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由来作为落实“科教兴省”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福建省委、省政府于2000年做出了在闽侯县上街镇建设福州地区大学城的重要决策。由于大学城的建设必将促进上街地区的社会经济、城镇建设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该地区原有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大学城区域建设发展的需求。根据《福州地区大学城区域污水专项规划》,大学城污水厂近期(2005年)建设规模为2万吨/日,中期(2010年)建设规模为8万吨/日,远期(2020年)建设规模为16万吨/日(远景控制规模20万吨/日)。污水管网按远期规模一次规划,配合市政道路及新区建设同步敷设。近期工程为总长5.953km的配套管网及1座配套中途泵站。2003年3月,福建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闽计投资[2003]28号文对大学城污水厂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批复,同意建设大学城污水厂工程及配套建设厂外管网工程。2003年4月由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建议书)》;2003年9月由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编制完成了《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003年5月由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受福州市市政建设开发公司的委托,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承担《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评价单位在现场探勘、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环境现状监测的基础上,并在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后,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1.2评价目的2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近期工程的建设将对大学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将是显著的,但项目建设本身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该工程的施工工艺、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查清区域内环境背景;在现状调查监测的基础上,预测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论证环保措施的可行性,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环保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营运活动提出可行的污染防治管理措施,以求将不利的环境影响减缓到最小程度;为建设单位提供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的具体工作要求。使这个环境治理项目建成运行后,能取得最大的社会、环境效益。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1大学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大学城的建设及招生情况,随着大学城西片(校园)区的竣工,东片区(生活居住区及大学城服务基地)的开发建设,预计到2005年已建成的大学城区域污水排放量将达到4.53万m3/d。由于大学城区域内河水网纵横交错、十分发达,若此污染状况任其发展,该地区水污染将会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给内河和闽江带来巨大的影响,并势必影响即将成为集教育、文化、科研、旅游、生态于一体的全新的多功能园区的大学城的形象及发展,因此大学城区域的污水治理势在必行。1.3.2闽江水体保护的需要从福州市闽江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看,大学城区域东面的乌龙江附近河段是福州市中长期规划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福清闽江引水工程投资7.65亿元,其取水口在乌龙江大桥下游530米,设计引水流量10m3/s。南港乌龙江大桥上游2~3公里处有城门水厂。若大学城区域不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乌龙江,势必影响上述诸3取水口的水质。因此,大学城区域近期污水厂的建设已迫在眉捷,否则福州市的饮用水源将受到严重污染。1.3.3工程的建设是保证大学城污水厂正常运营的需要厂外管网的建设完善程度是保证大学城污水厂正常运营的必要前提。污水管网同污水厂不配套,将造成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和水质难以合理确定,投入运行后实际值与设计值往往相差较大。从而导致污水处理厂无法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甚至会导致污水处理设备丧失功效。综上所述,为了走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1.4编制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3)《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5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7)《福州城镇总体规划(1995-2010)》福州市城乡规划局、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8年2月(8)《福州地区大学城区域总体规划》福州市城乡规划局、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年10月(9)《福州地区大学城规划研究》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1年8月(10)《福州地区大学城区域污水专项规划》及其批复,福州市城乡规划局、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年2月4(11)《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福州市城乡规划局、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4月(12)《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建议书)》福州市城乡规划局、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5月(13)《福建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福建省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3月4日(14)《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论证会会议纪要》福建省工程咨询总公司,2003年4月26日(15)《福建省福州大学城防洪治涝规划报告》福建省水利规划院,2001年10月(16)《福州大学城防洪治涝规划补充报告》福建省水利规划院,2002年3月(17)《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工程环评委托书》福州市市政建设开发公司,2004年1月(18)《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划分方案》福州市环境保护局,1999年(19)《福州地区大学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省环保局批复,2003年2月12日(20)《福州地区大学城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福建省环保设计院,2003年9月(21)《城镇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国家环保局2、项目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简述2.1自然环境概况52.1.1地理位置上街镇位于闽侯县东部闽江南港西岸,与福州市仅一江之隔,该镇地处316、324国道和东去福州市的洪塘大桥的交汇处,交通十分便捷。