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8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明州学院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第一节社会性与社会性学习第二节幼儿社会性教育第三节幼儿品德心理(一)社会性与社会化:社会性学习1.社会性、社会化、社会性学习的含义(识记)•社会性:个人所具有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复合社会条件的特性。P259•社会化: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P259•社会性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P2643第一节社会性与社会性学习考核要求(一)社会性与社会性学习•1.社会性、社会化、社会性学习的含义(识记)•2.社会性、社会化、社会性学习的联系(理解)•3.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心理机制(理解)•4.幼儿社会性学习的含义及其意义(理解)•5.J.克劳森关于儿童期社会化的七项任务与个性形成的四个阶段(了解)•6.艾里克森社会性学习理论(了解)(二)幼儿社会性教育•1.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理解)•2.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指导方法(应用)•3.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理解)(三)幼儿品德心理•1.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理解)•2.幼儿道德认识的特点与教育(应用)•3.道德情感发展的三阶段)(理解)•4.幼儿道德情感的特点与培养(应用)•5.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理解)•6.幼儿道德行为的教育(应用)4(一)社会性与社会化:社会性学习P2591.社会性、社会化、社会性学习的含义(识记)2.社会性、社会化、社会性学习的联系(理解)3.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心理机制(理解)4.幼儿社会性学习的含义及其意义(理解)5.J.克劳森关于儿童期社会化的七项任务与个性形成的四个阶段(了解)6.艾里克森社会性学习理论(了解)5第一节社会性与社会性学习(识记)社会性P259•是个人所具有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符合社会条件的特性。•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均衡对于个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要适应自己所属的群体就得有圆满处理人关系的能力有敏锐的对人的感受性而且要学会群体、社会所共有的标准的行为方式、规范和习惯这些都属于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由对成人的依恋到自己独立的过程。一是获得处理对人关系的能力的过程。(识记)社会化P259•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3.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心理机制(理解)P260(1)社会教化: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因:(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大众传媒)这四种社会教化方式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因年龄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2)个体内化: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1、观察学习、2、认知加工、3、角色扮演、4、自我强化、5、社会合作)这五种方式多是交互发生的,具有“共生效应”。9第一节社会性与社会性学习(1)家庭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执行者。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社会化的目标首先是通过父母传递给儿童的。家庭对个体社会化过程的作用基本上沿着两条基线展开:一条基线是教养方式及其监控机制,这条基线直接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的方向。另一条基线是家庭氛围及其文化蕴味,这条基线间接地制约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差异。(2)学校当儿童进入学校其社会角色必然发生质变,这种质变,一方面反映在社会期望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在儿童自身的主观评价上。学校对个体社会化产生影响的基本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师生交往过程的直接指导;二是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内化;三是校园文化的间接熏陶。(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在个体社会化交往中具有松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同辈群体往往在更高程度上控制着个体的行为和态度,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同辈群体是自主构成的因而具有更大的亲和力,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及情感体验具有深刻的影响。(4)大众传媒信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个体社会化内容和方式也多元化。信息社会中,各梯队信息的选择、加工过程直接制约个体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信息污染对个体社会化的消极作用已日益严重。个体生活方式已日益技术化和机器化。于是,人际交往减少,人机对话增加,不仅在生活方式上而且在思维方式上都发生一场“社会化革命”其后果很难预料。★(识记)社会性学习P264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社会性学习是幼儿学会做人的过程即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简答4.幼儿社会性学习的含义及其意义(理解)P264•幼儿社会性学习是初级的社会化过程,指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社会性学习对幼儿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和集体关系的维护,还因为幼儿需要它减少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性。15第一节社会性与社会性学习论述社会性学习对幼儿重要性社会性学习对于幼儿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和集体关系的维护,还因为幼儿需要它减少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幼儿跟大人一样当他不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禁止做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烦躁感他的行为也就没有规律。一旦建立了准则即便没有人在身边幼儿也会按照准则行事。因为履行或完成符合准则的行动幼儿体会到满足感和自我充实感如果行动违反准则幼儿就会产生罪恶感和羞耻心。这种内化的社会准则正是道德意识的基础是道德行动的指南。当幼儿牢固地建立了内部准则当他在实践和空间上都能遵照准则坚持一定的社会行为时他的作为人格特征的社会性便可以获得承认了。但是这种指南针一般的准则不是一下子建立起来的。它需要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活动的、具有统一性、经常性和反复性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幼儿才能在心目中逐渐形成行为准则。对于不断吸收和建立行为准则的幼儿期从任何意义上说都必须加以重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要尊重幼儿的主动性。J.