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管(或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1.消化管: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直到肛门称为下消化道。消化道的一般结构:消化管是中空性的器官,其管壁一般由4层结构构成,自内向外依次为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2.消化腺分为两类:壁內腺为小消化腺,壁外腺都是大的消化腺。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基本功能):摄取食物和水,对其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排除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口腔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一)腭咽峡:腭垂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二)牙1.牙的形态:每个牙在外形上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称牙冠,嵌于上下颌骨牙槽内的部分称为压根,介于亚冠与压根交界部分呈牙颈。2.牙的构造:牙由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牙腔内有牙髓,有神经血管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3.牙的分类:第一套牙称乳牙,第二套牙称恒牙,乳牙数20个,恒牙数28~32个。(三)舌舌乳头的名称及作用:轮廓乳头菌状乳头丝状乳头叶状乳头,丝状乳头为一般感觉(冷热触痛),除丝状乳头外,其他舌乳头均含有味觉感受器称味蕾,能感受味觉刺激。舌肌为骨骼肌。(四)口腔腺口腔腺又称唾液腺,分泌唾液,具有清洁口腔和帮助消化食物等功能。1.腮腺: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上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后方,开口于舌下阜3.舌下腺:开口于舌下襞和舌下阜咽咽位于第1~6颈椎的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前壁不完整,分别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腔分为鼻腔口腔和喉腔。(一)鼻咽位于鼻腔的后方,介于颅底和软腭之间,向前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咽鼓管口腔咽鼓管圆枕咽隐窝(二)口腔位于口腔的后方,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食管肌性管道,与咽相接食管有三个生理狭窄部:第一个狭窄部位于食管与咽相序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个生理狭窄部位位于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个狭窄部位位于食管穿过隔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鼻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并辅助发音,由外鼻鼻腔鼻旁窦组成。(一)外鼻以鼻骨和软骨为支架,鼻翼与口角之间的浅沟称鼻唇沟。(二)鼻腔每侧鼻腔都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1.鼻前庭:内衬以皮肤,并长有鼻毛。2.固有鼻腔:内衬以粘膜。鼻粘膜按其构造和功能分为嗅区与呼吸区。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以上及与其对应的鼻中隔的粘膜。(三)鼻旁窦鼻旁窦共四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位于同名的颅骨内,分别开口于鼻腔。喉喉以软骨为基础,借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而成。组成:喉软骨和喉肌位置:3~6颈椎前方功能:呼吸道管发音(一)喉的软骨喉软骨的名称及主要特征: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①甲状软骨: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②环状软骨:由环状软骨弓环状软骨板构成,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呈环形的软骨。③会厌软骨④杓状软骨:成对(二)喉的连结1.环甲关节:有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构成。2.环杓关节:有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构成。3.弹性圆锥(三)喉肌(骨骼肌)(四)喉腔(内衬粘膜)喉腔粘膜形成的结构:两对矢状位粘膜皱襞:上方一对:前庭襞→前厅裂下方一对:声襞→声门裂喉腔分布:喉前庭喉中间腔:喉室声门下腔声门裂: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胃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一)胃的形态和分布胃可分为可分出入两口,胃的入口称贲门,胃的出口称幽门。胃前壁稍向前上方,胃后壁稍向后下方。胃的上缘凹而短,称胃小弯。胃的下缘称胃大弯。胃的形态两口:入口→贲门出口→幽门两壁:前壁→朝向前上方后壁→朝向后下方两缘:上缘→胃小弯下缘→胃大弯分为四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低幽门部(幽门管幽门窦)(二)胃的位置和毗邻胃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右侧。小肠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成人小肠全长约5~7米,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一)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小肠上段的一部分。1.上部(球部)2.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汁和胰液流入肠管)3.水平部4.升部(二)回肠与空肠回肠与空肠的区别空肠回肠长度占回肠近侧五分之二占回肠远侧五分之三位置腹腔的左上部腹腔的右下部环状襞密切高疏而低淋巴滤泡只有孤立的淋巴滤泡有孤立的淋巴滤泡和集合的淋巴滤泡管径粗细管壁厚薄颜色较红较浅大肠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除阑尾直肠和肛管外盲肠和结肠具有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①结肠带②结肠袋③肠脂垂(一)盲肠和阑尾1.盲肠:位于右髂窝内2.阑尾:其体表投影点常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称麦氏点。(二)结肠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1.升结肠:在结肠右曲,接横结肠2.横结肠:始于结肠右曲,在结肠左曲,续接降结肠3.降结肠:始于结肠左曲,于左髂嵴水平续于乙状结肠4.乙状结肠:平第3骶椎续接直肠直肠与肛管1.直肠:起自第3骶椎,三个直肠横襞,中间者大而位置恒定。2.肛管:齿状线:各肛瓣与肛柱下端互相连成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使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肛门括约肌:①肛门内括约肌是平滑肌②肛门外括约肌为横纹肌,可分三部分:皮下部浅部深部,后两部是控制排便的重要肌束。肝肝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一)肝的形态肝分为上下两面。肝的上面膨隆,与膈相贴,故又称膈面。肝的下面又称脏面。脏面有H形的沟。横沟为肝门,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及神经出入干的门户。(二)肝的位置和毗邻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7岁后正常情况在右肋弓下不能触到肝。肝外胆道(一)胆囊胆囊是一长梨形的囊状器官,主要功能为储存和浓缩胆汁。(二)输胆管道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组成。胰位于腹腔后部,横过第1.2腰椎前方,在胃的后面。具有消化和内分泌功能。腹膜(一)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腹膜为浆膜,分为壁腹膜与脏腹膜。脏壁腹膜围成潜在的腔隙,称腹膜腔。男性腹膜腔是密闭的,女性腹膜腔与体外形成潜在的通道。腹腔分泌的一层浆液保持其光滑,使腹腔脏器自由滑动,减少腹腔脏器之间的摩擦。腹膜具有吸收能力,腹膜腔炎症或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多采取半卧位。