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幸书记审定稿)
—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王向文为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试验区建设主战场的洪湖,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探好路子、做好示范。一、创新新农村建设理念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建立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产物,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展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是抓好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试验区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当前,仍然需要破除一些不合时宜、有失偏颇的消极观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积极思想。(一)破除片面追求形象的观念,牢固树立以发展现代农业、改善民生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思想。调查走访表明,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对“建设新农村”的理解显得简单化、表象化。有的甚至片面地把“建设新农村”误认为是“新村建设”,以为多建几所新居或改变一下村容村貌就是建设新农村,对于农村长远发展中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2—增加农民收入等中心任务缺乏足够重视。必须尽快破除这种片面追求形象的观念,牢固树立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为要务的思想。实际上,党中央制定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都明确地提出,必须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首位。没有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无法增加,民生无法改善,那种片面追求的所谓形象也无法保持长久。(二)破除“等、靠、要”,无所作为的观念,牢固树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想。不少农民群众虽然对新农村建设表示欢迎、拥护和支持,但都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干部的事,普遍存在“等国家投入、靠财政扶持、要政策优惠”的依赖思想,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种观念非常有害,已经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必须迅速破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想。一方面,各级干部要加强引导,注重宣传,真正把干部所想、农民所急和上级要求统一起来,让农民当家作主,自觉、自愿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运用市场经济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积极营造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机制激励,形成社会各—3—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三)破除强迫命令、急于求成的形式主义观念,牢固树立科学规划、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长抓不懈的思想。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主导不是长官意志,不是强迫命令,不是越俎代疱,而是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引导、帮助和支持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极、稳妥、扎实地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防止盲人骑瞎马,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防止一哄而起,盲目搞花架子;坚持循序渐进、长抓不懈,防止忽冷忽热、有始无终。(四)破除墨守成规、无所用心的观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思想。办法不多、思路不宽,恰恰是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的结果。一定要敢于并善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民主的办法、市场的办法办事,尤其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带共性的问题和“三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胆改革创新,引入市场机制,探索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实行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协调推进,建设示范样板;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积累经验。二、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结合洪湖实际,在转—4—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提升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洪湖已形成几大农业经济板块,也是洪湖的优势产业。当前重点要提升以下三大优势产业。一是40万亩优质稻板块。品质上要着力推广有机、绿色优质品种;模式上主攻油稻轮作、稻鸭共育等;生产方式上逐步实行全程机械化,近期重点实现6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科技投入上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二是60万亩优质水产片带。改造升级20.5万亩老鱼池,新建3.5万亩高标准鱼池;大力开展以改善水产生产区交通条件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水产大通道,不断优化水产生产条件;坚持发展蟹、虾、鳜、鳝、鳅、鳖等特色水产品,不断提高名优水产品的比重;继续推进苗种基地建设,逐步实现鳜鱼、龙虾、河蟹等名特优水产品苗种本地化;着力推进以闽洪水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建设,打造水产品交易平台。三是畜禽养殖板块。着力建设30万头生猪、500万只蛋鸭、1200万只肉鸭畜禽养殖板块。同时,加强优质油菜和水生蔬菜板块基地建设,不断凸显产业优势。(二)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强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德炎水产工业园。德炎公司今年元至7月入库税金300多万元,以该公司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园已初见雏形。目前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和辐射仙桃、洪湖、—5—监利三县市及周边地区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二是培育亿元水产品加工企业群。重点扶持发展以粮油加工为主的洪湖浪米业、太禾米业;以水产品加工为主的德炎水产、井力水产、宏业水产;以水禽及蛋品加工为主的鱼米乡、得记、晨光、福禧;以棉花加工为主的兴洪纺织、兴业纺织、三友棉花;以林木加工为主的昌兴农林、新天地木业、蒋氏木业;以蔬菜加工为主的亿丰园蔬菜;等等。三是加强农民专合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扶持发展10个以上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不断壮大农产品市场服务队伍。四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在打好“洪湖”牌的同时,重点加强“洪湖清水”、“洪湖浪”、“德炎”、“得记”、“鱼米乡”等品牌建设,力争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和5个以上省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知名品牌。(三)发展观光农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品开发。以“瞿家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洪湖渔家风情园”建设为重点,建设仙洪、峰瞿沿线塘咀、洪善、红桥、河岭、沙口、滨湖挖沟子等休闲旅游农(渔)庄。建设曹市“锦绣梅园”农业观光旅游区、新堤柏枝鳄鱼观赏基地。通过观光农业发展,形成洪湖特色风情旅游带,促进试验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6—(四)提高农民素质。