克劳森关于儿童期社会化的七项任务:1.接受哺乳2.克制生物性冲动,知道怎样做才能被他人接受和使别人满意3.学习认知客体和暗示,学习语言、走路,穿越障碍、穿衣、自己吃饭等本领4.认识周围的社会,学习适应社会5.形成是非感,确立目标和选择标准,并愿意为了共同利益而付出劳动6.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选择地对他人的期待做出反应7.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树立衡量自己表现的标准个性形成的四个阶段:1、模仿与服从2、感受暗示3、认同4、内化175.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克劳森关于儿童期社会化的七项任务与个性形成的四个阶段(了解)P263(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学习理论儿童教养者的行为决定着该阶段心理发展的成败并构成儿童日后社会行为的原型。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历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各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社会化是一个连续而且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每一阶段都要完成一个特定的受文化制约的社会化任务。这一任务包含一对矛盾冲突。如果个体在各阶段的冲突中能保持向积极方面发展,就能完成社会任务,逐渐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为后一阶段制造麻烦,出现病态或不健全人格。★3——6岁幼儿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发展其主动性另一个是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P2651.艾里克森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八阶段(了解)(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2)自我对羞愧、疑虑(3)主动性对内疚(4)勤奋对自卑(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对孤独(7)生殖对停滞(8)自我整合对绝望2.幼儿社会学习的两个主要任务:发展主动性与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19艾里克森社会性学习理论P265表8-1第二节幼儿社会性教育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两大类267一类指专门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育纲要,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实现幼儿社会性学习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非专门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就是指本来目的不是要向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如进餐教育。但是在客观上这些活动又有引导幼儿按照社会价值取向、社会道德规范行事的作用。第二节幼儿社会性教育25(理解)(一)★简述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2671、随机性和无意性。2、长期性和反复性。可塑性大易于接受教育,可塑性大又造成了较大的可变性。3、实践性。第二节幼儿社会性教育26二、幼儿社会学习的指导方法(应用)P269(一).观察学习法(二).强化评价法(三).体验思考法(四).语言传递法(五).角色扮演法(六).移情训练•观察学习实验(一).观察学习法:P270•观察学习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其指导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学习就是指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指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而避开负强化。在社会性教育中运用观察学习法:①要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选择观察、模仿的内容。②还要根据模仿内容所设计的特定行为规范,确定强化形式,如正强化还是负强化。③作为幼儿模仿的榜样也应从幼儿行为表现及教育目的出发加以衡量和选择,如是真实榜样还是象征榜样,是人物榜样还是符号榜样,是现实榜样还是内隐榜样。在组织和安排榜样的同时,必须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设计启发性和诱导性的语言讲述。观察学习法在为儿童树立榜样时注意:第一、高大的榜样形象与身边具体的事迹结合,为儿童塑一幅具体的活生生的榜样群象,激发儿童效仿榜样的需要,使他们感受到值得效法。第二、以情景故事的形式呈现榜样事迹,有助于儿童把握榜样助人的情境,助人方式,透过具体的行为表现把握榜样的助人动机。通过对榜样具体行为的分析,把榜样所代表的原则从具体的行动中分离出来,概括出一般共性和特征。第三、使儿童把榜样在具体情境中体现的助人原则、规范与自己的行为选择相对照,从而减少榜样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者与榜样的相似性。(二).强化评价法P271-P272即在社会交往中通过成人和同伴的强化、评价,幼儿把别人肯定、认可的行为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运用时需注意:1、适度2、尽量引导幼儿从自身的体验中得到奖惩3、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三).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经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过程。(四).语言传递法•通过语言向幼儿介绍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认识以使幼儿获得社会性的过程。(五).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六).移情训练是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景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了解:心理学家诺姆•费什巴赫认为移情包括:(1)辨认别人的情绪状态(2)能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位置上,凭想象承担别人的角色,懂得以别人的观点看待事物(3)共鸣地体验别人的情绪反应训练移情方法包括:(1)理解与辨别别人的喜怒哀惧等表情训练(2)扩大移情对象的训练,变化移情对象的性别、年龄、身份,引起对老幼病残等不同人物的移情训练(3)通过故事或情境表演启发移情的训练:听故事、续编故事、看表演、做移情角色表演等四种形式进行,每次15-20分钟。第二节幼儿社会性教育38三、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理解)P275(一).综合渗透性原则(二).生活随时性原则(三).实践参与性原则(四).适宜发展性原则(五).时代性原则第三节幼儿品德心理39•道德品质是指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因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在道德品质的行程中不仅各有其作用,同时还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彼此相互促进又相互渗透。•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是坚持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去行动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关键。•品德心理教育过程就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丰
本文标题: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8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0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