(二)腹膜与腹、盆腔器的关系1.腹膜内位器官:各面均被腹膜所覆盖的脏器2.腹膜间位器官:三个面或大部分被腹膜覆盖的腔器3.腹膜外位器官:仅前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三)腹膜形成的结构1.网膜(1)小网膜:连于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小网膜构成分布及通过的主要结构:构成:是连于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分布:分为左侧份的肝胃韧带和右侧份的肝十二指肠韧带主要结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2)大网膜:为连于胃大弯和十二指肠起始部至横结肠之间的四层腹膜。由胃大弯和十二指肠起始部下延形成大网膜的前两层,下垂一段距离,向后反折向上形成后两层连于横结肠。2.系膜壁脏腹膜相互延续,形成许多将器官系连固定于腹盆壁的双层腹膜结构,称系膜。系膜两层间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1)肠系膜:为系连空回肠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2)阑尾系膜(3)横结肠系膜(4)乙状结肠系膜3.凹陷男性膀胱与直肠之间为直肠膀胱凹陷,女性子宫与直肠为直肠子宫凹陷。子宫与膀胱之间为膀胱子宫凹陷。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胃两大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出入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和主支气管组成。把鼻咽和喉称为上呼吸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基本功能:1.气体交换2.鼻兼有嗅觉功能3.喉兼有发音功能鼻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并辅助发音,由外鼻鼻腔鼻旁窦组成。(一)外鼻以鼻骨和软骨为支架,鼻翼与口角之间的浅沟称鼻唇沟。(二)鼻腔每侧鼻腔都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1.鼻前庭:内衬以皮肤,并长有鼻毛。2.固有鼻腔:内衬以粘膜。鼻粘膜按其构造和功能分为嗅区与呼吸区。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以上及与其对应的鼻中隔的粘膜。(三)鼻旁窦鼻旁窦共四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位于同名的颅骨内,分别开口于鼻腔。气管和主支气管(一)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端约平第6颈椎体下缘与喉相接,下端在胸骨角平面附近分叉形成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叉。(二)主支气管为什么气管异物更容易进入右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区别)左主支气管:细长较水平右主支气管:粗短较垂直(气管异物)肺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一)肺的位置和形态1.位置:肺位于胸腔内纵膈两侧。2.形态:左右肺的区别:左肺右肺细长宽短前缘有心切迹前缘较垂直分2叶分3叶胸膜和胸膜腔(一)胸膜:脏胸膜壁胸膜: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二)胸膜腔特点:①左右各一,互补相通②含有少量滑液③胸膜腔呈负压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形成半环形的肋膈隐窝。体表投影肺尖高于锁骨内侧三分之一上方2~3cm。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除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能溶于水的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分。肾(一)肾的形态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两缘。肾门肾蒂肾窦(二)肾的构造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肾髓质:位于肾实质的深部,由15~20个肾椎体组成。尿液在肾内流经的途径: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三)肾的位置与毗邻肾的位置:肾位于脊柱腰段的两侧,贴靠腹后壁的上部。左肾上端平第12肋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第12肋斜越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后面的上部。肾区(肾角):第12肋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该角称为肾角或肾区。输尿管上端起自肾盂,下端终于膀胱。输尿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处为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第二处在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第三处为输尿管穿越膀胱壁处。(输尿管结实常滞留于这些狭窄部位)输尿管分别跨越左髂总动脉末端和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面。膀胱(一)膀胱的形态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面有一个三角形的区域,它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围成,称膀胱三角。(二)膀胱的位置和毗邻成人膀胱位于小骨盆腔前部。起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男性为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和直肠;女性为子宫和阴道。膀胱颈的下方,男性临前列腺,女性直接邻尿生殖膈。膀胱空虚时,膀胱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充盈时,膀胱尖可超出耻骨联合以上。女性尿道特点:较男性尿道短、宽,且较直,仅有排尿功能。男性尿道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全场分为三部: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男性尿道的形态特点:三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外口、膜部两个弯曲:耻骨下弯(不可变)耻骨前弯(可变)生殖系统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睾丸)、输送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男性尿道)和附属腺体(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男性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女性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和附属腺体(前庭大腺)。睾丸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缘和内、外侧面。附睾与输精管(一)附睾附睾呈新月形,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上端膨大为附睾头,中部为附睾体,下端为附睾尾。(二)输精管可分为四部: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1.睾丸部2.精索部:此部位置表浅,易于触及,是进行输精管结扎常取部位。3.腹股沟管部4.盆部:精索: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腹股沟管深环,经腹股沟管,延至睾丸上端。主要结构是输精管、睾丸动脉、和蔓状静脉丛。男性外生殖器(一)阴囊阴囊壁:由皮肤和肉膜组成。肉膜:含有平滑肌纤维。平滑肌可随外界温度变化呈反射性的舒缩,以调节阴囊内的温度,有利于精子的发育。阴茎:主要由两个阴茎海绵体和一个尿道海绵体组成。盆部的男性生殖器输精管:从腹股沟管腹环处起,沿盆侧壁向后下,越过输尿管末端的前方至其内侧,到达膀胱底的后面,两侧输精管在此逐渐接近并膨大形成输精管壶腹。射精管:由输精管壶腹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精囊:也称精囊腺位于膀胱底的后方,输精管壶腹的外侧,是囊状器官。(精囊腺的分泌液组成精液的一部分。)前列腺:是单个的实质性器官,位于男性膀胱下
本文标题:人体解剖学重点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8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