论与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199615.兰状丽我国转轨时期企业并购动因的特殊性分析[期刊论文]-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1)16.冯春燕企业并购方式、动机及支付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3)17.陈志军企业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及其实现[期刊论文]-东岳论丛2002(3)18.陈晓红战略性资本运营200319.王长征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期刊论文]-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2)20.宋云龙企业并购增值效应分析2003(04)21.周隆斌企业并购中的财富效应分析[期刊论文]-财经科学2001(5)22.向荣并购中的财务协同效应2003(04)23.王宏利.周县华企业并购中的经营协同效应与其价值的评估[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研究2003(7)24.王谦.张子刚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机制研究[期刊论文]-企业经济2003(7)25.温承革.王勇.杨晓燕.WENCheng-ge.WANGYong.YANGXiao-yan组织内部协调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26.MaloneTW.CrowstonKTheinterdisciplinarystudyofcoordination1994(01)27.MaloneTW.CrowstonKToolsforinventingorganizations:31towardahandbookoforganizationalprocesses1999(03)28.HyunJH.AhnBHAUnifyingFrameworkforManufacturingFlexibility1992(05)29.刘曙光.陈荣秋企业协调柔性研究1998(02)30.江勇.李步峰建立基于建设性冲突的组织管理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斯蒂芬·P·罗宾斯.黄卫伟管理学199732.迈克尔·E·波特.陈小悦竞争优势199733.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8234.霍金森领导哲学198735.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199736.饭野春树巴纳德组织理论研究200437.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200238.李新春企业家协调与企业集群2002(05)39.潘秀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200540.王之璋协调论199141.郑伯勋企业组织中上下属的信任关系1999(02)42.迪戈·甘姆贝塔.郑也夫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200343.王蔷论战略联盟中的相互信任问题(下)[期刊论文]-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5)44.管维立六分结构、协调方式与组织特征1987(05)45.李一军.丁伟.曹荣增交互式多目标协商模型在谈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管理工程学报2002(4)46.王廷伟关于国防军工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2003(06)47.WilliamsonOETheEconomicInstitutionsofCapitalism:Firms,Markets,RelationalContracting1985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程小伟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效应研究2007企业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里最能体现其市场效率和最具有创新活力的一环。在转轨中的新兴市场,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长期稳定的经营、严谨的财务管理、长期性的研发力量、产品的更新换代等方面,往往不够理想。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企业并购,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活跃证券市场、吸引投资者,一直是政府、投资者、企业管理层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呈逐年上升趋势,呈现出模式多样化、领域广泛化的特点,外资及民间资本大范围地介入,使企业并购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运用,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效应研究却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国内学者对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并购前后公司业绩的变化,而没有给出是什么因素影响并购绩效,更没有对并购后的绩效进行评价,所以也就无法给监管层和公司管理者提供更有实际意义的政策和操作建议。本文通过有效地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纵向并购、横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政府、投资者、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操作建议,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纵向并购来看,企业主要是想通过把市场交易关系转变为内部交易关系,从而达到节约交易成本,寻求交易费用效应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并购中的效应在并购的当年没有显现出来,但从并购后一年的情况看,效应还是显著的,表明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并购,内化市场交易,稳定供销渠道,减少了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但更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这种效应又表现出一种逐步下滑的趋势,尤其在并购后第三年,下降势头比较显著,说明并购后存在一个磨合的过程以及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只有把并购后的上游或下游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保持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事实上,企业之间的并购,绝非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不同企业一体化的过程,整合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进而影响企业整体效应的发挥,因此存在着昂贵的一体化成本。对于横向并购,企业进行横向并购的主要动因在于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横向并购中的规模经济效应来源于成本下降、市场支配力的增强以及垄断等。