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大学生就业调查Microsoft Word 文档
关于大学生的就业去向的调查[前言]: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这是自2000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发现,2005年的毕业生人数是2000年的三倍还多。随着高校近些年的连续扩招,在社会仅能够提供有限的就业岗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形势今年异常严峻,起薪水平从全国来说呈下降趋势;调查文件都是通过调查问卷完成。问题涉及大学生对自身现状的认识、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宗旨在对大学生供需差距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毕业生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实现就业和高校培养方式的今后发展方向提供研究依据。[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去向的调查。了解到在众多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中首先要考虑的有四个,分别是工资与待遇、专业对口、实现个人价值和地域和人文环境。本调查为高校毕业生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实现就业和高校培养方式的今后发展方向提供研究依据。[Abstract]:Itishardforhighschoolgraduatestogetjobs.Throughtheinvestigationontherecruitingofcollagestudentsaftergraduation,fourfactorsareconsideredthemostimportant.Theyarethesalary,tofittheirmajors,realizationofpersonalvalueandtheenvironmentofgeographyandcivilization.Theinvestigationprovidesresearchbasistoswitchrolesofgradates,realizetherecruitingandtendencyofeducationincollages.[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去向个人价值人文环境[Keywords]:highschoolgraduatesdifficultyinvocationalrecruitingaftergraduationpersonalvaluecivilizationenvironment本次调查由沈阳工程学院社会工作04-1班张玉杰进行调查。调查共选取100个大学生样本。调查对象为毕业工作的大学生。有关报告指出,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庞大对就业造成了巨大压力。中国每年新增劳动人口在2000万上下。由于教育容量有限,每年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人口则在1000万至1600万之间。由于大学生们缺乏工作经验,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突出。虽然现在的信息传递很快,获取信息的途径也非常宽阔,但是因为当年高考的时候,大家想的更多的是能进大学,至于选什么专业,主要还是当年的就业热门专业。而所选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是否能发扬个人所长,是否在毕业时也能很顺利的找到工作,大家并不是非常关注,也不是非常了解。而四年的专业学习之后,接踵而至的就业让我们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兴趣在哪?说实话,大多数人已经迷失,因为兴趣也总要建立在一定的能力之上。认为感兴趣的不一定就是你能胜任的,而且作为非专业人士,究竟这一职业是否就如你所想也是一个大问题。由此,“想干什么”又是毕业生心头之痛。对绝大多数高校生来说,四年的大学生涯主要还是教室、寝室和食堂的范围,对社会的接触依然有限。因此虽然有理论上的基础,对于自己所学的这个行业究竟需要那些现实的专业素养和自己是否具备这些基本素质,高校生毫不知情。当随着就业大军,踏入求职征途的时候,高校生对于自己“能干什么”始终惴惴不安。“有怎样的发展目标,想达到怎样的职位目标”,这是面试时招聘人员经常问到的问题。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茫然无知。一名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并不真是看的那么透彻,而且由于就业形式的严峻,绝大多数高校生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东瞧瞧、西望望。而本来应该对学生就业心态进行培训调整的高校,更多的是考虑学校的就业率,一味的强调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忽视就业质量,很少去引导学生考虑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基于以上几点因素,毕业生面对招聘单位的面试提问时总是显得底气不足,从而错失良机。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下面是这次调查的一些资料和对其的一些分析。你择业前考虑较多的是3839.239.239.24647.447.486.61010.310.396.933.13.1100.097100.0100.0经济收入个人发展机会知识和信息生活环境TotalValid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图一你现在最关注是什么2626.826.826.82424.724.751.52121.621.673.22626.826.8100.097100.0100.0个人职业上的发展未来的家庭深造机会单位前景与经济收入TotalValid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图二由图一和图二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是“先就业后择业”和“继续深造”。为什么现在的毕业生专业与职业不对口的比例越来越高了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不少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只要能先找到一份工作,管它对不对口。大学里的任何一个专业相对于职场中的具体工作岗位来说,都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几乎所有专业的毕业生,素质与职业是否匹配。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因此专业对口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但继续深造更是得到的很多毕业生的共鸣。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你择业的首选地区1313.413.413.43536.136.149.533.13.152.64647.447.4100.097100.0100.0家乡东南沿海西部地区大城市TotalValid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图三由图三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大多数是选择经济发达地区。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你的学历层次*你毕业到工作花费多少时间CrosstabulationCount1437235794104018184727597本科专科你的学历层次Total毕业前找到工作1个月-3个月3个月-1年1年以上你毕业到工作花费多少时间Total图四据某报记者调查,目前由于人才市场上专科学生数量居多,因此毕业生工资水平下滑趋势明显,而专科学生的人力成本的降低,使得一些单位将原本供应本科生的岗位转给了专科学生,从而对本科生的就业率和薪酬水平带来了影响。(由于被调查的本科生居多,所以图四表示出来的与上述的有些出入)。在总体方向上,在众多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原因中首先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四个选项,分别是工资与待遇、专业对口、实现个人价值和地域和人文环境。你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吗4041.241.241.23030.930.972.22727.827.8100.097100.0100.0愿意不愿意有工作就行了TotalValid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图五作为一名毕业生,应该尽快转变角色。首先从心理上来说,要保持一个积极、开放、乐观的心理。一是要做好承压的准备;二是要学会适应环境,而不是要求环境适应自己。(由图五)不少学子按照自身学校的“档次”和专业的“热度”来决定取舍,高不成,低不就。不要因为所谓的“面子”,泯灭了自己的志趣,这对社会、对个人都是一种浪费。要相信如果自己是金凤凰的话,总有那么一棵梧桐树在等待你。在寻找命运的梧桐树途中,不妨先在杨柳枝头上歇一歇。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校,面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式,在对学生今后的培养方式与方向上都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接轨,不能总是坐在象牙塔内,向学生灌输一些早已经过时的陈年旧事。面对企业对应届生社会工作经验的日益看重,高校应该切实让学生接触社会,为学生提供现实学习的场地与机会。同时,学校更应该对学生的就业心态及职业走向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指导。只有这样,学校的就业率则不仅是数量上去了,质量也会不断上升。你从什么途径获得关于所从事职业的信息*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找到的CrosstabulationCount882321324663941533251704121654111697学校媒体同专业的学长亲朋好友你从什么途径获得关于所从事职业的信息Total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推荐人才交流市场媒体招聘信息关系介绍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找到的Total图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今年国家教育部门针对大学生毕业生中现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已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西部艰苦地区就业,并将就业率与招生计划适度挂钩,促进就业目标的落实,我相信,通过这一措施将会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状况有一个明显的转变。所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我国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整顿就业市场,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立起高校之间、校企之间、政府之间、研究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协作,使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作用,不失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好办法。而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在专业建设和调整上,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同时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工作,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在统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分析其就业层次和供需比,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课程建设和调整上,高校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推陈出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要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坚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学校应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采取大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精心组织“双向选择”活动,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毕业生的供需信息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为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针对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高校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观念,摆正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多些务实,少些浮躁,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最后高校毕业生应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强化刻苦奋斗的精神,正视现实,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多元化就业。比如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志愿投身西部的大学生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到西部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空间,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新,有想法,有胆量,有魄力,不妨去西部大展身手,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人身价值。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自身交际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一份由东秦聚英社和东秦之家联合发起的问卷调查,不涉及隐私
本文标题:大学生就业调查Microsoft Word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7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