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五章-中国古代器物文化
第五章中国古代器物文化目录contents第一节陶瓷第二节玉器第三节青铜器第四节漆器5第五节丝绸和刺绣第一节陶瓷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中国,制陶技艺可以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及对美的追求和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了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和艺术特征。目录contents(一)陶器的概念陶器是将具有可塑性的黏土,经水湿润后,成型,干燥,在700℃-1000℃的高温中烧制而成的坚固的制品,是人类最早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使本身发送质变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一、陶器(二)陶器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早期的陶器,一般都是褐陶和红桃。公元前7000-5000年,彩陶。新石器时代晚期,快轮成型技术代替了手工制陶,在敞口橫穴陶窑基础上发明了更为先进的窑壁内收式的竖穴陶窑。公元前2600年,红陶和彩陶让位于黑陶和灰。商朝,我国进入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西周,陶器在生活日用方面退居次要地位,陶器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周秦汉唐,我国古代制陶持续发展的代表作先后是两周的建筑用陶、秦汉的兵马俑和唐辽时期的三彩低温釉陶等。一、陶器课外拓展唐三彩瓷器是以精选的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瓷器的产生与高温烧成技术、制瓷原料的精选、以及釉的发明这三个条件密切相关。二、瓷器商:原始瓷魏晋南北朝:青瓷,开始产生白瓷隋唐:南青北白五代、辽、宋:官窑、民窑元、明:景德镇成为制瓷业中心清:中国陶瓷发展顶峰瓷器的发展脉络第二节玉器自古以来,玉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始终是神圣、崇高的。人们用它礼天祭祀,用它们辟邪驱魔,也用它温润、净化自己的心灵。目录contents新石器时代玉器:红山玉雕、良渚古玉商周:“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玉”西汉-南北朝:玉饰动感紧凑。代发展了透雕、刻线、浮雕、粟纹等多种装饰加工方法,使我国的玉雕工艺跨上了新的台阶。唐代善于融合中外文化艺术,更善于弃旧存新,因而创造了灿烂的盛唐工艺文化。元明清:我国玉雕工艺史上的鼎盛期,玉器工艺空前发展,并在全国各地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生产地,渎山的大玉海和大禹治水玉山子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元代的豪放,明代的清雅,清代的繁缛,各有所长,各有所精。一、玉器的发展新疆和田玉主要产地在新疆内昆仑山脉北坡和田一带。特点: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油脂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陕西西安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即被开采利用。河南南阳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也有简称为“独玉”的。辽宁岫(xiu)岩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而得名。岫玉是一种软玉,属蛇纹石。二、玉器的主要产地及类型红山玉龙高26厘米,重1000克,周身呈墨绿色的玉龙,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通体琢磨,光洁温润,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翠玉白菜据《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死后,身边放有一件极其名贵的珍宝——翠玉白菜。所以,后来有人猜测,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中的翠玉白菜,就是清东陵慈禧棺椁中存放的宝物之一。乾隆大玉山乾隆大玉山是以一整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涂以红色。这座精美的玉雕艺术品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个,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当时的人们迷信玉能使尸身不腐。金缕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设计精巧,拼合得天衣无缝,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中国国宝玉器欣赏翡翠西瓜翡翠西瓜是中国清朝文物,共一对,属于绝世国宝,是从美国大量进口的碧玺做的。翡翠西瓜深受慈禧太后喜爱,她死后翡翠西瓜随葬,后被军阀孙殿英盗走,目前下落不明,世人未见真容。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今南漳县巡检山区,现有玉印岩,传为卞和得玉处)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课外拓展和氏璧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课外拓展完璧归赵第三节青铜器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和文化。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目录contents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色而得名。青铜器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制造出来,之后经历了大量使用青铜器工具及青铜礼器的辉煌灿烂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直至鼎盛的辉煌期。一、青铜器的发展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青铜刀(已知最早)酒器水器乐器食器二、青铜器的分类兵器尊和四羊方尊爵虎食人卣(you)鼎和后母戊鼎三、青铜名器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课外拓展举鼎之人第四节漆器漆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所谓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上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和工艺品。漆器具有结构牢固、抗腐耐酸、防水隔热、光彩夺目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目录contents7000年前,我国出现最早漆器(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朱漆木碗和朱漆筒)。夏朝:朱、黑两色漆器。战国时期:楚国漆器最发达,数量大、品种多、造型美、装饰精。汉代:黑红为主色,漆器鼎盛时期,轻巧精致、精美华丽。唐代:漆器达到空前水平,雕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等工艺相当成熟。宋元:漆工艺民间普及,漆器工艺精良,色彩大方,朴素无华。明清:中国漆器发展全盛时期。一、漆器的起源与发展福州脱胎漆器扬州镶嵌漆器平遥推光漆器北京漆器二、漆器的主要产地这是什么呢?第五节丝绸和刺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约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四川红叶,而且充分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辉,进而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目录contents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⒀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⒅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课外拓展《陌上桑》之采桑女秦罗敷(一)丝绸的起源和发展史前时期:这一时期的标志为从野蚕到家蚕的驯化,作为纺织纤维的茧丝利用。殷商、西周、春秋时期:桑、蚕、丝、绸生产已经兴起,缫丝、织绸、染色等工艺技术初具雏形。战国、秦汉时期:丝绸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销往欧亚。魏晋、隋唐:生产技术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各民族间的融合交流,丝绸加工技艺在吸取了一些少数民族的特有技艺后,得以提高和发展。宋元:丝绸生产得到空前发展,丝绸生产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地区。明清:江南苏杭一代成为最重要的丝绸生产产地。1804年:中国丝绸业开始向现代化迈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丝绸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完整的丝绸业生产体系,丝绸产品远销国外。改革开放后:正焕发出新的清楚,走向灿烂的未来。一、丝绸(二)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终点罗马,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一、丝绸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课外拓展张骞出使西域1.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地区刺绣产品,始于三国时期。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栩栩如生,尤其是仿画绣,富有立体感风格,图案活泼,清雅灵动,可谓无所不绣。4.湘绣湖南长沙一代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始于春秋时代。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形神兼备。3.蜀绣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刺绣,在晋代被称为蜀中之宝。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2.粤绣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始于明朝中后期。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制平整光滑。二、刺绣
本文标题:第五章-中国古代器物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4768 .html