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4页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一三~二○一四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编号23021103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主讲教师伍凤兰评分学号姓名专业年级教师评语:题目:“看不见的手”第2页共4页一、“看不见的手”概述“看不见的手”是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都试图用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这就是关于“看不见的手”的最早论述。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即自由的市场经济。具体来说,“看不见的手”是用以形容充分运作时的价格机制。在价格机制充分运作下,自由市场里的供给和需求将会自然而然达到均衡,价格与数量都是最适当的水平,仿佛市场运作在冥冥之中受到神的指引一般,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看不见的神之手”(invisiblehandofGod)。(参见MBA智库百科“看不见的手”词条)二、各派经济学家关于“看不见的手”的争论1、支持的观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著作《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隐喻。在本书中,作者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演人类的一切行为。”在“这个蜜蜂的国度”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主神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神实现了誓言……”接着,在整个蜜蜂的王国中,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一片萧条景象。这就是说,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表明了对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赞成。美国当代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其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讨论了经济的资本主义对于自由社会的重要性,指出自由市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应该被提倡,并阐述了经济自由为何是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他认为政府的职能范围应受到限制,应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和价格制度来加以执行。总体上来说,这本书着重介绍了弗里德曼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作者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阐述了经济自由的必然性,为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提供了理论依据。第3页共4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在其知名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中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刻阐述。哈耶克在书中阐述道,实行中央计划的经济体制必须有一个小团体(统治阶级)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由于没有市场机制和自由价格机制,这个小团体无从得知正确的情报,也因此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来分配资源和产品。对哈耶克而言,“通往奴役之路”代表了国家进行中央计划的开端,随著自由市场制度的瓦解,所有个人的经济自由和人身自由都将化为乌有(见百度百科“通往奴役之路”词条)。因此,他反对专制的计划经济,支持自由的市场经济。2、反对的观点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表达了对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支持。书中提出的关于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消除失业和克服萧条的新理论,成为后来宏观经济学得以发展的主要思想源泉。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社会大萧条、失业严重、资本产品大量过剩,而凯恩斯的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缓解这些矛盾的对策,他摒弃了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关于自动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机制的学说,提出了国家干预主张,为当时危机重重的资本主义世界指出了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匈牙利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在其代表著作《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中批判了“市场经济”,反对“看不见的手”。波兰尼所说的“大转型”即“自我调节市场”。他认为,以“看不见的手”范式和自由放任原则为基本理论要素的经济体系从总体上说是不可能成功的;基于个体的获取动机和对饥饿的恐惧之上的“自我调节的”经济体系“从其本性来说就是不可能的”。3、辩证的观点《用辩证的眼光看市场经济》一书收录了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多年来所写与市场经济问题相关的重要论文,包括计划与市场、市场与市场经济、公平与效率、企业家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政府等当代中国方兴未艾的社会经济命题。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生活了近30年,因此市场经济很陌生并形成了许多偏见和成见,以至在实行改革的相当长时期内,人们不能正确地看待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这本书中,董辅礽先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旨在认识市场经济方面能帮助人们解惑释疑,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扫清思想障碍。《论竞争性市场体制》是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吴敬琏和刘吉瑞的著作。书中指出,辩证地看待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如果不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人们很容易出现认识的偏差。作者在书中讨论了竞争性市场体制优缺点,客观地评判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强调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三、我的看法对于“看不见的手”,我认为不能完全反对或者赞成,而应该辩证地看待。正常情况下,依据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和理性选择,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第4页共4页其健康的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但是,市场经济也存在其内在缺陷。“看不见的手”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出现负的外部性,与此同时也会给市场经济带来一定的危机,当经济出现动荡时也需要“看得见的手”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决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应该适当地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如价格政策、利率政策、税收政策以及补贴政策等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进行调节以确保公平,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我们不能过分强调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或者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使其完全对立。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用辩证的眼光看市场经济》和《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作用。“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效率的提高,但竞争又会导致分配不公,而分配不公则会降低市场的效率。因此要同时发挥市场经济政府的职能,打压垄断,保护市场无形之手,并弥补它的缺陷。”市场和政府在经济活动运行中应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在当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结合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辩证地看待了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的一次伟大实践。参考文献:[1]伯纳德·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译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5]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董辅礽.用辩证的眼光看市场经济[M].北京:三联书店,2005.[7]吴敬琏,刘吉瑞.论竞争性市场体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8]亚当·斯密.国富论[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本文标题:看不见的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7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