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实验区:贵州省贵阳市实验校:贵阳十八中课题名称:《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课题组成员:戴晓苇、李瑾、汪萍、曾平、龙跃、韩娜、郑石兰、马俊、李里、杨萍、朱文利、关蕾、朱仕友、付波、简德光、杨欣、林科丽、苏静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电话:13985427816邮箱:xiaodai200211@sohu.com2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及贵阳市教科所“贵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本课题以我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探讨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律、方法和途径。研究中,我们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综合性研究题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积蓄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一、课题的提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潜力。”这一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教育进行了整体全面深入的新课程改革。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提法的正式出处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2000]3号)。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32001年,学校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时,“研究性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教材,没有专业教师,但大家都觉得这样一门课程,在整个课时中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它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深远。因此,我们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选择《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为研究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探讨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着重开发适合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课程开发目标:突破原有的以单学科为主的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2、学生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质疑、思辩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社会、人类与环境。3、师资培养目标:组织、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边学边做,不断积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与经验,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学校研究性学习师资队伍。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专题式研究:结合传统学科,特别是以地理、生物学科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挖掘题材,对学生感兴趣的、具有现实研究意义的内容开展专题研究。2、整合式研究:根据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机地将基础课程与研究型性学习结合起来。3、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资源。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全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4动。五、课题研究时间:2003年7月--2005年11月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具体体现)等。1、对行动进行研究对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学生与教师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教师行动的改进来实现学生行动的改进。分析行为中的问题之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目的。2、在行动中研究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行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工作,这把教育研究和教育行动结合起来。3、边行动边调整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对象的改变。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无法预先完整的设定,它具有弹性和动态性,由研究者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七、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01年7月--2002年1月: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做初步的调查研究,确定研究的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专题式研究”阶段2002年1月--2003年7月:依托地理、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边学习,边研讨,收集积累实际的教学案例。2、“整合式研究”阶段2003年7月--2005年12月:根据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运用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实践与体会,有机地将基础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相互协调,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实现了对教材的丰富、完善和扩展,5(三)结题准备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4月:在前期教学案例研讨的基础上,开发校本教材,整理教师和学生取得的各项成果,形成校本课程资源。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报告,准备结题。八、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2001年7月--2002年1月)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包括有关的理论、有关的经验和有关的科研报告等),做初步的调查研究,确定研究的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我们参考的资料主要有: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初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编)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管理》(萧菲、修义主编)3、天津教育出版社《研究型课程》(应俊峰)4、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探索与研究——学生课题研究的设计》(文科分册、理科分册)(上海市市西中学编)5、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6、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7、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小学校课程开发与示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8、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教材9、贵州教育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专题式研究”阶段2001年7月--2003年7月:2001年“研究性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随课改来到我们身边,对老师和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都是一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崭新课程,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将研究性学习定位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选择自然、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运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定研究成果的过程。基本的程序为: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总6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形成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价。A、“专题式研究”的主要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2学年度,我们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根据当时“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资料和贵阳市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选择了2004届初一(21)班,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题,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活动,然后按高中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程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包括制定立题报告书;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作相关图表;进行实地调查;设计问卷;进行网上调查;写结题报告。实验的结果是:学生共成立了三个课题组:第1组:蒋勃芊、程安男、陈晓、郭靖、李鹏五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关于西式快餐“德克士”选址依据及受欢迎原因的探究》获市教科所、地理学科基地评比第一名、省教科所评比一等奖。第2组:陈琳、郭鑫、邓维佳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贵州省的经济状况与地理位置的关系》获市教科所、地理学科基地评比第二名、省教科所评比一等奖第3组:课题没有结题。第二阶段:2002—2003学年度,在第一阶段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在较大范围内普及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试验班级为2004届1、2、3、4、8、14、21班(初二),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选题?哪些题目适合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各个阶段如何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综合能力强或弱的学生,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各自能做到怎样的层面?B、“专题式研究”实践中的问题与体验:●关于选题:第一阶段的“专题式研究”中,我们指导学生选题的主要原则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由学生自主选题,但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累积有限,他们没能自己选出适当的题目,总体来说,初一的学生要自己选出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个人能力7的适当的课题相当困难,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能力特点为学生提供大量选题,然后指导学生选择,同时老师在选题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第二阶段的选题:我们事先准备了四大类(1、拓展性学习报告、2、科学调查、实验与研究、3、社会、人文实践、调查与研究4、创造发明与设计)共40多个选题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些课题所定的范围比较大,学生可以在大范围内定自己的小选题,同时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定课题。为了检测学生到底能做什么样的课题,以及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差别,在这40个选题中包括了一部分高中研究性学习选题。同时考虑到一部学生可能无法完成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题,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选择文献研究法开展拓展性学习类课题。选题结果分析:社会、人文实践、调查与研究类课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同时也是大部分学生“跳一跳:”能做得很好的课题,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特点。因此,在四类课题中第三类“社会、人文实践、调查与研究”是最适合在初中阶段广泛开展的类型,其它类型可根据学生和学校、地区的特点、特长小范围的开展。随着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的增长,初二的学生渐渐的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样——“老师云亦云,家长云亦云。”而是有了自己较明确稳定的兴趣,视野也更为开阔,很多学生都有能力,自己选出很好的课题。即使是根据老师的提示选出的课题,也有很多独到的视角与观点。而那些在初一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时还不知如何下手的学生,经过了上次“走的很多弯路”已成长为可以老师吃惊的学生,也让我们看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甚至在第二阶段的实践中她们成为了老师的助手,同学的小老师。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可以分初一、初二进行分层次设计,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研究内容:初一学生主要围绕拓展性学习和较简单的实践活动选题;初二组织学生主要围绕调查研究、实践研究、思辨研究的方法选题,写出论文或调查报告;针对初一、初二小部分能力强、感兴趣的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发明创造类课题。●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设计与指导:第一个阶段的“专题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设计与指导中,我们严格按高中8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程序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制定立题报告书;立题答辩;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作相关图表;实地调查;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网上调查;分析整理资料,写出结题报告;结题展示。整个过程经历了一个半学期,而且用了暑假的时间。其中遇到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耗时长;二是,有一个小组合作有问题,导致小组成员从开始时的5个变成结题时的3个;三中,有一个小组没有结题,没有结题的原因主要是:小组成员没有一定要完成课题的强烈愿望和决心;没有按计划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工作;缺乏责任感。面对这三个问题,在第二阶段的实验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几种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首先,简化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锻炼最多的阶段是开展实践活动和写结题报告、展示阶段,因此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省略了立题报告书、立题答辩,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制定研究计划(方法、内容、分工)和写结题报告上,并以此为控制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风筝线”。这样课题的
本文标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