地理坐标东经119°36′,北纬27°66′。地理位置见图1。本项目为市政管线项目,主干管沿大学城主干道——乌龙江大道布设。具体走向为:大学城东片区溪源江上游的闽江学院和技术学院的污水经2#污水提升泵站(流量0.4万吨/日,提升5米:远期、未建)提升后由华佗路支干管(远期,未建)排入乌龙江大道主干管,大学城西片区邱阳河北侧部分的污水经1#污水提升泵站(流量0.6万吨/日,提升3.3米:远期、未建)提升后和邱阳河南侧部分的污水由沙堤路干管(远期,未建)排入乌龙江大道主干管。乌龙江大道埋设d1000~d1400的主干管(其中闽江中路到规划进厂路段:近期,待建),经污水中途泵站(流量1.6万吨/日,提升6米:近期、待建)提升后以d1600的进厂总管进入污水厂中。拟建管线具体位置及周边环境详见图1和图2。2.1.2地形地质上街镇地处福州平原边缘,地势大致呈西部高、东部低,西部与南屿镇交界是一系列中低山、丘陵,最高峰为福州市第二高峰的旗山,海拔755米。上街镇地貌类型以低山和平原为主。在拟建管线上,地形呈西高东低的平原,原地坪标高为6.3-7.2米之间。根据该地区的部分钻孔资料,场地岩土体自上而下特征为:(1)杂填土层,呈灰黑色、杂色,由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组成。(2)粘土层,呈灰黄色,湿、可塑。(3)淤泥层,呈深灰色,流-软塑,饱和,局部见有腐植质,局部地段缺失。(4)中~细砂层,呈灰色,饱和,稍密状,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或淤泥透镜体。6(5)砾卵石层,呈土黄色、杂色,饱和,分选极为不均,砾卵石呈次圆~圆状,颗粒大小不均。(6)粘土层,呈灰绿色,饱和,可塑~硬塑,局部地段缺失。(7)残积粘性土层,呈土黄色,硬塑状,手搓砂感强烈,原岩结构不清,局部地段缺失。(8)强风化花岗闪长岩层,呈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矿石已风化,原岩结构清晰,岩体破碎松散。(9)中风化花岗闪长岩层,呈浅灰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局部为辉绿岩岩脉。根据福建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对福州地区大学城场地开展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福州地区大学城场地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北段,地震活动性主要受该地震带的影响。区域大地构造单元为武夷——戴云隆褶带,场地位于闽东火山断拗带,区域内的地震为浅源构造地震。近场发育的主要断裂构造有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距场地较近的断裂构造为北西向闽侯——南屿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场地地势平坦,主要为冲淤积平原,局部为剥蚀残丘。综合场地地震环境、场地条件,综合评定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2.1.3气象气候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9.6℃,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1℃。多年平均降雨量1342.5mm。常年风向为东南风频率最高,为14.4%。其次为西北风频率为9.15%,静风频率高达21.8%。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每年1-8月东南风向频率最高,9-12月西北风向频率最高。常年东春两季贴地逆温层厚度大于夏、秋两季。每年夏秋常有台风袭击,最大风力12级,风速达31.7米/秒。年平均气压1005毫帕,相对湿度年平均77%,绝对湿度年平均19毫巴,全市受季风影响明显。2.1.4水系水文7上街镇地处闽江西岸,周围水网密布,池塘,溪流很多,最主要的一条内河为贯穿大学城南北的溪源江,该溪流宽30—70米,属闽江支流,最终经南屿镇晓歧村水闸汇入闽江南港。闽江是福建省最大水系,自安仁溪至闽江口七星礁长137公里的河段称为闽江下游,上街镇处于闽江下游南港的西岸。这里水量丰富,含沙量少,水质良好,多年平均流量为17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达552.7亿立方米。最小流量为488立方米/秒。丰水期平均流量为2190立方米/秒,平水期平均流量1527.5立方米/秒,枯水期平均流量为858.75立方米/秒。年均含沙量为372万吨/年,洪水频率为19.73%。闽江下游是一条多功能的感潮河段,水域功能为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排洪、景观等。在闽江南港下游,分布有三个水厂取水口,分别是距溪源江汇入口11.6公里的义序水厂取水口、汇入口15公里的城门水厂取水口、距大学城排污口19公里的福清引水工程取水口和距大学城排污口21公里的长乐二水厂取水口。大学城污水厂周边水系及水环境功能区划见图3。2.1.5土壤植被本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为砖红壤性土壤、红壤和水稻土等。砖红壤性土壤和红壤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丘陵和山地。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滨江平原。本区植被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雨林区。目前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目前存在的植被主要是天然次生植被和田中的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主要分布在低丘和小山包上、田间道旁、河道池塘边,小山丘上的植被主要有以马尾松、木麻黄、相思树等构成的植物群落;田间道旁、河道池塘边的野生次生植被主要以草本为主,主要种群有类芦、改矛、小蓬草、铺地黍、狗尾草、胜红葡,其次还有白藤、龙葵鬼针草、千斤拔等;在溪源江两岸,多处还分布有毛竹丛、龙眼树丛等植被。人8工植被包括耕地和果园地中种植的农作物和果树等,耕地中植被有水稻、甘蔗、茉莉花、蔬菜(主要有白菜、空心菜、苦瓜等)、草莓及花卉(白玉兰、水竹等)、人工草(马尼拉草)等;果园地种植的果树有橄榄、龙眼、荔枝、柑橘、枇杷等,另外还有零星种植的芭蕉、番石榴、毛竹、松树等植物。2.2社会环境概况2.2.1社会经济状况闽侯县上街镇域为城乡结合部,整镇面积150平方公里,全区人口约6.03万人,离福州市区7-9公里,沿乌龙江有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如金桥花园、闽都大庄园等。现有部分工业小区,主要行业有根雕工艺品、塑胶鞋业等,2000年全镇镇办企业总产值为4000
本文标题:污水管网报告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3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