以“阳光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和特色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扩大就业面。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今明两年在试验区所有村实现全覆盖,从而影响和带动农民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推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培育劳务品牌,搞好转移服务,力争在试验区建设期内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五)发展地方工业产业集群。在重点发展石化产业集群的同时,积极培育汽车配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推进招商引资,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努力形成石化设备制造产销50亿元、农产品加工30亿元、纺织服装15亿元、汽车零部件10亿元等四大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六)整体盘活蓝田集团。积极支持并推进“江湖生态”化解债务,寻求合作伙伴,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公司经营。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拓展市场,从整体上盘活蓝田集团。三、创新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围绕把试验区建设成为我省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的目标,重点在建立多元化投入新机制、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机—7—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构建村镇建设与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以及创新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开展改革试验。(一)建立多元化投入新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市场化运作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办法,建立起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长效投入机制。1、整合涉农资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投资的涉农项目越来越多,但各项目与资金却相对分散,其经济效益、功能作用、社会影响不能凸显。为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可以探索将有限的项目与资金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方式进行有效整合、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应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县市为主体,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申报、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我市曹市镇的“锦绣梅园”项目区建设就是整合财政、交通、土地、农业、水利、卫生、林业、畜牧、农机等项目资金2500万元,实行捆绑投入,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这一作法应在整个试验区加以推广。2、引导社会资金。一是试行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产权改—8—革,吸引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到试验区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营运上。二是对农村经营性资产实行招商引资。三是组织对口帮扶。主要是组织条件较好的单位与部门联村帮扶、企业对口支援、社会捐赠帮扶等,支持新农村建设。3、农民自主投入。为鼓励和推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一是要探索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奖补资金引导,筹补结合、多元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创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模式。二是实施“美化家园”行动,引导农民自主投资投劳开展“家门口工程”建设。三是推进“回归工程”,吸引在外打工经商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开展新农村建设。4、创新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满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发展对金融信贷资金的需求。一是探索农民抵押担保方式改革创新,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融资服务,组建农业担保公司,为试验区的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以及农村信贷风险缺乏保障机制的问题;二是拓展农业保险,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尤其是要探索扩大水产养殖保险业务;三是开展新农村建设政策性金融试点,探索建立农业贷款贴息制度,争取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增加对农村的信贷—9—支持;四是实施农村信贷“151工程”,由试验区内各农村信用社对本辖区内的1000户农户、50户个体工商户、10户中小农业企业重点提供信贷支持。(二)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机制1、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在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采取农户自主协商流转、集体组织委托流转、实行土地使用权入股、转让、租赁等方式,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建立市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农地流转的服务体系,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搭建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的信息平台。2、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试验区对利用不充分、不合理和废弃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整理复垦增加的农用地和耕地,等额折算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并可以将周转指标拿到武汉城市圈土地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变资源为资本,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3、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允许试验区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形式、不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前提下,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10—让、转让、出租、入股、联营、抵押等形式的流转,赋予试验区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更大的自主权。(三)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通过实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经营权承包、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探索建立农村道路、水利、安全饮水、垃圾与污水处理等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的长效机制。一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农村道路管养原则,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采取以奖代补、社会捐助、转让农村公路(桥梁)冠名权、路域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专业化、市场化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本文标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幸书记审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