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大合集
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中日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大约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是接触不多但较和平稳定的邻居关系。近代,二战结束后双方一度中断了20多年的官方交往。197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后,双方的关系发展迅速。而进入新世纪后双方的关系摩擦不断。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问题等等,而在这些问题中,历史问题无疑是影响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最敏感的问题。关于中日历史问题,我国学者多数强调以史为鉴。也有学者提出抛开历史问题来发展两国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时殷弘教授在岛根县立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可以大致地搁置历史问题,留到以后去解决,以便绕过更连贯、更有效地实行国家大战略的障碍。”历史问题既然已经早就存在,而且还是影响双方关系的重要因素,采取回避战术,“搁置历史”未必是很好的方法。但是,过分地注重历史,抓住对方的“小辫子”不放,势必损害双方关系的发展。因而,中日之间应该立足于“现状”谈共识。现在是需要中日双方都拿出勇气来,从实际出发彻底解决历史问题的时候了。首先,要大力推动中日之间的经济交流。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对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两国经济由于总量上存在差距,差别性很大;加上两国在地理位置上又互为近邻,因此导致产生巨大的互补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将为扩大中日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其次,两国政府引导好两国国内人民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狭隘的民族主义正在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最大障碍。从中国方面来说,实事求是的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对日本的敌视程度已经相当高,这种敌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日本方面来说,日本政界和民间普遍存在着对历史问题的“负罪疲劳症”。而日本方面篡改历史教科书、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等这些活动让中国民众也产生了较大的敌视情绪。因此,对日本在历史观上存在的诸多错误认识,主要要靠日本有远见的政治家、正直的学者和持公正态度的舆论界,通过艰巨的教育,提高日本人民的觉悟,最终解决。再次,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认同感。中日两国文化特性有着较多相似之处,在很多方面有共性。加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将会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最后,中日双方的舆论导向应积极,双方的新闻界应该正视自己的责任,着眼于发展中日关系大局。日本舆论界也应多从客观的历史出发,多宣传中日历史上的友好经历。把日本对华方针,国家走向等客观地介绍给中国。我们国内舆论界也应该多做一些关于日本方面的正面宣传。这种相互的舆论宣传导向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之,对于历史问题,我们要勇于承认,因为它是一面镜子,尽力避免历史问题成为阻碍双方关系发展的包袱,使中日关系更好地向前发展。虽然中日关系的变化深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但是中日关系基本上还是取决于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对对方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战略。由于中日双方政治经济实力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出现许多矛盾,但是双方仍然存在相互依存的一面,所以总的来说中日关系将在摩擦与合作中曲折发展。经济上,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两国间的相互依存必将随着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加强。从世界经济发展看,全球化和区域化在同步发展,西欧经济圈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两个经济圈的区域化正如火如荼发展。然而,东亚经济圈是一盘散沙。可以想象,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一家与其他两个经济圈单打独斗,结果必然是吃败仗。东亚经济圈要想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之间有效合作。因此在经济上,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快速的发展。政治上,中两国基本条件的绝对不对称和发展趋势的相对均衡化的趋向,使两个国家关系处于新的历史转折阶段。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一座为政治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总体的经济实力在初步的增强,对东亚的辐射能力越来越强。日本虽然是经济大国,但是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还是不具有发生重大作用的能力,但是其政治地位在不断地提高,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的加快。日本对大国地位的追求,使得中日关系敏感而复杂。1、日本的态势与中日关系日本是一个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国家,在今后的美欧日联合体中,有可能实现与西欧大国平起平坐,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将会继续增大。日本“政治大国”的野心使其不愿看到中国强大。随着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步伐的加快,再加上其外交理念因受东西方划线影响甚深而未能摆脱冷战思维,日本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戒备心理,担心中国强大。日本认为“如果今后30年中国仍保持高速增长,其经济规模将超过日本,这势必会影响其政治大国战略的实施”,于是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越来越担心中国成为其安全上的威胁、经济上的对手,极力以种种借口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以制约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台湾问题上,一方面日本领导人小渊惠三等在众多场合均表示支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和“一中一台”;然而另一方面又有包括些许政界人士在内的反华分子力图以台湾牵制中国的发展,借口台湾海峡局势与日本安全密切相关,妄图把台湾拉入其导弹防御体系,以便插手中国内政,干涉中国统一。日本通向“政治大国”之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应该是步履艰难的。日本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冷战后,中国经济不仅承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日本正是在中国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提出加快实施“政治大国”的战略。在当前这一背景下,情况是复杂的:一方面,日本的很多事务离不开中国的合作,“综观整个亚太,中国在不断成长和壮大,在亚洲的地位已超过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中国海等地区都潜藏着爆发争端的危险,而这些问题都与中国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日本外交需要有一种牵制力量,使中国无法越出与我交往的伙伴关系框架。强化与印度、越南等的关系就属于这类牌,是对华外交中强化我讨价还价能力的一种选择”。另一方面,日本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中日关系。