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孟子的“养气说”与曹丕的“文气论”二者之比较
龙源期刊网孟子的“养气说”与曹丕的“文气论”二者之比较作者:李芳芳来源:《大观》2015年第04期摘要:孟子历来被认为上“以气论文”传统的开创者,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常被后世文论者运用为理论依据。曹丕是第一个在历史上提出了“文气说”,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二者在产生上有何异同,意义内涵有何异同,对后世的影响有何差别,这对我们研究“文气说”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孟子;知言养气;曹丕;文气论;比较孟子在历史上历来被认为上“以气论文”传统的开创者,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得到了后世文论者的广泛重视。曹丕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文气论”,并且在《典论.论文》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第一次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两者对我国古代以气论文的“文气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从二者的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二者之间相似性:孟子的“知言养气”说的提出处于一个混乱的战国时代,此时各个诸侯国都以武力征伐作为自己的扩张的手段。各家学派之间相互攻讦,时代思想比较混论,通常相互指责观点,同时各个学派都在寻求出处,经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孟子以养浩然之气作为自己提升道德修养,以帮助自己达到“知言”的目的,辨别各种淫邪的观点的目的。曹丕的“文气论”的提出是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各地诸侯割据,时代同样动荡不堪,思想混乱。儒家思想也在乱世中受到了冲击,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同时品评当时文人,以正当时的文风以及为文章写作提出典范和要求,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二者的不同在于孟子所处的年代百家争鸣,并没有一个占主导的文化思想,孟子从自身修养出发。而经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三国时期儒家思想已经占据时代思想高地,曹丕的观点从儒家出发,系统的论述。丛产生的基础上看二者的相似之处:“气”作为一个特殊的概念,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使用了,先秦的“气”,在中国古代本指构成宇宙万物的一种自然物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在《管子*内业篇》先秦的宋钘尹文也提出了把气看做万物的本源,比孟子稍晚的荀子在《乐论》中论述了气与音乐的关系,认为不同的音乐只能和人的不同的气相感应。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的“养浩然之气”的观点也是在前人的观点上产生的,孟子把其从前人的物质层面上升到了道德修养的层面上,作为内在气质可以帮助“知言”,这一点与荀子在《乐论》的观点有共同之处。龙源期刊网从二者产生的内在原因上看也有相似点:二者都处于乱世的大背景下,社会的急剧动荡和巨大变化,人们开始对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气质感情等开始重视。所以孟子说:“我善养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强力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个人的内在气质与内在修养的重要,这与时代不无关系。(二)孟子的“知言养气”与曹丕的“养气论”在意义内涵上二者也有联系,不同点: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的养浩然之气虽然并不是在谈论文学与文章,也没有对文章和文学进行直接论述。孟子所谓的养气是指人的一种道德修养的工夫和主体的精神状态,它需要配义与道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至大至刚,他表现出孟子关于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孟子的“养气”是服务于“知言”也就是辨别言辞的能力,以帮助他辨别:诐,淫,邪,遁四种的不正当的言辞的错误。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知言”的能力根植于“养气”,人们的思想修养提高了及自然会加强辨别言辞实质的能力,后世的文学批评正是这样来理解气与言,身心修养与文学的关系。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气论”,是我国古代文学批判史上第一次提出“文以气为主”在真正意义上把文和气联系联系起来。曹丕的气有时是指文,有时是指气;指人时指作者的气质,指文时是作品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所谓文以气为主,意思是说文章主要要表现作家的气质,作家的气质不同,作品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时作者是以“文章论”“作者论”“文体论”来共同支撑“文气论”。真正把文与气联系起来,相对于孟子,曹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实际意义上曹丕的贡献更大。意义内涵上的相同点: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主观唯心成分,《孟子*滕文公下》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过分强调了浩然之气的作用,同时仅仅靠养浩然之气,就能辨别各种淫邪的错误言辞,也过于主观,夸大了气的作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有过分夸大先天的一面,本来对于文章个性的特点的形成,虽然与先天有关,但决定作用应该是后天。忽视后天使得文气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谬误。(三)孟子的“养气”与曹丕的“文气论”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二者在对后世的影响上也有异同点。相同点:都在理论上对后世的文论者产生大的影响。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和“知言养气”用气来指导知言,只有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才可以提升自己辨别文辞的能力,这样被后世的文论者引申到“为人与作文”的关系问题。从韩愈到苏辙都受到了他的影响。而曹丕“文气论”更是以具体系统的理论影响了后代文论者。“文以气为主”这一命题,合乎逻辑强调文学的个性特点与气质,而特点与气质是作家作品的风格主要标志,“文气论”的提出对人们探讨作龙源期刊网家个性与作品的风格关系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对以“以气论文”的文学传统的发展贡献巨大,对刘勰,陆机,苏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同点是:曹丕的“养气论”对后世更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由于“文气论”强调个性因此在创作上自然有利于鼓励作家发展自己的个性,写出具有个性的作品,从而满足读者的不同的审美需要。同时在创作上由于独特个性与相与模拟是相对立的,因此强调作者的个性,就会消除文学创作的相互模拟的弊病。同时曹丕的“文气论”同时以:“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论”,“诗赋欲丽”的“文体论”和“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的“作者论”为支撑,为后代的写作者和文论者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所以相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曹丕的“文气论”对后世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牟世金.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1988[2]复旦大学中文古典文学教研组.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9[3]赖立行.中国古代文论史[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2009[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9[5]李建中.中国古代文论[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2007作者简介:李芳芳(1990年10月),女,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2012级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生。
本文标题:孟子的“养气说”与曹丕的“文气论”二者之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9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