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简介作者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中功名,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泊,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题解《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令和慢都是音乐上的名称。(因为令曲短慢曲长把字句多篇章长的词叫做慢词。慢词字句长,韵少,节奏较为舒缓)•思考:王国维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见《人间词话》)请谈谈《八声甘州》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词文韵译】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江山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愁”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怀人——“想佳人”作者抒发的是羁旅之愁,飘泊之恨。是一首怀乡思人之作。由此,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整体感知•上阕写•下阕写登楼所见凄清秋景羁旅思乡之情分析上片: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意象、对意象的修饰词来把握)意象:暮雨、江天、清秋、霜风、关河、残照、红衰翠减、江水东流修饰:潇潇、凄紧、冷落、休、无语、衰、减概括上片绘景特点:寒凉、肃杀、空寂景由心生,体现观景人的心情:凄苦、悲凉、哀伤▲由此,能否给这幅图片起个名字?秋江雨景图•词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用层层铺叙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旷远﹑阴冷﹑凄寒和寂寥。先写雨景再写雨后:眼下(“当楼”)近景(“是处”)远景(“东流”)景中融进了词人的愁思,增添了词人的愁思。思考: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却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首句以一个“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1分)接着以关河、夕阳之冷落,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1分)这三句由远而近地描绘了雨后深秋的暮景,点染了游子的孤独、凄凉的满怀愁绪,情景交融。(2分)其气象宏阔,境界高远雄浑,笔力苍劲,可与唐诗媲美,在柳词中不多见。(1分)“唐人高处”:把山水自然和自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且表现得开阔博大。“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请赏析“洗”字的妙处。1、“洗”有冲刷的意思,突出了雨的大,照应“潇潇暮雨”,同时,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3、秋天本已萧瑟,再经雨水的“洗”,就更加空旷洁净,让人产生凄凉之感。为后文的抒情做好铺垫。2、“一番洗清秋”展现了一幅天朗气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图。重难点问题“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此二句表面看是写景,实则是景中寓情。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寓作者年华虚度、功名无就的痛苦。写流水无情,反托词人的痛苦心情。上片以这个暗喻作结,而不明写人的思想感情,是为下片完全写情蓄势。2、本首词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怀人之情更显曲折动人。请结合下片词句简要赏析。(4分)明确:“登高临远望故乡,倚阑干处正凝愁”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登楼望向家的方向。(2分)一个“想”字,由实而虚,推己及人,写故园之闺中人,此时也应该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她“妆楼颙望”,望穿秋水之际,对游子的迟迟不归生出怨恨。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更显归思之切。(2分)“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是词人从对方着笔,想像(1分)家中的妻子一定也在怀念自己,一定在妆楼上凝神颙望遥远的天际,想从远处驶来的船只中,辨认出“我”的归舟,结果误认了好几回,因为“我”一直漂泊在外,并没有回家呀。(1分)“天际识归舟”虽然是借用来的(1分),但加上“误几回”三字,更显得生动、自然、真切,(1分)从想像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2分)3、“小谢诗云:‘天际识归舟。’屯田用其语,而加‘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试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6分)古诗“从对面写”举隅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古诗从对面写举隅月夜今夜鄜州月,遥怜小儿女,香雾云鬟湿,何时倚虚幌,闺中只独看。未解忆长安。清辉玉臂寒。双照泪痕干?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来源:Zxxk.Com]•品读与探讨(P67T3)•“对”字领起全词,以登高望远展示暮雨潇潇的江上清秋。•“渐”字领起三句,气象阔大,寓意深远。•“是处”两句一转,刻绘出众芳凋谢的秋景。•“惟有”两句又一转,展现出大江东流的苍茫境界,暗示羁旅情怀。•“不忍”一句承上启下拓开词意,•“望”字兴起思乡怀人之情,•“叹”字转回到自身萍踪浪迹‘的处境。•“想”字引出对方倚楼怅望的形象,既写自身,又用来对照双方相思之情,显得情深意长。艺术特色一一、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首句总写秋景,“江天”二字,为下面铺叙景物,提供了空阔无垠的总背景,“潇潇”写秋雨之声,“洒”写秋雨之态,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潇瑟的气氛。下面承“清秋”之意。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渐霜风”三句,有三层意思,无不景中有情。(秋风肃杀是一层,再加秋风横扫关河,使人难忍,又是一层,更况夕阳西沉,独立楼头,情何以堪,又是一层)。在对景物加倍渲染中,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已隐然可见,以下写花叶摇落,以江水东流,暗寓时间悠悠,隐蓄着凄清落寞,惆怅的人生感伤。艺术特色二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达难达之情。下片,即景抒情,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正面抒写离愁,后又转换角度,由行者(自己),想居者(佳人),侧重虚写,侧面表现自己的思归不得的惆怅,最后又想象以反问方式向佳人吐相思之苦。词人以极为自然的转换手法,从自己和对方两头着笔,感情曲折,把游子飘泊归乡不得的凄苦情怀,表达了淋漓尽致。艺术特色三语言浅显,状物传情,纯用白描。“潇潇”——状写雨声。“洗”——方显清寒。“凄紧”、“冷落”、“残照”——皆有苍凉的情味。艺术特色四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周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的“天际识舟,云中辨江树”,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红衣翠减”采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衣愁煞人。”主旨这是一首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词人倾诉了萍踪漂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苦闷。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本文标题:八声甘州(柳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2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