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慕课作业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辨析题: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我认为古希腊哲学家说的有道理。眼睛是我们人身体的一个感觉器官,我们用眼睛来观察我们周边的世界,来获得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对事物的表面认识。在此处,眼睛代表的就是我们人的感性认识。而与之的相对的,便是理性认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所以,我们并不可以用割裂的眼光来对待感性与理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除去区别之外,我们此处更强调的便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发源于实践,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体现了认识的唯物论。在此处,眼睛所代表的“感性认识”又何以成为“最坏的见证人”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来讨论非理性的弊处了。首先不理性很多时候会联系一个词语,叫做冲动。比如说去年在百度发布会上,李彦宏在演讲过程中遭一名男子当头浇水。而泼水者因行为涉嫌违法,很快被公安机关带走。警方对涉嫌寻衅滋事的男子程某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程某的行为便是理性不足,用感性作为自己行为的主导,而这样,也给其自身带来了不好的结果。其次。非理性往往又和无知相联系。在网络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新词汇也应运而生,比如“键盘侠,何为键盘侠?键盘侠便是平时躲避社会群体,一旦脱离人群独自面对电脑敲键盘或用手机进行网络评论及聊天的时候,可以毫无顾忌谈笑风生,对社会各个方面评头论足。易盲目跟风,成为他人利用的对象。”键盘侠便是放任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把自己的理性认识让渡给了有明显倾向性的营销号,或是无良媒体,键盘侠的出现极大的污染了网络社会,加重了社会的戾气,此时他们的眼睛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了“最坏的见证者”。感性固然是生而为人所必须的,因为感性,我们通过眼睛来理解周边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的感情才会如此丰富,人间的真情才会如此动人。但是没有理性的感性却是一种负担,是对自己的祸害,也是对社会的祸害。必须用统一的眼光来看待理性和感性,这样我们眼中的世界才更加完整。二、分析题: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在认识活动中,实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都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的理智、情感、意志是融合在一起的。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推动、诱导、激发等作用。在数学领域中,2+5=7,作为数学题是要求严格按照公理进行运算,答案是惟一的,是理性思维的范例。而在艺术领域,如《万里驰骋》图,画是一幅艺术作品。艺术家总是在一定的艺术观的指导下,遵循着某种创作规律进行创作活动的。这表明艺术创作活动同样是理性因素起主导作用。但是,艺术创作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更多的是使用形象思维,艺术家着手进行创作时,总是充满激情,极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夸张、虚构、暗示、重组等手法去塑造自己的作品。对同一个题材,不同的艺术家可以用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评价。所以,在数学和艺术两个不同的领域中,其对理性和感性两者关系的处理也不同。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首先,从概念出发,理性与感性(非理性)的关系在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所以,我们并不可以用割裂的眼光来对待感性与理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除去区别之外,我们此处更强调的便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发源于实践,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体现了认识的唯物论。其次,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对科学创新的意义在于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所以感性和理性两者的恰当配合才能更好地促使科学创新的出现,理性有利于保证科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而感性更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探索更多的奥秘。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慕课作业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3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