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上市公司虚增收入案例分析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年论文目录摘要一、引言······································································································1二、虚增收入所涉及到的会计准侧和会计问题·····················································1三、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目的··········································································2四、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手段··········································································2五、针对虚增收入的案例分析··········································································3(一)银广夏案例分析················································································3(二)引起银广夏事件的真正原因分析···························································3六、银广夏案例的启示和意义分析····································································4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5石家庄铁道大学学年论文1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案例分析摘要:虚增收入是企业实现财务欺诈的惯用伎俩。当今社会,因虚增收入引发的财务欺诈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资本市场中各种创新财务操作使今天的财务欺诈越来越难被及时发现,导致欺诈骗局重复出现。本文将着重通过对银广夏的案例分析,阐述虚增收入的目的和方法,从而找出相关防范对策并提出相应建议,目的在于为广大投资者尽量避免落入财务陷阱提供参考。关键词:虚增收入财务欺诈防范一、引言企业作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润不只是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反映,也是企业外部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其利润数据的真实程度不仅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近年来,企业会计报表造假问题一直是国内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除因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或失误造成企业盈亏核算不实外,还存在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特别是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侧有关收入的确认条件入手,从而揭露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目的及手段,并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找出其防范对策,从而达到净化资本市场的目的。二、虚增收入所涉及到的会计准侧和会计问题企业销售商品时,能否确认收入,关键要看该销售是否能同时符合或满足以下五个条件,对于能同时符合以下五个条件的商品销售,应按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确认销售收入,反之则不能予以确认。在具体分析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买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已发生或将发生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分析可知,虚假捏造销售合同进而虚增销售收入的企石家庄铁道大学学年论文2业显然违反了上述收入的确认条件。这些上市公司无视会计法规以及会计准侧的存在,是对会计法规以及会计准侧的践踏。相关部门必须予以严厉惩治,从而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三、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目的(一)保证上市融资或再融资。对于未上市企业而言,初次上市必须有三年盈利,而一旦成功上市就能在一夜之间募集数以亿计的资金,这种巨大的诱惑使得不少未上市企业为了成功上市而不惜虚增业绩和资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为了符合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时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6%的再融资标准,他们往往需要通过虚增利润来实现。(二)避免被摘牌。为了便于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证监会对部分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实行了ST等处理。上市公司一旦被贴上ST等标签,就意味着公司在经营、管理、财务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同时也丧失了在股票市场上再融资的权利。为了避免被退市,公司不得不求助于虚增收入的手段。(三)企业为了获取银行信用达到贷款的指标标准而虚增收入和利润。金融单位发放贷款必然会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考核一些主要财务指标,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而不愿向效益不好,资信状况差的企业提供贷款。企业为了达到银行规定的指标就会粉饰财务报表,为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而蓄意提高收入、虚增利润。四、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手段(一)虚开产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不惜付出真纳税的代价。因为是虚构收入,所以货款是收不回来的,只能将货款挂在“应收账款”中,通过坏账准备的提取等方法处理。(二)伪造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虚增收入。形式上核算齐全,实际上根本没有业务发生,从而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三)企业为了虚构销售收入,将产品从此仓库发运至另一仓库或者公开仓库,凭出库单及运输单据作为销售收入入账,而实际上商品只是从此仓库移入另一仓库,销售根本没有发生,从而虚构收入虚增利润。(四)关联方虚假交易,这是众多企业进行虚增收入的首选手段。石家庄铁道大学学年论文3五、针对虚增收入的案例分析(一)银广夏案例分析银广夏自1998—2000年虚构利润分别为1176万元、17782万元和5670万元,共计76262万元。其中,1999年虚构的利润为1.78亿元,2000年虚构的利润为5.67亿元。根据银广夏以前财务报表披露,天津广夏1999年度和2000年度向德国诚信公司出口产品2.2亿元人民币和7.2亿人民币。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而根据天津海关有关方面证实:天津广夏1999年度出口额为482万美元,2000年度出口额仅为3万美元。在天津广夏虚假行为暴光后,经初步自查,银广夏已承认了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确实存在产品、产量、出口数量、结汇金额及财务数据不实等严重问题。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事实与银广夏披露的信息存在巨大悬殊。天津广夏这一虚假行为,致使银广夏1999年、2000年共计虚构高额利润达7.45亿元,创造了该行业的盈利奇迹。事实上,扣除银广夏虚增的利润,该公司1999年和2000年实际上已连续两年亏损。据资料查证,银广夏的主要造假手段是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出口报关单,伪造免税文件,伪造金融票据来虚构销售收入,从而达到虚构巨额利润的目的。(二)引起银广夏事件的真正原因分析银广夏事件的发生对国内资本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对于本就不完善的中国资本市场更是雪上加霜。频频出现的舞弊案件打击了投资信心,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正常运行。银广夏事件不是偶然因素引起的,该论文前部分阐述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目的,只是浅层原因,所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至关重要。通过对银广夏事件的不断分析,以及就最近的万福生科造假案例的研究,从而总结出致使上市公司造假的真正原因如下:1.公司股东对经营者的失控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司股东(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不可能全部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公司股东对经营者失控是公司制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银广夏也不例外。由于银广夏是上市公司,广大的中小股东不可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这就为控股股东和经营者滥用权利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提供了可能。银广夏控股股东和经营者正是利用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失控散布大量虚假信石家庄铁道大学学年论文4息,虚增利润,达到为其牟利的目的。在银广夏案件中,银广夏伪造会计信息之所以得逞,就是因为两权分离下股东和经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尤其是广大中小股东由于监督成本相对较高,信息严重匮乏,这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条件,可以说只要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立所产生出的委托代理关系就存在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2.银广夏违规作假使财务报告舞弊,其获得的违规收益大而遭受的处罚小,这也是其上市公司违规作假引发严重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本原因。六、银广夏案例的启示和意义分析通过对银广夏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如下解决对策:(一)加大证监会处罚权限。从案例分析来看,增加对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概率。然而,由于现行法规和条例赋予证监会的处罚力度过低。因此,建议通过相关法案的修改,使证监会对舞弊的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加大。(二)设置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根据以上资料可知,银广夏事件造假的真正动机是粉饰财务报表,从而避免经营状况恶化,致使不被证监会警告或勒令退市,从而继续保有在股市上“圈钱”的机会。他们这样做,不仅是对法律的蔑视,更是对成千上万的中小股民的漠视。其产生该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中小股民对已投资的上市公司缺乏应有的监督和关注,从而给上市公司的经营层提供了造假的可能。鉴于此,我们应该赋予独立第三方的审计机构监督上市公司的权利,且该机构不受上市公司的制约,直接对证监会负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及以后的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引致了2002年萨班斯法案公布实施,其中法案中第404条款要求在美国证监会备案的上市公司必须提交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向证监会(SEC)提交的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为此,我国应该借鉴美国证监会(SEC)的做法,也制定一套相关法案,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督。石家庄铁道大学学年论文5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1]企业会计准侧讲解2010.财政部会计司编.[2]林江河.关于银广夏会计舞弊案例的思考.财税科技,2006.12.[3]丁红燕.中国资本市场重大审计失败案例研究.山东社会科技,2008.[4]康巧凤.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现代径济信息.[5]曹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中国经济周刊.
本文标题:上市公司虚增收入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7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