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摘要】目的:学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了解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方法:①去家兔血液与两个烧杯中,其中一个进行搅拌,观察血液凝固时间。②取家兔血液分别装于八个装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其中1号,4号不加物质),观察血液凝固时间;结果:实验中静置的烧杯发生了凝血现象,搅拌的烧杯不发生凝血现象;血液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温度,等因素对血液凝固有不同的影响,草酸钾,肝素等抗凝剂是血液不发生凝固现象。结论:血液凝固受接触面,温度,Ca2+等理化因素的影响,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关键词】:血液凝固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家兔(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1.1.2实验器械:清洁小试管8个、小烧杯2个、竹签、秒表、试管架、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线、棉花、水浴槽、冰盒1.1.3实验药品和试剂:石蜡油、肝素1ml、草酸钾1ml、肺组织浸液0.1ml、生理盐水1.2方法1.2.1、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取一只家兔,称重。按5ml/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与眼角膜反射的变化。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沿颈正中线在喉头上一指至锁骨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7cm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1.2.2、颈总动脉插管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夹约3cm处结扎。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结扎线与动脉夹之间)沿向心方向剪一小斜口(约占管径的一半),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取血时将动脉夹松开即可。1.2.3、血液凝固的加速和延缓观察每管加血2ml1空管、对照管2放棉花少许3石蜡油涂管内壁4冰块5加肝素1ml6加草酸钾1ml7加肺组织浸液0.1ml8生理盐水1ml小烧杯放血10ml放血时用竹签不断搅动,2~3min后用水冲洗竹签后观察之小烧杯放血10ml对照记录各试管中凝血时间。2结果组别时间对照43’10〞加棉花9’33〞涂石蜡1:05'50〞冰水浴1:35'40〞肝素至实验结束未凝草酸钾至实验结束未凝肺组织津液2’50〞生理盐水29’22〞搅动后的烧杯中血液不凝固,竹签上沾有粘合物,未搅动的烧杯中血液凝固。3讨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静置杯中的血液,由于发生了上述的血液凝固过程,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坏,所以杯中血液凝固。而搅拌过的杯内血液,虽也发生血液凝固过程,但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却不断缠绕到毛刷上,当杯内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全部水解掉后,形成的纤维蛋白也全部缠绕在毛刷上,这时血纤维只能网罗毛刷附近的一些血细胞,在毛刷上见有血凝块。经水漂洗后,血细胞被冲走,毛刷上剩下的是白色细丝状的纤维蛋白。搅拌后的杯内血液因纤维蛋白原全部被耗尽,无法再形成纤维蛋白,则搅拌后的杯内血液不发生凝固。由此可见,血液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任何一个步骤被破坏,就不会引起血液凝固。在血液凝固的两个过程中,它们是有所不同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内源性凝血Ⅻ需要Ⅻ因子复合物数量多,且全部在血管中复杂、慢、约数分钟;外源性凝血Ⅲ需要Ⅲ因子复合物数量少,Ⅲ因子在血管外,其余在血管内简单、快、约几十秒钟由上可知,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在实验结果表明,在第7试管中含有肺组织悬液,其内含有丰富的第Ⅲ凝血因子。显然第7试管发生的血液凝固过程主要是外源性凝血途径。因此第7试管凝血时间最快。血液凝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凝血因子的质和量、各种理化因素等。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一个粗糙表面,容易使血小板发生粘着、聚集,然后发生解体,释放许多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子;另外,棉花含许多带负电荷植物纤维,也能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因此放有棉花的试管内血液凝固加快。试管内壁涂上一层石蜡油时,由于石蜡油表面光滑,不易引起血小板粘着,即不易使血小板发挥促进凝血的作用。另外石蜡油为绝缘体,其把试管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覆盖,不利于凝血因子Ⅻ的激活,因此血液凝固变慢。血液凝固实际上是一系列蛋白酶的水解过程。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大多数是蛋白质酶原,其水解后变成有活性的蛋白质酶,如因子II、因子XI、因子XII等(因子VII是有活性的)。这些蛋白质酶具有酶随温度升高催化活性加强的特性,也具有蛋白质受热变性的特点。当温度低时,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而当温度升高到42~45℃以上时,由于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使蛋白质功能受损,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或失活。因此,把血液放入37℃水浴时血液凝固的时间就比放入冰冻水浴时所需时间短。体内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等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使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抑制或失活,从而达到抗凝作用。肝素则主要通过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Ⅲ结合,加强后者的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使血管内壁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作用。因此在试管内放入肝素时血液不会发生凝固。血凝过程中,Ca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其参与了血液凝固的许多环节,当血液中没有Ca2+时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在试管内放有草酸钾时,由于草酸钾与血液中的Ca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使血液中没有Ca,故血液不会发生凝固。4结论血液凝固受接触面,温度,Ca2+等理化因素的影响。血液接触面粗糙能加速血液凝固,而血液接触面光滑则降低。低温使血凝减慢。此外,加肝素等抗凝剂,加草酸钾除去血液中的Ca2+等可延缓血液凝固。参考文献[1]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P63~65[2]《机能学实验教程》陆源,林国华,杨武鸣主编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6
本文标题: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3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