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青霉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1/3《青霉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详细解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霉、酶、溶”等6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霉素的发现经过,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有关生理学家弗莱明以及青霉素应用方面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放射元素镭的发明者居里夫人,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等。今天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让每个人都为之骄傲的科学家,他就是英国生理学家弗莱明,你们知道他发明的是什么吗?是挽救无数人生命的药品——青霉素。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2、默读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青霉素发现的经过?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1)边读边想,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如何?(2)边读边画,把体现弗莱明认真钻研精神的语句画出来。(3)边读边品,有感情地品读这些语句,体会弗莱明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2/3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2、学生自学。3、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出示重点语句:(1)“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他决定重新做一次试验。(从这两个问句中,让学生感悟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位真正科学家必备的素质。)(2)“弗莱明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澄清的绿色滤液。然后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按照“先……经过……然后……”的顺序,来说明弗莱明的试验研究是有条不紊的,行动是果断的。)(3)“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马上着手试验。(弗莱明从葡萄球菌到肺炎菌再到链球菌,一项接一项的试验,把研究向纵深推进。)4、弗莱明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现青霉素的?此时你最想对弗莱明说些什么?[通过细读弗莱明反复试验,发现青霉素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四、课内延伸,加深感悟1、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疗哪些疾病吗?2、还有哪些科学家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3、出示有关科学的名言警句: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郭沫若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卡冯伯尔五、再读课文,学习生字1、再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及词语。3/3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六、拓展阅读,丰富知识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神奇的纳米》和《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纪的生存之道》两篇课文,并交流读后的收获。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许多科学发明、科学创造都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开始的,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造,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
本文标题:《青霉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2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