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成本收集器-重复制造
成本收集器两原则成本收集器作为成本对象,主要应用于按期间进行成本核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把产品创建为成本收集器,实际成本的收集和差异的结算全部按照成本收集器进行处理,财务的成本分析也针对成本收集器进行。成本收集器是按期间核算,生产订单可以按期间也可以完全结算,也就是per和full。一.在创建生产成本收集器之前,为什么要先创建标准成本估算?costcollector是用于RepetitiveManufacturin(重复制造)的,平时生产不开productionorder,等产成品出来才使用MFBF倒冲原材料.Costcollector会收集targetcost和actualcost并且比较两者差异,所谓的targetcost就是标准成本,产成品的标准成本包括料(从Productionversion带出,一般对应到一个BOM,其实就是当你使用CK11N估算时那时所有原料的单价和数量之和,如果物料主数据或BOM有scrap,这个也会算上,如果BOMcomponent有group,会根据一定的百分比算出),工(activitytype的作业价格,一般对应到生产人员工资),费(一般指各种制造费用),那时的三者之和就作为当期计划成本(目标成本).通常会使用CK24update到产成品主数据,就是标准成本二.在更改工艺路线的工作中心后,再进行倒冲,但是作业类型所带的成本还是会到原来的工作中心带的成本中心去。如果我将原来的标准评估删除后,对原来已经倒冲的凭证进行reverse的话,则会提示“没有可以用的工序”。标准成本评估与时间有关系吗?更改工艺路线的工作中心后,类型所带的成本还是会到原来的工作中心带的成本中心去,Why?首先你使用Ck84_99看下,CK11N后会记录当时所有原料的价格,MAF和LAB价格(从routing的工作中心带出).从SAP底层分析下结果.使用CK11N后,首先产生一7开头的内部订单,SE16在ONR00table中可找到OR0000007XXXXX,所有的内部订单都在此,.然后CKIS会记录下料工费在你估算时的价格和数量(Ck84_99).KKF6N看到的totaltgt就是抓这儿的数据,我们知道KKF6N产生的差异不过是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然后CK11N和KKF6N还会在KEKO表中记下两比记录.通常从routing里得到的LAB和MAF是内部自动产生的,价格记录在表COSS中,查看时在内部订单前一定要加前缀OR0000007XXXXX,原料实际消耗在MSEG(物料凭证表中),也可看COSP(CO凭证表它们是一致的).KEKO和AUFK是通过prod.processnumber关联,CKIS和KEKO是通过costestimateno关联的.生产总差异=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和实际价格所以你在更改工作中心后,只要CKIS的数据没变当然还抓原来的,你必须使用CK11N重新计算,而且这动作不是随便做的,一般在月结后下月开始在估算,否则当月差异………….,还有通常你在当月使用CK11N会提示物料主数据已经有tdcost,你必须删除它,这时才会生效如果将原来的标准评估删除后,CKIS和KEKO的那边当期的costvariant是标准成本变式的东东没了(costcollector是PREM),当然MFBF或Reverse会不成功(MFBF时要求一定要有标准成本).三.如果SAP这样设置都按照标准成本评估的工艺路线和BOM来下线倒冲,而不是按照新的已经更改过的routing和BOM来倒冲的话,这样的逻辑应该怎样解释?你更改过routing或者BOM后,除非:1,你C223另做生产版本再为它createacostcollector.2.CKR1原来的stdcost就是updateCKIS和KEKO记录,再CK11N否则当然永远是抓原来的数据上面的逻辑我想应该很清楚了,我曾写过这方面的报表,从数据库这层研究过costcollector的流程,还碰到一个问题,就是使用KKBC_PKO,KKBC_ORD(对costcollecot,实际上和KKF6N),就是如果costcollector一年都在使用,但是每月都在变动产成品的stdcost,看报表出现比如11.1号如10月没结算targetcost在11.1号那时出现不了,结算后才OK,后来找到了notes540376打了补丁OK.问题在于,如果我看整年的cumulatedtotaltgtcost,到底是使用当月的targetcost*totalqty,还是每月的targetcost*monthlytotalqty再累加.产品成本收集器的后台及创建产品成本收集器本质上就是一个内部订单后台:事务代码:OKZ3前台:C223创建生产版本productionversion,它代表采用了什么样的BOM和什么样的Routing。KKF6N新建产品成本收集器MFBF报工中的报告点控制报告点的作用:收货&消耗物料MFBF--CA03--后台:另:离散制造和重复制造我们在生产模式中,大范围分为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种模式的特点:首先离散制造具有如下特点A:生产计划1,影响计划的因素很多,生产计划的制订非常复杂2,能力需求是根据每个产品混合建立,并且很难B:生产过程控制1,生产任务多,生产过程控制非常困难2,生产数据多,且数据的收集,维护和检索工作量大3,工作流程根据特定产品的不同的加工车间,因每个生产任务对同一车间的能力的需求不同,因此工作流经常出现不平衡4,因产品的种类变化较多,非标准产品多,设备和工人必须有足够的适应能力5,通常情况下,一个产品的加工周期较长,每项工作在工作中心前排队的时间就很长,可能引起加工时间的延迟和在制品库存的增加C:成本管理1,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废品频繁出入库,成本计算复杂,需要针对成本对象并随着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2,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3,流利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比较和不同角度的成本分析D:适用领域在我国,离散型制造企业主要分布的行业较广,主要包括:机械加工,电子器件制造,汽车,服装,家具,五金,医疗设备,玩具生产等其次流程制造包括重复生产(RepetitiveManufacturing)和连续生产(ContinuousManufacturing)两种类型。