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伪膜性肠炎概述•伪膜性肠炎(pseudomenbraneouscolitis)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此病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故为医源性并发症。概述•本病发病年龄多在50~59岁,女性稍多于男性,1000例氯林可霉素治疗的感染患者中,伪膜性肠炎发生率为2%~10%。起病大多急骤,病情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病情进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可以致死。病因•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是重要原因。广谱抗生素应用之后,特别是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的应用,抑制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本病也可发生于手术后,特别是胃肠道癌肿手术后,以及其他有严重疾病如肠梗阻、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心力衰竭、败血症等患者,这些病例一般免疫能力极度低下,或因病情需要而接受抗生素治疗,机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有利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繁殖而致病。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近年研究证实,伪膜性肠炎患者粪中分离出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能产生具细胞毒作用的毒素和肠毒作用的毒素,其中前者是伪膜性肠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这些毒素均可使仓鼠发生致死性回盲肠炎。毒素可造成局部肠粘膜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致使组织缺血坏死,并刺激粘液分泌,与炎性细胞等形成伪膜。在健康人群的粪便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率5%,住院病人携带率约13%,无症状的克隆病患者约8%,在50%新生儿及15%~40%的婴儿粪中,虽可分离出此菌,甚至可有毒素产生,但并无致病作用。•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其毒素虽为本病致病因素,但粪中毒素的效价高低与病情的轻重并不平行。由此说明该菌毒素并非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唯一因素。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症状•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多在应用抗生素的4~10天内,或在停药后的1~2周内,或于手术后5~20天发生。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型病例,大便每日2~3次,可在停用抗生素后自愈。重者有大量腹泻,大便每日可30余次之多,有时腹泻可持续4~5周。腹泻物呈绿色海水样或黄色蛋花样稀便,少数病例可排出斑块状伪膜,血粪少见。•腹痛为较多见的症状。有时很剧烈,可伴腹胀、恶心、呕吐,以致可被误诊为急腹症、手术吻合口漏等。•毒血症表现包括心动过速、发热、谵妄,以及定向障碍等表现。重者常发生低血压、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失平衡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少尿,甚至急性肾功能不全。体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诊断•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大手术史及较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史;有无休克、心力衰竭、尿毒症、结肠梗阻等病史。诊断•2.症状:有无发热;有无腹痛、恶心、腹胀;有无大量腹泻,腹泻物是否呈绿色海水样或黄色蛋花样稀便,有无脱落的伪膜;腹泻后腹胀是否减轻。粪便中的伪膜诊断•3.体检:有无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肠胀气及肠鸣音减弱。注意全身情况变化,有无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休克表现,有无脱水征象;有无精神错乱等中毒变化。诊断•4.检验:粪便涂片检查,是否发现球/杆菌比例增高(即革兰阳性球菌大量增多,而阴性杆菌减少)。必要时可作粪便双酶梭状芽胞杆菌抗毒素中和法测定,以检查有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存在。诊断•5.辅助检查:•(1)X线检查:可见肠管胀气和液平。•(2)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发红、水肿,表面有斑块或已融合成的伪膜。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治疗•1.立即终止当前应用的所有抗菌药物。•2.支持疗法及抗休克:可输入血浆、白蛋白或全血,及时静脉补充足量液体和钾盐等。补液量根据失水程度决定,或口服葡萄糖盐水补偿氯化钠的丢失,纠正电解质失平衡及代谢性酸中毒。如有低血压可在补充血容量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3.灭滴灵是本病的首选治疗药物,一般用法是250mg,每天3~4次,口服7~10天,95%病人治疗反应良好,用药后2天发热和腹泻可获缓解,腹泻一般在1周内消失,治疗后72小时内粪中测不到毒素B。重症病例频繁呕吐时可用静脉滴注法给药,但疗效明显低于口服给药法。用药期间应禁酒。治疗•4.万古霉素曾是本病的主要药物,但万古霉素的有效率和复发率与灭滴灵相似。万古霉素价格昂贵,已不作为本病的一线药物。万古霉素口服不吸收,对肾脏无损害,在肠内可达高浓度,静脉用药肠内浓度低,不宜采用。在灭滴灵用后有副作用或复发的病人,可用万古霉素治疗,一般用法为125~250mg每日4次口服,共7~10天。治疗•5.杆菌肽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本病,剂量为25000单位,每日4次口服7~10天,症状缓解与万古霉素相同,在消灭粪中病原菌方面不如万古霉素。杆菌肽的肾毒和耳毒性发生率高不宜注射用药,但口服法目前尚未发现副作用。治疗•6.其他治疗:消胆胺2~4g,每日服3~4次,共服7~10天。此药能与毒素结合,减少毒素吸收,促进回肠末端对胆盐的吸收,以改善腹泻症状。