首先在战略上,日本出于地缘政治和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目的,需要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政治上日本不愿美一极独霸世界;外交上极力谋求增大国际上的发言权,日本在对美外交中必然要借助中国的影响,在谋求大国地位方面,日本将中国视为其推行联合国外交的关键因素。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重点放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如果得不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将难以如愿。日本的亚洲外交也需要借助中国的“支柱作用”,日本无论在朝鲜半岛还是在东南亚问题上要发挥作用,没有中国的支持和合作,将是困难的。其次,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中,日本也需要借助中日关系,目前美国谋求单极世界,日本虽怕触怒美国不敢明确支持多极化世界,但面对中俄法等国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日本有失落感。冷战结束初期,日本主张建立“日美欧”三极世界,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后,美谋求独霸世界和欧洲主张建立欧洲人的欧洲,使日本感到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中日关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因素。2、中国的态势与中日关系就中国而言,在处理中日关系时除了政治和经济利益因素之外,感情因素也占了很重要的成份。由于二战期间日本发动的那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灾难的侵略战争,并且至今毫无反省之意,文部省几次修改教科书篡改侵略史实,一些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这些行为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90年代,日本的“经援政治化”令中国人再次领略了经济合作附带政治条件的苦涩。21世纪伊始,三菱越野车质量、日航服务、东芝电脑性能等新的问题一度大有向中日“民族对立”发展之势。“大葱贸易战”硝烟乍起,预示着继日美经济摩擦退潮之后中日可能迎来经济摩擦频发阶段。今夏出现的这场“京沪高铁”舆论,则使中日政经互动呈现出互联网时代特有的更为复杂和敏感的局面。近年来中日关系中的一些摩擦大都与此相关。在关系历史和主权等原则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肯定不会让步,历史问题处理的妥当与否一直是中国人对待日本的关键。未来一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出于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时刻因此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中国需要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需要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对中国来说,需要一个稳定的、健康的中日关系。1,中日睦邻友好可以稳定我国的周边环境。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互为对方最重要的邻国,只有与对方和睦相处,才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这两个处于战略上升期的大国间很容易滋生竞争意识。但必须将它控制在两国关系不致破裂的范围内。2,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中国近在咫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是美国、俄罗斯等大国所难以替代的。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双边贸易的扩大和直接投资的增加,已经使中日两国彼此都有求于对方,谁也离不开谁。3,冷战以后,中美日三国间已经形成某种程度的互动关系。目前,美国当权者在潜意识里总是把中国视为未来最有可能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竞争者,既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这个世界最大潜在市场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又要千方百计地对中国的崛起加以遏制。在中美关系曲折起伏,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稳定中日关系,对改善我国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亚太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的区域一体化趋势对中日两国有着积极的意义。5,中日两国在推进世界格局多极化问题上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和协调行动的可能性。中国反对美国的霸权战略和单边主义政策,不希望看到一个单极世界,认为多极化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却是必然的趋势。在对待日本关系的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态度比较明确,致力寻找和扩大中日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的交汇点,促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在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共同社、日本广播协会等16家日本新闻媒体驻京记者的联合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提问:今天非常感谢温总理百忙中为日本记者提供这样的机会,请谈谈你对日本的印象和对这次访问的期待?你此访将向日本领导人和国民传递什么信息?温家宝说:我期待着这次访问取得成功,真正成为一次“融冰之旅”;我期待着同日本领导人就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我期待着同日本人民接触,更多地了解日本,也让日本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增进互信和友谊。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这种交往规模之大,领域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但是,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就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面向未来,就是要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我想通过访问向日本领导人和国民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中国人民希望同日本人民一道,携手共进,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记者:你曾表示,安倍首相访华是“破冰之旅”,你此次访日是“融冰之旅”。你认为中日关系如何才能持续、稳定发展?双方将发表的共同文件内容是什么?中方是否会邀请安倍首相访华?胡锦涛主席会否年内访日?温家宝:中日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中日间的三个政治文件。这三个政治文件是两国关系的基石,它从政治上、法律上和事实上总结了两国关系的过去,指明了两国关系的未来。只要遵循三个文件的原则和精神,两国关系就能够持续稳定发展。这次访问期间,双方将形成一个共同文件,文件将反映两国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愿望、内涵和主要任务。这是一件大事,标志着中日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中日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原则是:增进互信,信守承诺;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共同发展;面向未来,加强交流;密切磋商,应对挑战。安倍先生就任首相后,第一次外访就选择了中国,我们对此表示赞赏。他上次访问的时间太短了,没来得及到外地去看看。这次我们见面时,我会邀请他在年内访问中国,到中国其他地方走一走,多了解中国。日本领导人多次邀请胡锦涛主席访日,我相信胡锦涛主席会在双方方便的时候访问贵国。对日关系需不
本文标题: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大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1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