重复生产又叫大批量生产,与连续生产有很多相同点,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重复生产的产品通常可一个个分开,它是由离散制造高度标准化后,为批量生产而形成的一种方式,连续生产的产品是连续不断地经过加工设备,一批产品通常不可分开。A:生产计划1,计划制定简单,常以日产量的方式下达计划,计划也相对稳定2,生产设备的能力固定B:重复制造的生产过程控制1,工艺固定,工作中心的安排符合工艺。通过各个工作中心的时间接近相同2,工作中心是专门生产有限的相似的产品,工具和设备为专门的产品而设计3,物料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作点使用机器传动,有一些在制品库存4,生产过程主要专注于物料的数量,质量和工艺参数的控制5,因为工作流程是自动的,实施和控制相对简单6,生产领料常以倒冲的方式进行,连续生产企业的特有特征C:流程制造的生产过程控制1,配方的管理要求很高,如配方的安全性,保密性2,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往往需要从产成品到半成品,供应商等进行跟踪,因此对批次管理要求较高3,某些产品常常有保质期4,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D:适用领域重复生产的行业主要有:电子装配,家电产品,各种电器等,常常表现为流水线的方式。连续生产的行业主要有:化工,食品,饮料,制约,烟草等,常常通过管道进行各工序之间的传递问:离散制造可以使用成本收集器吗答:成本收集器是一个开口订单,至始至终都是一个订单,如果企业管理很粗犷,成本核算无需核算到每张独立的订单上,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核算到每张独立的订单上,可以使用成本收集器,只做期间的成本核算,不过这样用的企业极少极少,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离散制造使用生产订单核算,重复制造使用成本核算单核算问:如何核定一个企业属于何种制造模式。答:可以对照上面的各制造模式特点,一般离散制造会有多个工作中心,每个工作中心工艺往往不一样,离散制造高度标准化后,为批量生产而形成的一种方式,各个工作中心间工作无间断,可以认为是重复制造,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重复制造的一些前台操作:1,创建物料主数据(MM01)2,创建BOM(CS01)3,创建工作中心(CR01)4,创建工艺路线(CA21)5,创建生产版本(C223)6,做成本估算(CK11N)7,价格发布(CK24)8,建立生产成本收集器(KKF6N)9,建立独立需求(MD61),这是创建我们生产的需求10,运行MRP(MD02),产生生产需求11,库存需求订单(MD04)12,修改计划/排产(MF50)13,拉料(MF60),这一步是指从仓库里拉到线边仓。14,发料、报工、收货、报废、冲销(MFBF)15,查看产生的会计凭证和CO凭证上面的FI凭证,可以看出,投料和收货一起做掉了,CO凭证可以看出,把报工也一起做了,从作业报到成本收集器上成本收集器费用的结转1、月末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实际库存调整次月初,生产部门负责反冲操作的人员核对SAP系统中的在产品、半成品及产成品库存数量与计划企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是否一致;对二者不一致的差量通过SAP系统的“重复制造时的反冲-零件反冲”或“重复制造时的反冲-装配反冲”(MFBF)进行调整,以实际盘点库存数量为准编制库存调整表,将调整凭证号记录在表中,由生产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2、成本中心作业分割(系统自动计算)次月初,经过授权的财务部成本核算员在确认分摊循环全部执行完毕后,在“成本中心报表”(S_ALR_87013611)中查看分厂辅助部门及机关科室的成本中心费用是否结平,确认无误后进行“成本中心作业分割”(KSS2)的测试运行,测试无误后开始正式运行,实现各成本中心费用与成本收集器中的各种作业类型一一对应。3、成本中心价格计算(系统自动计算)次月初,经过授权的财务部成本核算员在执行完“成本中心作业分割”(KSS2)操作后,进行“成本中心价格计算”(KSII)的测试运行,测试无误后开始正式运行,实现对各成本中心实际作业费率的自动计算,成本中心实际的作业费率=实际的作业成本/实际作业量。4、实际作业价格重新估算(系统自动计算)次月初,经过授权的财务部成本核算员在执行完“成本中心价格计算”(KSII)操作后,进行“实际作业价格重新估算”(CON2)的测试运行,测试无误后开始正式运行。此时,系统的发送者为各成本中心的作业类型,接收者为各成本收集器订单,最终系统自动将按标准工时计算的各项次级成本要素(不包括直接材料费)的标准费用与实际费用的差值计入各成本收集器订单中,从而实现各生产性成本中心的月末余额为零。5、产品成本收集器结算(系统自动计算)次月初,经过授权的财务部成本核算员在执行完“差异计算”操作后,进行“产品成本收集器结算”(CO88,KK87),测试无误后开始正式运行,完成对月末半成品、产成品差异金额以及月末在产品金额的结转。同时SAP系统内部自动生成会计凭证。6、半成品成本差异分配与结转本期某半成品单位转出差异=(该半成品期初差异+上道工序转入差异+该半成品当期差异)/(期初该半成品库存数量+本期该半成品生产量);本期某半成品转出差异总额=本期某半成品单位转出差异*下道环节领用该半成品数量。同时财务部成本核算员编制各半成品差异计算表,由主管科长对计算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否进行审核确认。根据计算出的半成品转出差异在SAP系统的总账模块中编制手工记账凭证(FB50),将各环节产生的差异逐步结转至下一个受益环节中。最后将各半成品差异计算表中的结存差异与SAP系统中查询到的差异余额(FAGLB03)进行核对,二者必须完全一致。以上,就是创建成本收集器及费用结转的一些相关操作。通过熟练操作并掌握其中的联系后,可以对本公司的成本构成、走向和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认
本文标题:成本收集器-重复制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