国外已有应用特异性抗毒素治疗的报道。恢复正常肠道菌群,轻型病例停用抗生素后任其自行恢复。严重病例可口服乳酸杆菌制剂(如乳酶生)、维生素C以及乳糖、蜂蜜、麦芽糖等扶植大肠杆菌;口服叶酸、复合维生素B、谷氨酸及维生素B12以扶植肠球菌。•7.如为暴发型病例,内科治疗无效,而病变主要在结肠,或有显著的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时,可考虑行结肠切除或改道性回肠造口术。治疗•口服培菲康(益生菌,药品名称: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2~3粒,2/d,或用正常人大便与等渗盐水混悬液保留灌肠,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护理•1.同普外科常规护理。•2.注意观察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3.注意观察大便次数和质量变化。•4.准确记录出入量。中医治疗•1.湿热下迫:•治法:清热利湿解肌。•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方中葛根解肌清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可加银花、木通、车前子等,帮助清热祛湿,使表里双解,湿热分消,泄泻得止。若湿邪偏重,胃脘痞闷,,渴不欲饮,苔腻,宜酌加藿香、佩兰、厚朴。若热邪偏重,发热,口渴喜冷饮,苔黄厚,可选添连翘、栀子、马齿苋。若伴有恶心呕吐,可加竹茹、陈皮、半夏。中医治疗•2.脾虚湿盛:•方药:参苓白术汤加味。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山药、扁豆、莲肉补脾;砂仁和胃理气;薏米理脾渗湿;桔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各药合用,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两和脾胃,则诸症自除。若湿重舌苔厚腻者,加藿香,厚朴、半夏以燥湿化浊;大便溏稀加肉桂、肉豆蔻以补火燠土。预后•本病若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及消失,粪便中致病菌转阴和毒素消失。若延误诊断,未能较好的控制病因,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合并症则后果严重,死亡率可高达20%~30%。病历举例•患者赵峰,男,43岁,因“突发上腹痛5小时余”于2012-09-08入住我院急诊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余,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患者入院后急行MR提示: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III型),经会诊后转入心外科,入心外监护室。转入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遂于2012-09-11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后患者仍持续肾功能衰竭,患者双下肢出现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请创伤外科会诊,行双下肢小腿切开减压术,术后因大量毒素吸收,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患者双下肢小腿肌肉严重坏死,右小腿多次清创,左下肢坏死严重,于2012-11-05行左下肢截肢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感染重,联合大量应用抗生素(头孢替安、进口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替考拉宁、哌拉西林舒巴坦)。患者2012-09-18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为果酱色稀便,带血丝,曾行大便检验,球杆比9:1。2012-10-23复查示球杆比3:7,可见真菌孢子。多次请消化内科及我科会诊,并组织科室病历讨论,认为患者为肠道菌群失调,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蜡样芽孢杆菌、乳酸菌素片等治疗。出院时患者仍大便失禁,但已转为黄色稀便。病历举例•患者张庆云,男,56岁,既往有“肺结核”病史5年,经治疗后好转,因“上腹痛11天”于2012-12-08入住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一直在外院抗炎治疗(具体不详),入院后急查腹部平片示肠梗阻,请我科会诊,于当晚转入胃肠外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遂于2012-12-09急症手术,术中诊断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盆腔脓肿形成、内瘘、盲肠肿物,遂行肠减压+肠粘连松解+盆腔脓肿清除+回盲部切除术。术后给予头孢他啶、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患者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排气、排便,为黄色稀便,约4次/日,夜间发热,最高体温38.2℃,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第5天复查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25.1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7.8%。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复查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11.4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7.4%。停药后再次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4.2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1.80%。在此期间患者大便次数每日3-4次,为黄色稀便。第9天行大便涂片检菌结果示:找到较少酵母样孢子,球杆菌比例1:1。未再应用静滴抗生素,给予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洁白胶囊、制霉菌素片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完谢谢聆听!!
本文标题:伪膜性肠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4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