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促进制度创新的地方政府竞争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促进制度创新的地方政府竞争姓名:梅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教师:焦必方2002.5.18促进制度创新的地方政府竞争作者:梅震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邓大才地方政府的主动制度供给是大国制度创新之源--对我国地方政府主动供给制度的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4)大国制度创新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考虑全局性的因素,其制度供给是一种平均的速度.这种供给速度对于有些地区可能比较超前,而对有些地区可能比较滞后,因此大国制度创新不能统一进行,必须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允许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制度环境的变化和相对收益的变化,及时地、主动地推动制度创新.地方政府主动制度创新能够实现区域制度结构均衡,能够为中央政府的制度供给提供经验教训和知识存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全国性的制度变迁.2.学位论文何欣峰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2004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其实质是对人们利益的界定和分配.制度创新就是旧制度被新制度所替代,即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或重新界定.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就是地方政府为协调该辖区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创制新制度或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正的活动和过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按地方政府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中央政府授权的制度创新、地方政府自主的制度创新以及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合作进行的制度创新;按内容可分为经济管理制度创新、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政治管理制度创新等.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具有区域性、试验性和微观性的特点.由制度缺陷、制度失衡和制度冲突引起的制度失灵是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起点;利益驱动是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动力;成本——收益分析是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原则;由宪法秩序、意识形态等构成的制度环境的改善则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有利于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有利于提高中央政府制度安排的绩效,有利于减少制度创新的时滞和增加制度的有效供给.然而,由于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政策、地方政府官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时也容易带来一些问题:强调地方局部利益,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强调短期利益,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影响中央政策的有效实施,阻碍改革进程;影响改革的整体推进,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等.优化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就要改善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制度环境、增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力、规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和提高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绩效.主要措施有:推进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制度化,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中央政策的科学性,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分税制,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力;完善地方政府领导管理体制,引导和规范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调整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改进决策体制,提高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绩效.3.期刊论文周宝砚.ZHOUBao-yan区域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政论坛2007,(2)地方政府制度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既包括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包括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异化对区域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区域发展以及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需要规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思路:即从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目的在于提升地方政府的效能,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要有助于协调好地方政府间关系,有助于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4.学位论文陆鑫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以无锡为例2008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意义深远的变革。政府制度创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来自中央政府的制度创新之外,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也是特别值得研究的。由于宪法秩序稳定以及权力结构与意识形态环境的变化,作为中央政府与地方、个人及团体之间联系中介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主体地位得以确定和提高。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按地方政府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中央政府授权的制度创新、地方政府自主的制度创新以及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合作进行的制度创新;按内容可分为经济管理制度创新、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政治管理制度创新等。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具有边际性、局部性、实验性和具体性的特点。由于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政策、地方政府官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时也容易产生行为偏差:强调局部利益,阻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受既得利益阻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力不足;体制因素影响,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缺乏持续性。无锡市在社会事业发展领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开展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过程中,以无锡市实证研究作为支撑,在借鉴当代国内外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内涵、特点、地位、内容等,并对无锡市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中的实践做了具体分析,总结得出若干经验启示,即改革必须要解放思想,并始终保持改革方向的正确性;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推动: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坚持重点推进。而且,还探讨了如何有效避免创新行为偏差、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路径问题。推进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就要改善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制度环境、增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力、规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和提高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绩效。主要措施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完善考核与监督机制,引导和规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地方政府创新行为。5.期刊论文傅大友.芮国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江海学刊2003,(4)本文在初步界定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涵义的基础上,从社会变迁、制度缺陷和利益诉求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指出: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因,制度以及制度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因,而对制度创新预期净收益的诉求则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因.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才得以持续进行.6.学位论文王胜迎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分析2007制度是协调或约束人们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一系列规则的组合。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明显的双向关系:一方面,制度能够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进程;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经常会导致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人们为了获得潜在的利益而对现有制度作出积极的变动、调整或替换的过程。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为了获得潜在的制度收益,积极的进行制度创新,但是其制度创新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在政府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国家的发展战略,地方政府自身的创新能力,地方辖区内的传统文化习俗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效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了,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深刻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和进程。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虽然受制度环境的影响,它们仍然拥有可资利用的策略手段,实现其制度创新行为。这些行为或是用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某些情形下也可能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对于改革初期制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地方政府或是积极的把握制度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制度创新,或是消极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制度创新作为一种应急策略来进行。不同的制度创新行为会对地区发展形成不同的影响。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取向不仅仅取决于组织的正式结构,更主要地决定于地方政府所处的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背景,包括地方政府与其他各级政府和公共组织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与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需要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只有地方政府把自身放到与其相关的复杂关系网中,政府职能的转变才会有广阔的视野和多样性的选择,才能最终得到实现。政府制度7.期刊论文黄永炎.陈成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探析-探索2001,(4)本文将具有独立利益目标的地方政府引入分析框架,探讨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有利于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制度体系的协调更新,有利于制度运作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指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可能产生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行为偏差.因此,必须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以及地方政府各种成员的相互关系加以调整,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微观主体三者良性互动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才能规范化发展.8.学位论文张志明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博弈分析2004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政区竞争理论,并结合博弈论的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文章根据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历程及各个时期国家实施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的不同,把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分为四个阶段,即放权让利阶段、非国有经济发展阶段、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阶段及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共同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内,分别对发生在此阶段内的典型事件进行了描述,然后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及博弈论的思想给予合理地解释.最后,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总述了地方政府在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博弈关系,并给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通过分阶段的描述和解释,本文获得的研究结论是:1、中国的地方政府在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的制度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主动进行制度创新,另一种是通过对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实现制度创新.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基本不触动传统体制的核心部分的情况下,首先在外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整个市场化进程沿着体制外逐步向体制内拓展的边界展开.3、权宜之计式的制度创新收益要小于主动的制度创新的收益.4、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由不规范转向规范.9.期刊论文张一平优化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5)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就是地方政府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正的活动和过程.由于中央与地方等方面的因素,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容易带来一些问题.本文对优化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和提高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绩效提出一些思考,从而使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向着规范化的路径方向发展.10.学位论文林琛“复合行政”理念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2009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了,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复合行政”理念应运而生,从而为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用“复合行政”理念来指导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其必要性在于:“复合行政”理念不仅为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而且有助于为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还能够为解决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过程的困境提供有效的制度路径。“复合行政”理念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公民社会成长与发育的需要。从内容和体系来看,“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包括管理理念、组织体制和实施机制三个层面的制度创新。长株潭一体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而目前制约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关键因素来源于体制性障碍,因此,打破这一障碍的关键在于用“复合行政”理念来推进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以充分发挥科层制、市场机制和组织间网络三种机制的作用,使之形成一种合力,以共同解决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引证文献(1条)1.杨海水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研究——基于产品和要素不完全流动的视角[学位论文]博士2005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cd8b07b-bf73-4700-be70-9e34017111d4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0日
本文标题:促进制度创新的地方政府竞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