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必备《文言文知识》ppt(174页)
目录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七上1.《论语》十则七下2.伤仲永七下3.孙权劝学七下4.口技八上5.桃花源记八上6.陃室铭爱莲说八上7.三峡八上8.记承天寺夜游八上9.湖心亭看雪八上10.与朱元思书八下11.马说八下12.送东阳马生序送八下13.小石潭记八下14.岳阳楼记八下15.醉翁亭记八下16.满井游记九上17.出师表九下18.公输九下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20.鱼我所欲也九下21.曹刿论战九下22.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23.愚公移山七上1.《论语》十则考点知识精讲一知识积累1.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同“汝”,你(3)是知也通“智”,聪明2.古今异义词(1)默而识.之古义:记;今义:知道,认得,能辨别(2)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今义:作数词3.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思而不学则殆转折连词知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是知也通“智”,聪明自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己有朋自远方来从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其恕乎大概,也许4.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2)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5.特殊句式(1)是知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仁以为己任倒装句,即“以仁为己任”(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即“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4)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即“可以(之)为师矣”二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2.关键句子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能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3.文章中心概括所选十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2、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章。孔子主张应该树立的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要以学习为乐;要向一切人学习,择善而从。孔子主张应采取的学习方法是:要“学而时习之”;要“温故而知新”;要“学”与“思”结合。4.写作特色《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的主要特点是:(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立意很深刻。如谈“学”与“思”关系的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话,表明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不仅说明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2)篇幅简短,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清楚、完整,这说明了语言精练、准确。用概括力很强的格言式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七下2.伤仲永考点知识精讲一知识积累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2.古今异义词(1)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3)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4)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3.一词多义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4.词类活用(1)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2)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3)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4)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5.特殊句式(1)还自扬州倒装句,即“自扬州还”(2)不使学省略句,即“不使(之)学”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文:(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译文: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华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叙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说明人的知识才能绝不可单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作用。3.写作特色先扬后抑,突出主旨。本文的叙事部分先扬后抑。先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本文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及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七下3.孙权劝学考点知识精讲一知识积累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相当于“吗”2.古今异义词(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常用作“孤单”“孤苦”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2)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3.一词多义当当涂掌事掌管但当涉猎应当,应该以以军中多务用,拿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连用,认为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识别4.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二综合探究1.关键句子翻译(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你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这方面哪能和我相比?而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益处。”(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等到鲁肃到了寻阳,和吕蒙讨论(军务),(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当)另眼相看,兄长怎么领悟这个事理这么晚呢!”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通过记叙吕蒙在孙权的规劝下发愤学习,才略大增,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启发人们不要因工作繁忙而疏误学业。3.写作特色(1)本文虽出自史学名著,但就其内容和表现手法而言,更像一篇小说。叙事虽然简洁,但情节却很生动。开篇只用一个“初”字,便统领全文,导出“孙权劝学”的故事,真是开门见山。行文中间一个“及”字,承上启下,引出鲁肃惊叹吕蒙学问长进的内容,衔接自然而且结构完整。(2)本文人物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孙权的深谋远虑、循循善诱;吕蒙的知错必改、坦率真诚;鲁肃的由衷赞叹,都刻画得非常真切。七下4.口技考点知识精讲一知识积累1.通假字满坐.寂然通“座”,座位2.古今异义词(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3)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转折的连词(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走,古义:跑;今义:步行3.一词多义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奶头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尽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以为妙绝形容词,好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4.词类活用(1)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5.特殊句式会宾客大宴倒装句,即“会大宴宾客”二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有《铁崖文集》。《虞初新志》是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共二十卷,所收录的多为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文”。2.关键句子翻译(1)京中有善口技者。译文: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译文: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3)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译文: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吠声,(接着)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译文: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上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3.文章中心概括本文是300年前京城里一次口技表演的真实记录,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4.写作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等等。文中三次写听众的反应,还有对道具的交代等属侧面描写。八上5.桃花源记考点知识精讲中考典例精析一知识积累1.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词(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6)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7)各复延.至其家古义:请;今义:延长,延伸(8)缘.溪行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9)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这里指问津探访;今义:唾液(10)便要.还家(yāo)古义:通“邀”,邀请;今义:读一声时,多解释为“要求、要挟”;读四声时,多用“需要”义3.一词多义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记号遂遂迷,不复得路终于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向寻向所志以前眈眈相向对着4.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2)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3)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5.特殊句式(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省略句,即“(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二综合探究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2.关键句子翻译(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译文: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洞口里面)好像有些
本文标题:(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必备《文言文知识》ppt(174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2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