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较为明显,尤其在并购当年,由此也证明了我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偏低,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提高规模经济水平。但实证结果也显示,并购一年后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大有小,原因在于非实质性并购、政府干预过度等现象的存在以及并购规模(即并购交易金额占并购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较小,致使并购效应的显著性受到影响。因此,进一步促进横向并购的开展,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在各行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是我国近期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从混合并购来看,其动因主要是寻求协同效应、产业效应和风险分散效应。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实践看,很多公司通过混合并购重组,纷纷涉足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兴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因为这些行业的附加值高,获利丰厚。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了产业转型,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业绩得以提升。但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混合并购中的效应并非如所预期的那么高,而是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现实情况出现了背离。但如果深入探究一下,或许这一实证结果恰恰说明我国企业对混合并购活动存在认识误区、产权界定不清,而行政干预过多、中介机构服务不足、企业混合并购的法律不规范以及企业内部运作不规范等外部因素又制约了混合并购效应的发挥。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即第一章;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分析和现实依据,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通过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旨在说明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为下文进一步通过实证来研究并购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并购效应的实证检验和分析,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第四部分主要是并购效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即第九章。籍此,利用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借助因子分析、DEA分析、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并购公司之综合业绩在并购前后的变化、以及与综合业绩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验证。形成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有:(1)考察了并购市场的整体绩效。发现就整个并购市场而言,在并购行为发生的当年、或并购后的一年和两年里,尽管并购行为导致上市公司综合业绩提高的公司比重显著高于业绩降低的公司比重,但是,实际中上市公司并购后的综合业绩并未得到真正改善。(2)提出并验证了纵向并购在我国证券市场并没有减少市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实证结果表明:纵向并购前一年的财务状况比并购当年要好很多,很多上市公司的并购仅仅出于圈钱、保壳的目的,只有在财务状况发生恶化的情况下才进行并购。这一点与很多研究文献的结论有所不同,但较能体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3)提出并验证了横向并购中非实质性并购、政府干预过度等现象的广泛存在。结果发现:横向并购前一年到并购后两年的财务状况有恶化的趋势,并购后第三年的财务状况相对于并购后第二年有所好转但效果不明显,财务状况恶化主要源自大多数横向并购都是关联交易,导致持有大量非流通股的大股东掌握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它们为了获得控制权的私人收益,掠夺小股东的财富,即所谓的“隧道行为”。(4)提出并验证了混合并购没有从实际出发,盲目多元化致使产生负效应。结果表明:混合并购前一年与混合并购当年的财务状况没有什么变化,并购后一年与并购当年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实证结果恰巧暴露了上市公司混合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公司不顾自身实际,一窝蜂进军某个热门产业,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巨额利润的丧失使得公司处于尴尬境地,进退两难。有鉴于此,我们强调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做出相应的决策,不要盲目多元化,确保主营业务做大做强。总之,从理论角度分析,企业并购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实证结果却表明,实际的并购效应并非如我们所预期的那么大。究其缘由,是因为企业并购行为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经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不同企业的资产、业务、组织、文化等的整合,需要领导、团队和个人乃至整个公司的共同努力。如果整合得好,并购的积极效应就显著,如果整合得不好,并购效应不明显甚至反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注重企业并购中的整合,是企业并购效应得以体现的保证。2.学位论文陈春霈企业并购效应的研究2001该文沿着企业并购在国内的发展轨迹,分析了企业并购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的效应影响以及我国现阶段企业并购的特点;阐述了企业并购效应的含义,归纳了企业并购产生的具有一般的、普遍性的效应理论,即规模经济效应、协同效应、资源配置效应、科技进步效应;进一步提示了并购效应表现在具体企业实质就是资本增值;结合我国现阶段独特的政治制度、金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分析出在具体企业并购中效应发挥的关键环节是并购整合,即包括资产债务整合、组织机构整合、生产经营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和企业文化融合.该论文在对企业并购效应进行质的分析后,提出从评价某一企业并购效应的角度,需要运行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企业并购效应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并购措施有利的方面及不利的
本文标题:华南光电集团公司并购后的协调机制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