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分)(2)相互区别,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3分)(3)二者相互联是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答:(1)两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2分)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2分)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存在,把事物变化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推动。(2分)(2)两者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分)3、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两者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指事物的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3分)(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3分)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3)事物的发展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2分)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1分)(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3分)。(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不同回答,是我们识别哲学基本派别,坚持唯物主义路线路,反对唯心主义路线的思想武器;对其第二方面不同回答,是我们识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的思想武器。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辨证关系答:(1)感生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前者是认识的初级阶级,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分)。(2)二者辩证关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三,感性认识和理论认识相互渗透,总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2分)3、什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2分)。(2)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第二,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面貌。第三,它的变革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化。(6分)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1)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凡是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都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反之,凡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属于唯心主义哲学。第二,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凡是认为二者具有同一性的,就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2)理论意义:这一原理是我们识别哲学基本派别,坚持唯物主义路线,反对唯心主义路线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是我们识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坚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不可论的思想武器。(3)实践意义:这一原理可以指导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2、简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答:旧唯物主义主要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存在三个明显的局限性;第一,机械性。它总是用机械力学的观点,去解释观测物质的其他运动形式,甚至把生命运动也归结为机械运动。第二,形而上学性。它总是用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第三,不彻底性。它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而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这种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答:列宁的物质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理论意义:1、它回击了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路线。2、它坚持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它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答: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人的思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暂时处于不显著的变动状态,它有两种情形:第一,在机械运动中,相对于某一参考系,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指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未发生质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第一,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表现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第二,运动和静止又是统一的,表现为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事物都是动和静的结合和统一。我们应当用动静结合的现点去看待一切事物和分析各种问题。5、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途径。答: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3)意识的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意识活动能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意识能动性的实现途径:实践是意识能动性实现途径,人的意识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1.简述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联系原理及其意义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的联系。(2)联系的普通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2.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答:两者的对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形而上字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第四,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两者对立的焦点。3.简要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是理解它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4.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答:两者含义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两者辨认关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需要,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简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1)两者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通性。(2)两者又是相互区别的。两者区别在于共性只是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特殊性比普遍性丰富得多,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尤其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这一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成了特殊怀,反之亦然。6.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答:(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2)“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3)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占中的重点,否则,就会犯“均衡论”和“一点论”的错误。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7.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两者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变化,即一事物变成了他事物。(2)两者辩论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事物的发展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8.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答:(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2)辩证否定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第二,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保留了其中积极的因素,辩证的否定又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3)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统一的辨证否定,是扬弃,不是抛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9.简述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答:(1)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2)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两者不能混淆和颠倒,这是两者区别的确定性。(3)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这是两者区别的不确定性。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原因引起了结果,结果反作用于原因,引起原因进一步变化,这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4)掌握两者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今后的行动取得成功,避免失败。10.简述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答:(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内容和形式是现实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的,对特定事物来说,内容和形式不能混淆和颠倒。同时,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内容就没有形式,反之亦然。另外,内容和形式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相互转化。(3)两者又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内容变了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变化。第二,形式及作用于内容,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就会起阻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4)掌握两者辩证关系原理有重要意义。首先,内容决定形式,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必须特别注意事物的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保持或改变形式,要反对形式主义。其次,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形式,要选择、利用和创造适当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发展,
本文标题: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0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